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以三连涨为这个堪比18年大熊市的一年画上了一个带有希望的句号,现在想一想,A股、港股上周就走出了筑底结构,但愣是被上周五的网游新规《意见稿》给打断了节奏,使得筑底推迟了一周。
回顾2023年,年初的市场预期错的离谱,中金十大预测出来挨打。去年年底,中国放开疫情管控,市场预期中国经济将迎来复苏而欧美则会因为加息导致经济衰退,因此多数机构看好A股、港股、人民币的表现,北向资金年初每天都是“百亿补贴”,仅1月份就净买入1412亿。
但实际上,中国经济复苏不如预期,下半年由于房地产危机和地方债危机,市场更是对经济的预期陷入前所未有的悲观。海外来看,欧洲经济如预期中走弱,美国经济则由于财政刺激保持较强的韧性,直到四季度美国经济和就业市场才开始明显降温,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在国庆节前后发生了180度逆转,美十债收益率就此见顶回落,从最高升破5%到现在一度跌破3.8%,这也催生了11月份以来的全球股市大反弹浪潮,欧美日印股市纷纷新高。
具体来看,截止12月29日收盘,纳斯达克指数以超过44%的涨幅领涨全球,日经225、台湾加权均涨超20%,德国DAX、孟买Sensex30、韩国综合涨近20%。仅A股、港股下跌,创业板指更是以近20%的跌幅领跌,上证50指数连跌三年,港股连跌四年,均创下历史记录。
站在当下的节点,市场多数机构仍对美股、日本股市、东南亚股市等抱有较高的期待,而对低位A股、港股没有信心。前段时间东南亚科技ETF、日经225ETF等境外ETF出现了高溢价,这背后反应了资金对A股的失望,宁愿高溢价去追高海外股市也不愿意坚守低位的A股。
“贱出如粪土,贵出如珠玉”,我们一直对“A股、港股没有价值”之类的言论嗤之以鼻,只要给的价格低于内在价值就有投资价值,资本是逐利的,只要有价值就会有资金追逐,无论是高贵的珠玉还是低贱的粪土。
理性来看,买在低位卖在高位更容易赚钱,但大多数股民没有逆势投资的能力,相比于发现价值,“涨了看涨,跌了看跌”才是大家的脑回路。
一种投资体系如果成为了市场的一致预期、演绎成“口号式投资”,往往意味着反转即将到来。股票投资本质是筹码交易,如果看空的都卖出了,那继续看空的还能拿什么来砸盘,当一种预期完全地被市场投票后,那这个预期就失去了价值。
去年年初市场的预期完全miss了,那今年是否会重演呢?今天李蓓发文《逼空》和我们昨天提到的观点类似:当前私募、险资、外资的仓位都处于历史低位,近期股市的买方力量主要是国家队、上市公司增持以及部分左侧投资者。
展望明年,国内政策会更加积极,海外市场会迎来欧美央行降息,市场很难出现向下破位的系统性风险。反而是一季度往往是A股最活跃的阶段,股市的波动会放大,不向下波动就可能向上波动。现在低位仓位的机构都是想着等A股最后一跌,然后捡带血的筹码,但盈亏同源,能躲过下跌也会错过上涨,仓位低的机构不怕下跌怕的是上涨。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明年国内经济一季度也不会有很大的弹性,市场对房地产的担忧没有解除。我们想说的是,利空都已充分反应,欧洲经济衰退影响股市新高吗?,熊市的时候大家有各种担忧,涨了就nobody cares,情绪这东西并不是线性变化的,从悲观到乐观可能就是一念之间。
最后来看下盘面,截止收盘,上证指数涨幅为0.68%,创业板指涨幅为0.63%,港股恒生指数微涨0.02%,恒生科技指数微涨0.01%。两市成交额缩量至0.82万亿,外资早盘一度净买入超30亿,可能是因为节日效应,尾盘转为流出,全天小幅净卖出5.66亿。
昨晚有两大利好: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四季度例会于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要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物价低位回升,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28日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济形势系列报告会第三场报告会上表示,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保持适当支出强度。
央行强调促进物价低位回升,明年通胀有望见底回升,今天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涨近400点,升破7.1关口。
尾盘还出现了神奇一幕,兴业银行竞价涨停,财联社记者向兴业银行投资者热线咨询,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内部未有应披露而未披露信息。同日,多位私募基金经理对财联社表示,理性投资者完全没有必要在尾盘竞价拉涨停,不排除是乌龙指事件。
风险提示: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读者需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