老周
摘要:从2006年的《士兵突击》到2021年的《长津湖》,再到今年8月刚刚上线的《冰雪尖刀连》,还在反复翻炒“钢七连”这碗冷饭,再好吃的美味佳肴,也肯定会令人倒胃口。
从2006年的《士兵突击》到2021年的《长津湖》,再到今年8月刚刚上线的《冰雪尖刀连》,还在反复翻炒“钢七连”这碗冷饭,再好吃的美味佳肴,也肯定会令人倒胃口。
“钢七连”是军旅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连队,男一号许三多(王宝强饰演),和他一同入伍的老乡成才(陈思城饰演),班长史今(张译饰演)以及连长高城(张国强饰演)等人组成的钢七连的群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钢七连作为一条主线,表现了一个连队在1980年代军事改革中的遭遇,钢七连作为一个典型,刻画得也很到位。尤其是新兵入连宣誓,极富仪式感,“我是钢七连的第XXX名士兵”,那份浓重的历史沉淀,充满了热血与传承,令人非常震撼。
但是到了2021年的抗美援朝题材大电影《长津湖》,再次沿用“钢七连”的概念,勉强算是《士兵突击》的前传,但在《士兵突击》里压根就没有提到过长津湖战役,两部影视剧的内容之间毫无关联,唯一的关联就只有编剧是同一人,所以就把这个得意之笔再来炒一番。
但是这回已经没有《士兵突击》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奇感,艺术表现的效果已经远远不如《士兵突击》了,反而有些牵强的感觉了。再说,长津湖战役历史上是有真实的原型,而在影片中,只说明了“钢七连”是志愿军九兵团某部的3营7连,没有具体说明属于哪个军哪个师,不过对于熟悉军史的人来说,答案还是很明显的。
首先,“钢七连”的伍千里,是已经参军十年的老兵了,那么推算出是1940年抗战时期参军的。而且他家乡是在江南水乡的湖州,那么就应该是抗战时期活跃在江南地区的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后来发展成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就是赫赫有名的粟裕将军。
而在影片中,“钢七连”的任务是炸掉水门桥,根据这个情节,对照历史,当年执行这一任务的是志愿军九兵团的20军,而20军的前身恰恰就是新四军第一师,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
所以根据这两点,“钢七连”是20军的部队应该基本上能够确定了。
但是纵观20军的英雄集体名录,根本就没有“钢七连”。如果要说解放军有没有“钢七连”的原型,还真有一个,那就是原来39军116师347团3营7连,这是一支有着辉煌战史的红军连队,以敢打硬仗、恶仗享誉军内外。1949年9月,该连被中央军委授予“钢铁英雄连”称号。同样是7连,同样是“钢铁”荣誉称号,基本上可以对得上号。
但是这个“钢铁七连”虽然也是志愿军,也参加了第二次战役,但却是在西线作战,并不是在东线的长津湖。而长津湖作战的20军,其实涌现出了不少英雄个人和集体。例如20军58师172团1营3连连长杨根思,他就是在长津湖战役牺牲,并被追授特级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特级战斗英雄加特等功臣的“双特”荣誉是志愿军的最高荣誉,全军总共只有两位获得这一殊勋的个人,除了杨根思,还有一位就是黄继光。
而且杨根思所在的172团1营3连1951年12月被志愿军总部命名为“杨根思连”,这也是我军第一支以英雄个人的名字命名的连队。杨根思有著名的“三不相信”精神: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和“钢七连”的连训“不抛弃不放弃”,有点异曲同工的意思。
老周有些很难理解,长津湖战役有着现成的这样典型的英雄人物和英雄连队,却弃之不用,反而一定要用杜撰出来的伍千里伍万里和“钢七连”,完全是抱残守缺,难道历史上活生生的英雄事迹,还不如你闭门造车编出来的人和和故事吗?
所以,实际上在影片《长津湖》中,“钢七连”这个标签已经是个败笔了。
再到今年8月上映的《冰雪尖刀连》还是伍千里伍万里“钢七连”,那就让人倒胃口了。再好的美味佳肴,同一道菜连吃三天,一定也没了胃口。而编剧一而再,再而三地翻来覆去炒“钢七连”这碗冷饭,而且一点没有创新,还是老一套的“我是钢七连的第XXX名士兵”那就只能说编剧已经江郎才尽,再也编不出什么新东西了。虽然老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但真要靠同一个套路吃上个十六七年,那么观众肯定已经审美疲劳。
另外,这部电视剧最初是叫《冬与狮》,取“狮子虽然不属于冬天,但冬天的狮子依然是狮子”之意。这个片名还是有点意思,有着一份豪气与悲壮,与长津湖战役还是很契合的。但现在改成了《冰雪尖刀连》,太直白,也太肤浅。而且不是“钢七连”吗?怎么又成了尖刀连?再说,尖刀连是冲锋在前的代名词,但7连在战斗中的任务是炸桥,这和主攻的先锋还是有一些偏差的。所以这个剧名相比原来的《冬与狮》在意境上差了不少,并且反映出既想表现“钢七连”但又要遮遮掩掩的尴尬与矛盾。
同样的伍千里伍万里,同样的“钢七连”,看来《冰雪尖刀连》应该是电影《长津湖》的电视版了。看了第一集,一开始是年老的伍万里看到电视里转播的志愿军遗骸归国,神情肃穆举手敬礼,这样的引子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妥,但是20军参加了第二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并没有参加打到三七线的第三次战役,而志愿军遗骸归国是韩国方面移交的,都是在三八线以南牺牲的志愿军。所以基本上是没有20军的烈士遗骸,因为20军的战场都是在三八线以北,现在的朝鲜境内。牺牲的烈士基本上都是在朝鲜的烈士陵园和沈阳的志愿军烈士陵园。当然,所有的志愿军说起来都是战友,但如果是沈阳志愿军烈士陵园的祭奠仪式或者国情阅兵的老战士方阵,那就更好了。
如果说这点还有点吹毛求疵,那么接下来的剧情,那就要板砖直接拍上去了。
伍千里回家探亲,并带着大哥伍百里的骨灰回家——解放战争带着烈士的骨灰,是从来没有的,当时全部都是就地掩埋,就根本没有火化之后带骨灰回家,要知道当时除了出家人,还有得了传染病的特殊情况,所有人死后都是土葬,当时火葬是不被接受的。要到建国后才开始推行火葬的。
在七连,伍千里离开部队前,雷公(于震饰演)像个唐似的唠唠叨叨说了很多,还有个战友一直去跌打馆,和跌打馆老板的女儿有点暧昧。同时,另一条线,在老家的伍万里也和青梅竹马的女孩在一起畅谈人生理想,还去戏班偷穿戏服,过一把演习的瘾,结果被戏班的人发现,一路追赶,上演了一出类似成龙版的追逐戏。
什么乱七八糟的,不仅拖沓,而且和主题毫不相关,简直就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看了半集就实在看不下去了,果断弃剧了。
有人会说,耐心点再看几集,说不定会越来越好,渐入佳境。但是老周从来不这么认为,历来只有虎头蛇尾,开局不错,但剧情越发展越糟糕,最后烂尾的情况很多很多,不胜枚举。而开篇糟糕,之后反而越来越好,鼠头最后成了豹尾的,几乎没有,基本上不用抱这种幻想。
很明显,这就是《长津湖》的电视版,要把两部电影三百多分钟的片长,拉到24集将近二十个小时,又加不了什么干货,可不就得这么往里面注水了,七拼八凑一些外围的零碎,再多看几集,肯定也是这种调调。
再看网上的评论,果然和老周的感受一样,一片骂声,甚至都有要求央视下架处理的。
这也难怪,不想着怎么下功夫做好功课,努力编好剧本,拍好片子,就想着蹭《长津湖》的热度,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糊弄观众来博取流量,那一定是要被观众所唾弃的。不要把观众当弱智,不想着在作品质量上下功夫,那么必定是把自己在观众心目中混成了弱智。
还有就是别再消费爱国主义了,别再消费英雄了,既然是商业化运作的影视剧,资本要利润,投资要回报,作品要票房要流量,那就沉下心来,认真学学历史,踏实拍出好作品。要明白,真正的好作品,观众一定是会品鉴会认可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