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道之道都是人造之道
人生“可道”乎?当然可道,五官所见、所闻、所感、所知的,都是可言可道,可以分享的。而所有这些知识见闻,都是人造概念在我们头脑中的堆砌与反射。

但是所有“可道”之物,都是有“始终”这个过程的,人生当然是“有”的过程,这些“有”伴随着生命的全过程。但有一个“无”的东西始终存在着,那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声音的存在,它是没有始终的,有始终就不是永恒的存在。
这个“无”就是那个永恒的、被强名为“道”的存在。
不可道的才是永恒不易之道
这个永恒的存在不像人生有长短可以比较,有形貌可以描述,有性征可以分辨,它先天先地,后天后地,寂寥恍惚,没法丈量它的短长,没法探测它的深浅,没法推知它的边界,所以没法定义它的名称。
老子说:宇宙由它而来,万物因它而生,脚下的路能表达事物的由来和归往,姑且借此“道”而名之吧。而它又充塞宇宙,贯穿古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空阔无边,“强名之曰大”吧。
于是就有了一个叫做“大道”的东西,它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母。
万物结束“此生”这场旅程,终将归于道母。“此生”是“有”的,可言可道;此生“一逝”,则是“无”的,故不可言不可道。化“有”为“无”,归之于不可道。
所以说那个东西叫“恒道”,即恒存不易之道。汉文帝刘恒说,它跟我重名了,就叫它“常道”吧,于是传世本《道德经》就叫它“常道”。

大道无所不包,无所遗漏,不可定义
道大无极,有一物不包,则大而有外矣;有一物不受,则虚而屈矣;有一物不应,则动而不能出矣:有高矮胖瘦、青黄黑白、男女老幼;有动植飞潜,苦辣酸甜,肥瘦方圆;
它是“有、是、奇、恶”,也是“无、非、正、美”;是“阴、高、福、贵”,也是“阳、下、祸、贱”,一切人们看来对立的双方,其实都是它一物而已。
这就叫“两者同出,异名同谓”,这就叫“福祸同门,是非同根”,为何同一事物会“异名”、“同根”、“同门”?因为这些对立观念是人制造的,制造对立的初衷是为了分辨事物。然而,时间长了,人们忘了初衷,误以为那个本来作为分辨符号的“名”,就是事物的本真。
所以说“道恒无名”,以无名为常态,定义了就等于给它划定了边界,就改变了“道”的“无名”常态,故云“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道生万物,万物因形态各异而被赋予不同的名号。

但执着于名号,就是执着于区别。若此,则是徇名而忘朴,逐末而丧本矣。
可见之物为“有”,不可见之物为“无”。“有”则无“名”可名,有“称”可称。但是只有“无名、无称”才是永恒,归于永恒,则归之于玄冥,是为不可道也。
道无名,故不能用固定的名号来解读
所以,当我们用辩证法这个西哲特定的“名号”来解读“道”的时候,这些所谓的对立概念就会被悄然植入老子的思想,赋予“道”以“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矛盾冲突运动概念,而老子之道“自本自根”,没有对立,也就不存在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规律。
当我们用《周易》的变易思想来解读“道”的时候,同样会把易道的阴阳观嵌入老子思想里,赋予大道以阴阳互动的平衡互动理念。而老子之道混沌为一,没有内外尊卑,没有阴阳分别,是不存在阴阳平衡关系的。
所谓物极必反、循环往复,那是“物”的运动规律,大道没有规定性,它无极无涯,无处不在,何需在空间做循环运动!

无极无象、没有对立的大道,也就不存在“扣其两端用其中”的中庸思想了,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天某与地某、此an与彼an的世界了。
所以,看不见也说不清的,都是虚无的。虚无的就没法定义,若说则是虚妄。只有实有可见之物,才是能真切感受到的“可道之道”。
“无中生有”的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价值创造空间
不可言、不可道的“恒道”为我们提供了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守护,以及问题防范的方法措施,一言以蔽之,则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有”里,要掌握价值创造,以及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所谓“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就是在“无”中为,在“未”时做,在事态“其安”、“其未兆”、“其脆”、“其微”时及早行动,“图难于其易”,从“其易”时为之,在事物发展的初期“图”“谋”之,明了事物真相的圣人就是这样实现价值创造的。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意味着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都是从“无”中创造出来的,“不为”永远不能创造价值。
“无为”的要义在于权力“能辅不敢为”,即辅助而不干涉百姓的自由发展和自主创造。因此我们才可以在没有“天下多忌讳”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之下,各施其长,各得其所,实现“无不为”。
所以,人生的意义体现在“无不为”的价值创造上,包括物的价值创造和精神的价值创造,“躺平”,是等不到天上掉馅饼的,更是对“无为”思想的误解误用。
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就是以现有的人生这个便利条件,借助于“无”,来发挥人生的价值和作用。
思想是利器,但是不能用之于实战,创造价值,再好的思想都只能沦为清谈。所以,重要的还是要去“为”,去“为”那些适合于自己发挥才能、创造价值的一切合道之事。
人生就是可道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又有茶道、剑道、书道、商道、医道、官道等,这些“可道之道”都是人为造设的,这个“可道之道”的“可”与“不可”,却不是随意可以造设的,它的准则是天下人,是人心,这才是“天下”的根本!

符合民心的才是合道的。“以无事取天下”,这个“取”不是夺取,而是取得、获得、赢得。这个“天下”就是天下人,就是民心。
违背民心民意的,无论多么冠冕堂皇的“道”,那都是“不道”的,“不道早已”!
人生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体现在“尊道贵德”顺乎时事,合乎民心,在“可道之道”得有限人生里施展手脚,实现无限价值。
道生一,道可道非常道,是常道,老子并非虚无的,只是很难用通常所见去解释清楚。他也故意不明说,一种最常见,表面也简单至极的又古老的意识~天垂象,源自伏羲仰则观象于天,就是太阳[呲牙笑],去想想吧,先天地而生的。不过多数情况下说太阳就是道,如何如何的,只会令人发笑,非常道就是这意思,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