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三国时期功臣困局:“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翰林院女大学士 2025-04-16 23:26:29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不知是不是历史的定律,一个出色的将领在完成历史使命后,如果没有及时的激流勇退,归隐田园,那么极有可能会遭到君主的清算。如果没有遭到君主的清算,那么也会极大的可能战死沙场,总之不会寿终正寝。从大秦崛起到三国纷争,到底哪些人英雄人物兔死狗烹呢?

1.蒙恬

蒙恬是秦朝名将,虽然没有白起、王翦那么有名,但是其能力和战绩一点不输以上二位。秦始皇病死沙丘后,本来秦国的大位是传给扶苏的,但是赵高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将扶苏杀死,罢免了蒙恬的军权。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是赵高害怕蒙恬放出来对自己不利,于是诋毁诬陷他在秦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一听,便处死了蒙恬。

蒙氏家族三代为秦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北疆时,这位北逐匈奴七百里的帝国战神,看着亲手修筑的长城仍在抵御外敌,而自己却要死在阴谋家的谗言之下。手握三十万大军的蒙恬没有起兵对抗,着实让人没有看透。

2.韩信

在长乐宫钟室中,那个忍受胯下之辱的落魄青年,如何能想到自己会以"兵仙"之名载入史册,更想不到最终会死于妇人之手。回望自己的一生,垓下决战时,韩信指挥的三十万大军形成完美的包围网,断送了项羽最后生还的可能,倘若没有自己的鼎力辅佐,刘邦怎么可能登上大宝。

天下既定,刘邦迅速收夺兵权,将其从齐王改封楚王,再贬为淮阴侯。有人告发韩信联合钟离眜谋反,刘邦带兵讨伐,韩信此时还是没有反心,带着钟离眜的人头去请罪,谁知刘邦派人将韩信捆绑拿下,削去韩信王位,将韩信改封为彻侯(列侯),号为淮阴侯。

此刻的韩信,不想谋反也得谋反了,这种奇耻大辱谁能受得了,韩信深知刘邦畏惧厌恶他的才能,然后与代丞相陈豨密谋造反,谁知刘邦出兵将陈豨剿灭。当陈豨叛乱成为导火索,吕后与萧何合谋诓骗韩信入宫,韩信命丧宫中。

韩信的被杀,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功高震主,能力太大了,刘邦作为老板是不允许留有隐患存在。纵使韩信没有谋反的意思,只要你坐在这个高位上,就注定了结局。

3.周亚夫

周亚夫是西汉名将,驻军细柳,为后来汉武帝彻底扫除侵边的匈奴奠定了基础,七王之乱发生后,率十万大军硬刚七国五十万大军,以一己之力为西汉延续百年国祚。

周亚夫的世界 中就是打打杀杀,没有人情世故,窦太后想让汉景帝封自己的哥哥为侯,周亚夫说异姓不能封侯,此事只能作罢。匈奴将军归附汉朝,汉景帝很高兴,当景帝欲封归顺的匈奴王为侯时,他搬出高祖"非刘氏不王"的祖训反对,周亚夫极力劝阻,汉景帝非常不高兴,不听周亚夫的意见,将他们都封了侯,周亚夫一怒之下因病辞职。这就相当于和老板说,谁爱干谁干吧,我不干了。汉景帝可不惯着他,你不干,想干的多的是。

当汉景帝赐宴时故意不置筷箸试探,周亚夫愤然离席,加速了周亚夫悲剧的开始。当五百具甲盾作为陪葬品出现在周亚夫儿子的丧葬订单上,遭到佣人告发谋反,符合列侯葬制的正常采购,却被认为是 "地下谋反"的铁证。当廷尉说出"君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已经明显昭示是皇帝的命令。

周亚夫知道自己是百口莫辩,有苦说不出,也说不明白,于是绝食抗议,五天之后便饿死了。这位以细柳营治军闻名天下、曾横扫七国之乱的将军,最终倒在了皇帝赐予的囚牢里。

4.窦宪

作为统帅,他统率汉朝大军,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勒功”,逐北单于,迫其西迁,奠定的中国北疆新格局,完成了东汉光武、明、章三代的夙愿,功勋卓著。

窦宪虽然是权臣,但是对汉朝的贡献还是巨大的,但是章德窦太后与情夫郭举仕途弑杀汉和帝,致使窦宪同样受到牵连,汉和帝为了一举铲除窦氏,于是将在外驻军的窦宪召回京师。汉和帝随即命执金吾等将窦宪拿下,命其自尽。

因为妹妹找个情夫,加之匈奴远遁没有威胁,这才招致了他的杀身之祸,汉和帝认为留着他的作用不大,只得将其除掉。

5.邓艾

他率军偷渡阴平,神兵天降,致使蜀军全线崩溃,长吏望风而降、弃官逃走,大军绕过蜀军的正面防御,直捣蜀都成都,刘禅逼迫上表投降。当成都城破的捷报传到洛阳时,整个魏国朝堂震惊中沸腾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出身寒门的六旬老将,竟以三千完成灭国壮举。然而大喜便紧随着大悲,仅仅两个月后,这位创造了军事奇迹的功臣,却被装入囚车押解回朝,最终惨死于异乡荒野。

立下不世之功的邓艾,似乎有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断的向别人宣扬自己的功绩,他的这些举动,被钟会抓住了把柄,见邓艾居功自恃,乘隙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朝廷下诏书逮捕邓艾父子,就这样邓艾为自己的居功自傲付出了代价。

后钟会谋反失败,曾参与诬陷邓艾的卫瓘担心邓艾被放后会找自己麻烦,于是派护军田续夜袭绵竹三造亭,斩杀邓艾。当邓艾父子被田续斩杀于绵竹西郊时,一代灭蜀元勋,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人手中,邓艾虽然善于行军打仗,却不善自保,最终招致了自己的杀身之祸。

6.陆逊

陆逊是三国军事家,一生出将入相,追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为东吴立下赫赫功勋。这位儒雅书生以"未有远名"的伪装,完成了对荆州防线的致命一击。陆逊人生的得意之战是夷陵之战,刘备大举伐吴,陆逊战前官拜大都督,统帅大军抵御刘备。在夷陵战场上,陆逊用火攻摧毁蜀汉七百里连营,将刘备精心打造的复仇之师化为灰烬,刘备差点被生擒,蜀汉精锐尽被歼灭,断送了蜀汉一统天下的可能。

陆逊在夷陵之战后成为东吴首位『上大将军』,这个新设职位不仅统摄全国军事,更赋予其开府治事的特权。孙权特意打破『将军不领州』的旧制,让其兼任荆州牧,形成了军政合一的特殊权力架构。

倘若夷陵之战不是陆逊指挥,东吴可能早就被灭了,所以他对东吴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晚年卷入了孙权卷入立嗣漩涡,当时太子孙和同鲁王孙霸为争夺太子之位,大肆拉帮结派,陆逊竟然在孙权面前讲述太子的立废问题,加之孙权认为自己秘密的事情被陆逊窃听了十分不满,于是对陆逊大加责备。

陆逊自认为为吴国尽忠,遭到了孙权的责罚,让自己心里很不爽,整日闷闷不乐,最终抑郁而终。

上便是秦朝、汉朝、三国功成身殁的名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人臣,为人打工,如果立下不朽的功勋要及时放手功名,激流勇退,要始终坚定不移的贯彻领导的指示,不能自以为是,毕竟领导是不接受质疑的。那些曾经推动历史车轮的巨手,最终都成为车轮下的尘埃,这或许就是专制皇权无法逃脱的宿命。所以总结下来就四个字:见好就收。

文末互动:

除文中人物外,你认为哪个历史人物的遭遇最能诠释“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