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希特勒法西斯理念的灵魂导师,墨索里尼竟被学生实现弯道超车

睿昊聊历史 2025-02-19 15:53:20

谈及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的各国领导人,大家立即会想到美国的罗斯福、苏联的斯大林、英国的丘吉尔和法国的戴高乐,当然还有德国的希特勒和日本的裕仁。通常情况下,都会遗忘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即便是在轴心国阵营内部,他也是存在感和认同度最低的一位。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墨索里尼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是希特勒的跟班和附庸。其实不然,他非但不是德国的小弟,反而还是先行者和引路人,是法西斯主义的缔造者和法西斯理论的实践者,甚至还自诩为“纳粹一哥”。

墨索里尼

问题来了,作为法西斯世界的两个大佬,墨索里尼究竟是希特勒身边的灵魂导师?还是跳梁小丑?接下来,文史不假为您详细解答,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为了抵制搬运和抄袭,笔者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之举,如有疑问请联系删图。同时声明,本文仅发表于今日头条和百度这两个平台,谢绝其他平台任何形式的刊载。

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沈腾自称“军艺校草”,宋小宝自称“东北F4”,岳云鹏自称“德云一哥”,他们都充分诠释了一句话:“搞笑,我们是专业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墨索里尼指挥的意大利军队号称“铁拳无敌”,他们也充分诠释了一句话:“打仗,我们是业余的”!

按理说,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意大利的工业水平和军事实力堪称一流,是为数不多可以自行设计和建造航母与战列舰的国家。退十万步讲,即便不能与德国、英国和法国匹敌,但也不应该相差太多。

可是,意大利军队在战场的奇闻轶事却数不胜数,因为吃不到正宗意面而投降,因为喝不到手磨咖啡而投降,因为撬不开弹药箱而投降,因为睡不好觉而投降……。总之,意军选择投降的理由根本让你猜不到,难怪会有笑话流传欧洲以缓解紧张的战争气息:

如果意大利选择中立,那德国相当于增加了10个师;如果意大利加入盟军,那德国相当于增加了20个师;可意大利却加入了轴心国,那德国只能派遣50个师去保护他们。

虽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意大利长期都处于分裂状态,曾经的那种辉煌和豪横早已经荡然无存,先后受制于法国、西班牙和奥地利等国。毫无疑问,它在欧洲俨然就是三流国家,谁有怨气都可以过来发泄一下。

到了19世纪中期,意大利竟然沦为了欧洲为数不多尚未统一的国家,看着别国只能望洋兴叹。当时,撒丁王国是境内唯一独立存在的封建制邦国,国王维克托·埃曼努埃尔二世也非常希望实现各邦统一,静待时机出现。

1853年,俄国与英国、法国为了争夺小亚细亚地区而撕破脸大打出手。撒丁王国虽然深知自己的实力不济,但为了讨好英法两国还是选择对俄宣战,明确了自己的站队。

为了投桃报李,法国和普鲁士支持撒丁王国击败奥地利并夺取了许多小邦国,就此开启了自己的统一进程。最后,借助两西西里地区农民起义的契机,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从而诞生了意大利王国。

1870年,在普法战争之际,刚刚继位的埃曼努埃尔三世趁着拿破仑三世调兵回援之际突然占领罗马,教皇庇护九世只得退居梵蒂冈保留虚位。从此以后,统一后的意大利将首都由佛罗伦萨迁至罗马,真正成为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刚刚完成统一的意大利,身份和地位都显得有些尴尬,一时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如果说一流强国,绝对算不上;如果说二流国家,绝对不甘心。

咋办?找机会试试呗!

在此期间,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和以德、奥、奥为首的“同盟国”完成了各自集结,两大军事集团随时都会拔刀相向。这次,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埃尔三世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着急站队决定看看再说。

英法两国联合拉拢意大利,承诺一旦对德奥开战,那战后将会获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地区。参战后,意军进攻奥匈帝国时死伤惨重,充分暴露了自己“打仗业余”的弱点,勉勉强强才挨到战争结束。

回顾整个一战,意大利虽然“雷声大”,但却“雨点小”,基本上没有发挥多少作用。因此,英、法、美等国都不愿意在巴黎和会上给它分桃子,埃曼努埃尔三世的主要诉求几乎全部落空,像猴子般被人戏耍一番。

巴黎和会上被人啪啪打脸的并非只有北洋政府,还有意大利。消息传回国内,所有的不满情绪被彻底点燃,加上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煽风点火,法西斯思潮终于弥漫开来。

作为极右翼势力的代表,墨索里尼在米兰创办了《意大利人民报》,借此阵地大力鼓吹歪理邪说。一时间,竟然蒙骗了不少不明就里的民众,开始向政治领域不断渗透,抨击现政府昏庸无能和丧权卖国。

墨索里尼将“行动法西党”改组为“斗争法西党”,还利用自己的超高人气和理论素养发表了“法西斯宣言”。以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为掩盖,以反对马克思主义为口号,他极尽疯狂地推行法西斯主张。

1919年底,墨索里尼抱着必胜的信心参加大选,结果竟然败了,而且败得一塌糊涂,败得体无完肤。看来,被他视为杀手锏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所引起的仇恨情绪还不够,民众并不想为此而引发战争。

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势力不承认选举结果,不断煽动民众的阶级矛盾和民族仇恨。很快,意大利国内出现了游行、罢工和抗议等反政府运动,借此向国王施压。

墨索里尼趁乱组织起退伍士兵,形成了忠于自己的准军事力量“志愿民兵”,也就是日后“黑衫军”的前身,接连在全国各地制造暴力事件和流血冲突。眼见局势逐渐失控,意大利政府只得下令取缔这个非法武装并且还派出军队进行镇压。谁知,前去镇压的政府军竟然阵前叛变倒戈,宣布“中立”的同时还呼吁内阁下台。

1922年10月24日,墨索里尼在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向政府公开夺权,还高喊着“进军罗马”的口号率众徒步行进。于是,国王埃曼努埃尔三世不再继续沉默,公开邀请他前往罗马皇宫进行会谈,被任命为首相后重新组阁。

墨索里尼组建的政府越来越极端,开始走上了法西斯化的道路。表面上,他对国王保持着足够的恭敬和尊重,私下里却不断试图削弱王权。而埃玛努埃莱三世也是千年的狐狸,放手让他处理日常政务的同时,始终牢牢掌握着军队指挥权。

1925年1月,墨索里尼宣布法西斯党成为全国唯一的合法政党,正式确立了自己的身份。期间,由于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导致意大利政府的对内集权和对外扩张都比较顺利。

对于墨索里尼这个“法西斯前辈”,希特勒起初非常崇拜,甚至还有“小迷弟”的意味。以至于,他终其一生都对这个前辈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忠诚与友谊,无论顺境逆境都不离不弃。据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记载:

希特勒对“滑稽可笑的意大利伙伴”的忠诚,是二战当中不可解的谜之一。

1933年,希特勒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登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几乎在第一时间,他向自己的偶像墨索里尼去信,表达自己犹如滔滔江水般敬仰之情,同时表达自己“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仗着自己出道早、经验足和理论多,墨索里尼有些托大,颇为看不起这个“后来人”。甚至于,他还大言不惭地对身边人表示:“希特勒仅仅只适合作为一个演说家,作为一个领导者,他不配”。对于德国的新领导班子,同样表示了轻蔑之意,比如赫尔曼·戈林就被评价为“一个精神病人”。

1934年6月14日,希特勒主动上门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去拜见墨索里尼,表明德国对奥地利并没有非分之想。对此,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这样夸张地渲染:

希特勒穿着一件褐色的胶布雨衣,头戴着汉堡式的帽子。而墨索里尼在看了第一眼后便对副官说:“我不习惯他那个样子”。

1935年10月,墨索里尼以意属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的边界冲突为借口,终于发动了对外军事侵略。当时,由英法操控的国联虽然口头抨击和抗议,但丝毫没有进一步的实际行动,任由意大利吞并一个主权国家。

看到意大利的扩张行为如此顺利,纳粹德国也蠢蠢欲动,先后蚕食了周边区域。1939年9月1日凌晨,希特勒下令几十个机械化师越过边界,伴随着数千架飞机、坦克和大炮向波兰发起“闪电战”,终于要到了英国和法国联合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东线迅速击败波兰后,希特勒于1940年5月又发起了“黄色计划”,同样使用闪电战在西线发起了攻势。眼见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法国人只能被动调整防御政策,徒有其名的“马奇诺防线”也被德军轻轻松松绕过,成为当时最大的笑话。

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不仅丧失了斗志,而且还没羞没臊地迅速投降,自诩“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军就这样缴械。墨索里尼万万没有想到,曾经的军事强国竟会如此不堪一击,终于下定决心尽快出手才能瓜分到更多的果实。

1940年6月10日,就在法军狼狈撤出巴黎之际,意大利对法国宣战。为了分得一杯羹,墨索里尼紧急调集了22个师共计30余万人出兵,生怕希特勒独自享用美食。

法国政府投降后,法军内部弥漫着颓废之气,感觉异常丢人败兴。此时,见到意大利也过来趁火打劫,自然气不打一处来,把意军踩在脚底下不断摩擦,不断蹂躏。

除了在法国本土遭到坚决抵抗,就连法属殖民地也举步维艰,意大利军队四处碰壁。于是,二战史上最滑稽和最可笑的一幕出现了,意军自己的炮火击落了自己的战机,机上还坐着到前线来视察的空军元帅伊塔诺·巴尔博。

为了夺取利比亚,墨索里尼派出“吉尔季奥号”装甲巡洋舰前去助战。6月28日这天,甲板警戒的海军士兵突然发现“敌机”来袭,立即发射了280多发高射炮阻敌,击落坠毁后竟发现是自己空军的SM—79式战机,里面还坐着空军元帅伊塔诺·巴尔博。据当事人马佐拉在战后这样回忆:

只有二十岁的我是一个被战争吓坏的孩子,因为没有识别标志,就惊慌着对飞机进行射击。结果,还成功击落了其中一架,后来才知道机上坐着的是巴尔博元帅。

经过几次作战,意军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打仗的料,意识到法军的战斗力远远强于自己。于是,墨索里尼决定换个对手试试,目标选定了希腊。

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调集大部队进攻希腊,效仿德国采取闪电战兵分三路进军。结果,这场战役仅仅持续了八天时间便结束,不是战胜,而是战败!

战前,希特勒也预料到意军的战斗力不会太强,可也没预料到会如此之弱!接到墨索里尼的求救,德国对意大利这个猪一样的队友简直是欲哭无泪,简直是无语至极。

为了防止英国在巴尔干半岛开辟第二战场,同时也为了控制地中海以保证石油供给。尽管极不情愿,但希特勒还是下令德军进攻希腊,帮助墨索里尼稳住局势。

1941年4月,德国同时对希腊和南斯拉夫开战,希腊政府在总理科里齐斯兵败自杀后被迫投降。不过,他们在签订投降书时坚决反对墨索里尼的代表到场,认为自己并没有败给意大利军队。

墨索里尼不得不承认,欧洲大陆实在是高手如云,德国、英国和法国肯定惹不起,如今连希腊都惹不起,索性将重点放到非洲吧。而且,意大利在二战爆发前已经吞并了埃塞俄比亚,相当于占据了先机。

墨索里尼希望通过入侵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进而掌握这个咽喉通道。不过,前线部队却是毫无斗志可言,北非总司令格拉奇亚尼元帅竟然在接到命令后迟迟不敢出击,拖了一个月时间才不情不愿地出兵不出力。

英军在非洲的部队并不多,为了稳住战场形势不得不调集许多殖民地国家的军队参战,比如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等。不过,他们的装备水平和战斗意志并不强,谁也不愿意跑到遥远的非洲作战。

无论是希特勒,还是丘吉尔,甚至墨索里尼本人,谁也没想到区区数万英军在这些殖民地军队的协助下,竟然接连攻破据点。而且,就连防守严密的军事重镇巴迪亚和托布鲁克等地也相继失守,更有13万意军士兵被俘。

意军士兵特别喜欢投降,而且堪称“模范战俘”,被俘后十分的顺从,从来没有逃跑的。在一次战役中,英军以不到30辆坦克就轻易击败对方的120多辆坦克,而且被俘士兵高高兴兴进入战俘营来品尝咖啡和意面。

看到北非战场始终无法打开局面,甚至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墨索里尼只能再次向希特勒求救。当时,德军通过“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后,已经无暇照顾这个“猪队友”。不过,为了稳住轴心国阵营,隆美尔还是被派来收拾残局。

作为“沙漠之狐”和“帝国之鹰”,隆美尔、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并称“纳粹三大名将”。作为装甲作战的专家,他到任不足两个月便扭转了战局,还在成功夺取托布鲁克后迫使盟军大规模后撤。

领教过隆美尔的凌厉攻势后,英军前线指挥官蒙哥马利被迫收缩战线,再没有发起主动攻势。同时,盟军从海上成功切断了德军的石油供应和后勤补给,导致战斗力出现明显下降。

隆美尔

经过长期的损耗而又没有补充,隆美尔的北非军团仅剩下300多辆坦克,燃料早已经严重不足。无奈之下,他只能主动后撤,在距离亚历山大港不远的阿拉曼一带休整待援。

蒙哥马利抓住机会,集结优势兵力后迅速发起反击,成功突破了德军的正面防线。很多人认为,他有些胜之不武,完全依靠了兵力优势和装备优势。以至于,隆美尔根本没有服气此战,在撤离北非时还遗憾表示:

如果给我石油,今天逃跑的就是蒙哥马利。

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成功登陆,希望逼迫意大利尽快投降从而瓦解轴心国阵营。由于工厂和农田都遭到了轰炸,国内民众开始反思墨索里尼究竟给国家带来什么,法西斯究竟给国家带来什么,各种不满情绪都纷纷爆发。

1943年7月25日,国王埃曼努尔三世召见墨索里尼,当面宣布解除首相职务并由陆军元帅巴多格里奥接任。之后,他被意大利新政府逮捕并遣送到蓬察岛看押。

德军正在苏联库尔斯克地区全力发动进攻,双方爆发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不过,听闻墨索里尼被罢职关押,希特勒还是紧急批准了秘密营救计划“橡树行动”,希望维持住这个“猪一样的盟友”。

1943年9月,德军通过滑翔机发动特种作战,在没有遭遇过多抵抗的情况下将软禁中的墨索里尼救走。之后,扶持他在意大利北部的萨罗城复职,成立了所谓的“社会共和国”继续参战,完全成为了傀儡和木偶。

1945年4月,纳粹德国再也顶不住盟军的攻势,位于意大利北部的“社会共和国”也终于落幕。为了保住小命,墨索里尼带着情妇贝西塔紧急出逃,还打算取道米兰并跨过阿尔卑斯山后进入中立国瑞士避难。

墨索里尼经过化装,但还是没能成功逃脱,在前往阿尔卑斯的途中被意大利游击队抓获。第二天,他甚至没能被押回罗马接受审判就遭到了枪决,死状极为凄惨。

1945年4月27日,苏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攻入柏林市中心,距离帝国总理府只有一条街巷。当晚,希特勒在地下掩体内留下遗嘱,任命海军元帅邓尼茨接任德国元首兼军队统帅。

得知苏军已经占领国会大厦后,希特勒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罪恶昭彰的人生。继任德国元首后,邓尼茨立即与盟军展开谈判,最终在5月8日宣告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势就此终结。

具体到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前者理论素养更强,后者军事能力更强。至于说,前者究竟是后者的灵魂导师还是跳梁小丑?那就见仁见智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