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将分上下两期,本期为(下)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37.兼三节度、三副元帅——李抱玉
李抱玉,唐朝中期名将,官至河西陇右副元帅、凤翔泽潞节度使、同平章事,封凉国公。他本名安重璋,却因战功获赐李唐皇姓;他出身胡族,却成为维护中原正统的中流砥柱。当长安沦陷、代宗出逃的至暗时刻,这个被后世称为李抱玉的武将,力挽狂澜,迅速平定叛乱。这个以善养名马而闻名名将,为唐朝镇守西部要害,抵御吐蕃入侵,深受唐代宗恩宠,史称其“兼三节度、三副元帅,位望隆赫”
38.大唐真正的孤勇者——张巡
张巡,唐朝名将,官至河南节度副使、御史中丞。以万人之众,前后守两座孤城达两年之久,张巡与优势叛军前后进行大小400余战,不但牵制了大量叛军,还歼其12万余人,为唐保障江淮安全、平定安史之乱起了重要作用。
睢阳城头,三十七岁的张巡望着城外连绵十里的燕军大帐,这个出身明经科的书生,此刻手握卷刃的横刀,誓要与城共存亡。睢阳保卫战的惨烈远超常人想象。当尹子奇十三万大军将这座淮北要塞围成铁桶时,张巡手中的正规军仅有几千人。存粮耗尽后先食茶纸树皮,接着是战马,最后三万名妇孺老弱被纳入军粮统计,他甚至将自己的爱妾杀掉来吃。张巡杀妾饷士的举动,饱受诟病,很多人认为都已经这样了为何不降?这个饱读诗书的进士,在一次次突破自己在课本上所学的道德底线,只为了践行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
39.雪夜入蔡州——李愬
李愬,唐朝中期名将,官至魏博节度使,太子少保,太尉。他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的奇迹,使其成为有唐一代杰出的军事将领,使动乱的唐王朝出现了一个短期安定的局面。当蔡州城头飘荡的吴元济叛旗迎风飘扬时,这座被吴家叛军盘踞三十年的钢铁堡垒,在元和十二年的凛冬寒夜,被一支不足万人的唐军以闪电之势攻破。
暴雪之夜,李愬作出违背所有兵家常识的决策:在能见度不足十步的暴雪中行军七十里。这种看似疯狂的军事冒险,实则建立在对天时地利的精确计算之上。自此之后,李愬雪夜袭蔡州的故事,传遍大唐。
40.“三箭定天山”——薛仁贵
薛仁贵,唐朝初年名将,官至右威卫大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这位出身寒门的武将,从一介寒门到三军统帅,他用三十年的军旅生涯书写了大唐最震撼的逆袭传奇。当铁勒九姓的十万联军正在雪原上列阵,他们身后是绵延千里的金山(今阿尔泰山),身前是飘扬着唐字大旗的远征军。薛仁贵在阵前连毙三酋,联军见状瞬间大乱,望风而逃。
41.与汉尼拔齐名的中国名将——高仙芝
高仙芝,唐朝中期将领,官至右金吾卫大将军、检校司徒。高仙芝在西域任职多年,建功极多,其中使其名声达到顶峰的事件,莫过于数千里奇袭小勃律之战,高仙芝所部声威大震,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闻讯后,纷纷向唐朝称臣。
42.王方翼
王方翼,唐朝将领,唐高祖李渊同母妹同安长公主之孙,官至夏州都督。当裴行俭奇袭西突厥的捷报传入朝堂时,他的挚友王方翼正在西域的冰原上建造着一座注定要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城池。在碎叶城的重建工程中,王方翼展现了惊人的城市规划才能。
在武则天与李唐宗室的权斗漩涡中,王方翼作为裴行俭的姻亲,这个身份在武周革命前夕显得尤为致命。当程务挺等边将接连被诛时,王方翼最终沦为政治祭坛上的牺牲品。
43.李光颜
李光颜,唐朝中期名将,官至河东节度使、守司徒、侍中。在平定淮西时,与淮西军多次交战,牵制其主力,为李愬夜袭蔡州提供条件。这位太原名将的戎马一生,在元和年间令河朔藩镇闻风丧胆,在淮西战场上劈开藩镇割据的阴云,成为照亮中唐的将星。
我们只知道李愬雪夜奇袭蔡州的故事,但鲜有人知,在长达四年的淮西平叛中,一位名叫李光颜的将领以血肉之躯筑起铜墙铁壁,用七千孤军牵制十万叛军,为大唐中兴立下不世之功。
44.空城计的真正实施者——张守珪
张守珪,唐朝大将,安禄山的义父,官至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括州刺史。这位名震北疆的将领,在担任瓜州刺史时,用"空城计"吓退吐蕃大军,创造了盛唐军事史上最富戏剧性的战例。后镇守幽州,大破契丹,显示了张守珪卓越治军才能。
45.公主数月不愿洞房、唐军前四的铁血战将——薛万彻
薛万彻,隋末唐初名将,官至驸马都尉、右武卫大将军。早年薛万彻兄弟率领百人敢死队大胜窦建德二十万兵马,后参与讨突厥颉利可汗,讨薛延陀等,都是冲锋在前,战功赫赫。其中在夜袭阴山一战中,担任前锋的薛万彻仅率二百轻骑,在暴风雪中穿越死亡峡谷,完成了对颉利可汗大帐的致命一击。在征讨薛延陀的战役中,薛万彻将骑兵战术发挥到极致。面对二十倍于己的敌军,薛万彻率领突击队直插敌军背后,给以致命一击。
46.郭虔瓘
郭虔瓘,唐朝将领,官至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右威卫大将军、同平章事,封潞国公。先后参与击破突厥、攻克拔汗那、击败并斩杀西突厥默啜可汗之子同俄特勤等,经略西域、威震边疆。开元初年的西域局势堪称危如累卵,突骑施可汗苏禄联合吐蕃、大食,形成针对唐朝的三面合围。郭虔瓘在此时临危受命,接掌北庭都护府,这位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他用七千残兵对抗十万突厥铁骑,创造了盛唐军事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守城奇迹。
47.程务挺
程务挺,唐朝将领,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单于道安抚大使、丰州都督。作为初唐过渡至武周时期的边疆悍将,凭借对突厥的赫赫战功,被誉为"北疆铁壁"。程务挺出身河北武将世家,其父程名振为唐太宗麾下名将,从小耳濡目染之下,练就了一身本领。徐敬业扬州起兵时,程务挺受命为左武卫大将军,率精锐府兵七日奔袭江淮,迅速平定叛乱。然而却因与裴炎交往过密,被武则天以"内外勾结"罪名诛杀。其死导致北疆防线松动,突厥再度崛起。
48.身经百战的大唐儒将——郭孝恪
郭孝恪,唐朝初年名将,官至安西都护、西州刺史、昆丘道副大总管。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勣把守黎阳。归降大唐,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时,献上“固守虎牢,军临汜水,随机应变”策略,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后镇守西部边境。
49.从矮穷矬到一代名将——封常清
封常清,唐玄宗时期名将,官至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他是盛唐最后一位西域战神,出身寒门却以文入武,在安史之乱前夜为大唐守住最后体面。他打造的安西铁骑以"三日行军千里"闻名,创造"三日灭石国"的闪电战神话。安史之乱爆发时,封常清在洛阳十日募兵六万。因仓促成军战败,洛阳失守。
50.一人灭一国——王玄策
作为副使出使天竺遭中天竺篡位者阿罗那顺袭击,30人使团仅以身免。拒返长安求援,就地组建"吐蕃-泥婆罗联军",率八千异国联军三日破茶镈和罗城,一举俘获阿罗那顺及王妃王子,将其押回长安献俘太庙。此战过后唐朝兵不血刃重定南亚秩序。
51.“唾面自干”——娄师德
娄师德,唐朝宰相、名将,官至纳言、陇右诸军大使、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管。在边疆任职数十年,恭谨待人,孜孜不倦,主要成就屯田戍边。在武则天时代的权力漩涡中,娄师德以“唾面自干”的隐忍闻名后世,这位传奇宰相不仅是稳定朝局的斡旋者,更是开拓边疆的实干家。
52.被当成门神的名将——秦琼
秦琼早年辗转隋末群雄,最终归附李唐。他凭借过人武艺与忠勇品格,成为李世民麾下核心将领,为大唐统一战争立下汗马功劳。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期间,秦琼先后击溃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四大割据势力,堪称唐初统一战争的“破局之矛”。
53.张公瑾
张公瑾,唐朝开国将领,官至襄州都督、左骁卫大将军、襄州都督,封邹国公。在宣武门之变中,以"天时人事皆在我"说服李世民果断行动,亲率精锐封闭长安九门,阻断太子集团援军,最终李世民夺得大位。
54.洗心革面的凌烟阁功臣——孙顺德
孙顺德,唐朝开国名将,官至左骁卫大将军、泽州刺史,册封薛国公。李渊在晋阳城头竖起反旗时,孙顺德已是太原豪族中的异类。这个因逃避辽东战役藏匿在太原的山东汉子,凭借江湖手段聚拢流民,成为李渊秘密武装力量。
55.将门虎将——薛讷
薛讷,唐朝名将,官至左羽林军大将军、凉州镇军大总管,封平阳郡公。这位将门之后以"勇毅寡言"著称,在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屡立战功,是开元盛世的重要军事支柱。在吐蕃进犯凉州时,薛讷率军昼夜疾驰千里,在武街(今甘肃临洮)实施步骑协同作战,以三万人击溃吐蕃十万精锐,收复河源要地。此役终结了唐军对吐蕃二十年不胜的困局。
56.郭知运
郭知运,唐朝时期名将,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太原郡公。出身陇右豪族,自幼习武,以骁勇善射闻名,早年参与唐中宗时期西域平叛,初显军事才能。开元年间任河西节度使,屡破吐蕃进犯。郭知运作为盛唐边防体系的关键人物,其军事改革与戍边功绩为开元盛世筑牢西域屏障,
57.大唐建立的功勋元老——柴绍
柴绍,唐朝开国名将、军事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官至镇军大将军、华州刺史、右骁卫大将军,封谯国公。作为李渊之婿、平阳公主之夫,以"智勇兼备"著称。他不仅是玄武门之变的幕后推手,更是李世民军事集团的核心成员。在宣武门之变中,成功封锁宫城消息,确保李世民顺利夺权。
58.刘弘基
刘弘基,唐初名将,官至卫尉卿、辅国大将军、前军大总管,封夔国公。从草莽游侠到位极人臣,刘弘基用一生诠释了何谓"乱世英雄"。跟随从秦王李世民平定四方,先后参与攻薛举、败宋金刚、屯驻边疆、征辽东等,战功赫赫。浅水原之战定乾坤,率奇兵突袭薛举大军侧翼,扭转战局,奠定大唐西北统治权,以少胜多歼灭西秦十万铁骑。
59.唐朝的周亚夫——段志玄
段志玄,唐朝名将,官至右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封褒国公。先后参加潼关之战,击败隋将屈突通,率军大败吐谷浑,追击八百余里。段志玄以每战必先登的悍勇,在唐初统一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在皇权漩涡中,段志玄拒绝太子李建成的重金拉拢,在玄武门之变时率军死守宫门,为李世民控制长安局势赢得关键时间。这份在权力风暴中毫不动摇的忠诚,使他成为凌烟阁上唯一跻身顶级功臣行列的纯武将。
60.忠义之将——屈突通
屈突通,隋末唐初将领,官至左骁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屈突通在隋朝时以刚正执法闻名,曾冒死劝谏隋文帝赦免屠戮民夫的将领。隋末天下大乱时,他死守河东要塞长达一年,潼关防线如铁桶般抵挡住李渊大军,展现出超凡的军事防御能力。
61.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殷开山
殷开山,唐朝开国功臣、名将,官至陕东道大行台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作为隋朝太谷县长,其家族四世三公,殷开山在李渊起兵前夕秘密联络关陇士族,成功说服李渊女婿段纶在蓝田起兵响应。这一关键策反行动,确保了李渊大军顺利突破潼关防线。
62.执失思力
执失思力,唐朝将领,官至左骁卫大将军、归州刺史、驸马都尉,封安国公。作为唐太宗麾下最著名的突厥裔名将之一,一步步从草原枭雄到帝国柱石的传奇蜕变。唐军北伐东突厥时,执失思力作为行军副总管亲率精锐突袭阴山。他凭借对草原地形的熟悉,精准截断颉利可汗退路,最终促成李靖"夜袭阴山"的经典战例。
63.刘玄佐
刘玄佐,唐朝中期藩镇将领,官至宣武军节度使、检校司徒。四镇之乱时,其率军解宁陵之围,切断叛军补给线。泾原兵变中坚守汴州,成功遏制叛军东进势头,破李希烈主力,斩首三万级,彻底终结淮西叛乱。
64.薛万均
薛万均,唐朝将领,官至左屯卫大将军、交河道行军副大总管,封潞国公。在武德、贞观年间的战史中,这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始终活跃在统一战争的最前线。薛万均与柴绍合击梁师都。他率八百死士夜渡无定河,在朔方城外制造混乱,配合主力完成对隋末最后一个割据势力的歼灭。此役终结了中原持续十二年的分裂局面。高昌之役,薛万均以行军副总管身份率军穿越八百里流沙,为唐军控制西域奠定基础。
65.王式
王式,唐末名将,官至检校右散骑常侍、武宁节度使。将领王式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治政手腕,屡次力挽狂澜,成为中晚唐史册中不可忽视的砥柱人物。王式临危受命任安南都护后,终结安南十余年战乱,为唐廷保住了西南边疆的税收与战略要地。浙东爆发裘甫起义,叛军连克数州,震动江南。王式被急调为浙东观察使,亲率精锐骑兵突袭,仅三月彻底平乱。
66.李抱真
李抱真,唐朝中期名将,官至检校司空。李抱真出身河西军事世家,安史之乱中屡建奇功。他善用骑兵突袭战术,在相州之战中率敢死队直捣叛军大营,扭转战局。主政昭义镇期间,李抱真推行"兵农合一"改革,昭义军十年间"粟帛丰积,号为精兵"。面对河朔藩镇的集体叛乱,李抱真以"联横破合纵"之策分化瓦解。
67.程名振
程名振,唐朝将领,官至晋、蒲二州刺史,镂方道部管,封东平郡公。在初唐名将如云的武德、贞观年间,程名振这个名字似乎没有那么出名。这位出身河北的将领,用毕生精力为大唐筑起东北边疆的铜墙铁壁。河北叛军刘黑闼余部作乱。时任永年令的程名振仅率千余乡勇,以火攻奇袭敌营,创下"三日八捷"的军事神话。
68.曾元裕
曾元裕,唐朝后期名将,官至左散骑常侍、平卢节度使。曾元裕在江陵城下大破王仙芝主力,斩首五万余级。此役不仅重创起义军核心力量,更阻断了叛军沿长江东进染指江南财赋重镇的战略企图,为唐廷保住了至关重要的经济命脉。
69.康承训
康承训,唐朝后期将领,官至左千牛卫大将军。唐宣宗时提拨为天德军防御使,防御党项,唐懿宗时期,调任岭南西道节度使、防御南诏。这位出身将门的河东子弟,以三镇节度使之尊缔造了独特的军事传奇。面对庞勋率领的桂州戍卒叛乱,他统帅忠武、义成等七镇劲旅,以围城打援之策切断叛军粮道,最终在濠州决战中以少胜多,斩首万余。面对南诏军队屡犯安南的危局,他整饬边防、训练士卒,构筑起从邕州到交趾的立体防线,为风雨飘摇的晚唐守住南疆门户。
70.张孝嵩
张孝嵩,唐朝戍边名将,官至太原尹、河东节度使,册封南阳郡公。面对吐蕃与阿拉伯势力对中亚拔汗那国的围攻,张孝嵩率安西精兵千里奔袭。连破阿了达控制的数百座城池,斩杀七万敌军,重新确立唐朝在中亚的宗主地位。担任北庭节度使期间,张孝嵩精准打击突厥突骑施部落。仅用三年时间就击溃苏禄可汗主力,将唐朝疆域推进到巴尔喀什湖以西。
71.石雄
石雄,唐朝名将,官至检校兵部尚书。石雄出身徐州牙校,以勇武获赏识,一步步从戍边小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在交战破回鹘中,率三千精骑奇袭乌介可汗,夺回太和公主。任晋绛行营节度使剿灭昭义叛军,雪夜攻克叛军核心堡垒天井关,生擒叛首刘稹亲信,加速平叛进程。晚唐最耀眼的寒门将领,平定回鹘与藩镇的双料功臣。
72.张齐丘
张齐丘,唐朝名将,官至朔方节度使、东都留守、御史大夫,入祭武庙的六十四人之一。在盛唐群星璀璨的政坛上,张齐丘并非最耀眼的那个名字,但这位唐玄宗时期的能臣,却在边疆、财政、吏治三大领域留下了深刻印记。历任朔方、河东节度使,执掌帝国西北门户,铁血筑防二十年。
以上便是唐朝名将,唐朝的将星数量在里历朝历代中,绝对是第一的存在,涌现出了太多优秀的将领,闪耀华夏。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