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战乱纷起,民不聊生。在列强的逼迫下,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国将不国。二战时期,日军全面侵华,中原大地千疮百孔,儿郎们纷纷奔赴战场,捍卫自己的家园。
但当世一些名声大噪的武术大师,如黄飞鸿,叶问,杨露禅等人却没有上战场,这是为什么呢?武力高强的大师,不是可以制服更多敌人么?
对此疑问,以下几条原因或许可以解释。
第一,武术注重的是个人之间的对决,而两军对战注重的是整体实力,其中包括排兵布阵等。一人的优秀或许可以使他自己在战场上略有优势,但并不能影响大局。
第二,热武器时代,注重使用冷兵器的武术已经被战场淘汰。近代战争中,能使战争形势迅速扭转的只有威力强大的热武器。枪械、炸弹、坦克的威力,是刀剑无法比拟的。所以擅长冷兵器的武术大师,在热武器对决的战场并不能发挥出优势。
第三,战争的胜利与否关键在于综合国力是否强盛。晚清时期,闭关锁国,政治制度腐朽、经济落后、军事发展早已停滞,综合国力的落后,才是战争开始中国节节败退的原因。
虽不能在战场上大杀四方,但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是值得我们去了解与学习的,武术大师也值得我们尊敬。
1867年,洋人携恶狗于香港设擂台,向华人邀斗。黄飞鸿不甘受辱,赴擂台将恶狗击毙,扬我华威。
一代宗师杨露禅,开宗立派,发展太极拳。太极在当今社会仍旧受人民的喜爱,受阴阳感化,柔中有刚,练习太极,更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叶问发展咏春拳,使中国咏春拳名扬海外,获得国内外称赞。使当时国外人民对中国的印象有所改观,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东亚病夫,中国有一种很厉害的功夫,中国人也不好惹。
更不必提叶问的弟子李小龙,使中国功夫名扬四海。波黑莫斯塔尔有一座李小龙的雕像,时值波黑国内克罗地亚族和波什尼亚克族纷争不断,为促进民族团结,双方决定建一所代表和平的雕塑。两族信仰不同,各自尊崇自己族的英雄,对雕塑是哪位英雄的问题仍然争吵不休。
最后,两族人民一致认为,李小龙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英雄,于是,在莫斯塔尔市的西班牙广场上,李小龙的雕像屹立在那里。
这些大师做出的贡献都是不可估量的,对国粹保留与传承的贡献,不亚于在战场上厮杀获得的成就。
其实早在多年前,对于武林高手为什么不去当兵杀鬼子这个疑问,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已经在他的作品中道出了实情:“一个人任你武功天下无敌,到了这千万马之中,却也全无用处,最多也不过自保性命而已。”
武侠大师手撕鬼子的电视剧看起来很爽,但那并不是真实的。每一个并不优秀的士兵,也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对象。而武术大师,在另外一个领域,也做出了杰出贡献,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