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南宁东盟商务区,有几处“意难平”地块,闲置多年。中国-东盟市长大厦(下称“市长大厦”)便是其一,最近该项目新设计方案获批,历经近二十载浮沉终动工。
新方案
从“天际线标杆”到“缩水重生”
2006年,市长大厦依托中国-东盟合作的国家战略背景高调立项。项目选址青秀区青秀路,原规划以353米高度直指云端,共80层,总投资35亿元,定位为集超甲级办公、五星级酒店、高端商业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彼时,它与403米的华润大厦、381米的龙光世纪并称南宁天际线的“三足鼎立”之作,承载着提升城市能级的厚望。
原设计方案
然而,蓝图未及落地便遭遇重重阻力。项目因土地划拨性质、投资方频繁变更等问题屡次搁浅,甚至一度传出改为居住用地或幼儿园用地的消息。直至2020年,深圳市骏业云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接手,这一“沉睡”地块才重现转机。
原设计方案
规划腰斩:高度与功能双重“瘦身”
2025年4月,市长大厦最新规划方案尘埃落定。调整后的建筑高度骤降至175.99米,仅为原规划的49.8%;总建筑面积从23.4万平方米锐减至7.3万平方米,缩水近七成。曾经的摩天大楼化身为一栋35层的弧形玻璃幕墙建筑,设计风格更趋简约现代。
新方案
此次调整功能定位明确,项目聚焦“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永久会址”功能,保留政商交流平台属性,但取消了原规划的酒店、商业等多元业态,更加专注于办公功能。南宁市青秀区住建局透露,项目已取得新规划许可,地基工程预计年内完工。
与2024年10月实地探访时“地块荒草丛生、指挥部孤悬”的景象相比,当前进度标志项目真正破冰。市长大厦的“重生”,映射出一座城市在理想与现实间的博弈。
地块图 ©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