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刚过,今天就飙到38度高温,如此天气,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待在空调房里懒得出门,但是今年的高温天气才刚刚开始,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不仅要预防室外中暑,室内中暑也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中暑原因
正常状态下,体温调节中枢尽职尽责,但天气过于炎热时, “超负荷工作”后,它就会“宕机”罢工。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是导致中暑发生的原因之一。
室内中暑多发生于老年人群。这是因为有些老年人因肌体对环境气温感受能力差,对室内高温未给予重视,未及时采取降温手段导致中暑。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因担心吹空调染病或想省电等原因拒绝使用空调,导致室内中暑。
中暑分类
按照中暑症状轻重的程度划分,中暑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当孩子发生先兆中暑时,体温并没有大幅度提高,但相对于正常状态来说,出汗开始增多。还会出现口渴、唇干舌干、无精打采、整个人蔫掉的状态,甚至会出现无缘故的哭闹。
遇到先兆中暑,应立即把孩子或者中暑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处,同时少量多次补充水分或者淡盐水,稍作休息,如未恢复,应及时就医。
轻症中暑:发生轻症中暑后,体温往往会升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等现象,严重者还会恶心呕吐,此时心跳已经加快。如果此时未引起重视,没有及时救治或送医,就有可能进入重症中暑状态。
重症中暑:重症中暑会出现强烈的头痛及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当体温上升到40℃时,还会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痉挛,甚至会发生昏迷休克等,严重危及生命。其中,重症中暑再细分还有三种表现,分别是热痉挛、热射病和热衰竭。通常与孩子最密切的是热射病。
热射病:在医学上,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升高,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疾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高湿天气,患者死亡率高达 50%。主要表现为:体温飙升到 40℃以上,无汗、神志模糊。所以一旦发现中暑症状严重,请一定及时送医治疗。
中暑预防
适当“武装”:出行时一定要注意防晒。如涂抹防晒霜,撑打太阳伞或者戴草帽。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补充水分:每天喝1.5至2升水,夏天的时令蔬菜、新鲜水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杏、西瓜、甜瓜等,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耐热锻炼: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主动适应自然气湿。在晚上或清晨可以进行慢跑散步等体育运动。
适当午睡:夏天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更容易感到疲劳。中午适当午休可以补充睡眠,恢复体力,建议午休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不宜过长。
另类洗浴:用中药熬水泡澡,可以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取香薷、青蒿各五钱,加入1000毫升水,先用大火煮开10分钟,再用小火慢煮20分钟,倒进水温40度的浴缸内进行沐浴,或者在洗澡水中加入茶叶、艾叶也可以起到防中暑的作用。
专家表示,预防室内中暑的最好方式是保持室内通风。如自然风达不到降温降湿效果,必要时应当使用空调等辅助设施。保证室温在26℃~28℃之间能够有效降温,同时预防“空调病”。老年人应当破除对空调的恐惧,有条件的尽量在室内使用空调,没有条件的也要保证室内通风通气。
关注膳食一度,共享健康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