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丰田、本田、日产这些日本车在泰国的街头可谓是随处可见,泰国说是日本在东南亚汽车市场的大本营也不为过,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车企也扎堆涌入泰国市场。
伴随着中国车企的大量涌入,当下泰国显然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中国车与日本车在市场上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这不仅让人回想起20年前中国摩托车出海的那段“噩梦”。当下类似的情景重现,不禁让人怀疑:两国车企激烈博弈之下,中国车企是将重蹈覆辙还是跳出轮回?
摩托车出海的“噩梦”
众所周知,东南亚地区地形复杂,面积狭小,但是人口规模却比较庞大,在加上当地的基础设施相对不够完善,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这也就导致两轮交通成为了当地最实用的交通工具。
东南亚国家总人口只有6.9个亿,与中国人口相差十倍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2022年其摩托车市场的销量就能达到全球摩托市场的第三位,由此可见,当地摩托车市场的前景多么光明。
而在诸多东南亚国家中,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泰国都稳居前列,当地的摩托车市场更是多少国家眼里的“香饽饽”。
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已在泰国摩托车市场占据大半壁江山,在此情形下,中国车企想要在泰国分得一杯羹,其难度不言而喻。那么当时的中国摩托车品牌是如何应对的呢?那就是“打价格战”。
虽说大批的摩托车品牌涌入泰国,但毕竟都是外来品牌,相较之下,当地的人们对日本品牌更熟悉一些,因此当时中国摩托车在当地的市场竞争力很难与日本摩托相比,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摩托车便相继开始打价格战。
那时候一辆日本品牌的摩托车差不多在2000美元左右,而当时的中国摩托车价格只有它们的一半,甚至还要更低,虽说在短时间内俘获了不少泰国消费者,但伴随着价格恶意竞争的不断加剧,其背后的隐患也开始暴露出来。
一是质量问题,二是售后问题,这怎么说?
为了打价格战,不少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甚至不惜使用廉价的零件,这就导致摩托车的质量问题难以保障,还有不少小型摩托车品牌承受不住价格战背后的经济压力,在这期间只能选择黯然退场,与此同时,那些已经卖出去的摩托车就出现了严重的售后问题。
伴随着诸多隐患的暴露,中国摩托车企业不仅没能成功抢夺摩托车市场,反而让日本车企在泰国市场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中日车企的市场争夺战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日本车企在东南亚的地位都十分稳固。
虽说期间因为中国车企的恶意价格竞争,短时间内曾被挤到当地市场的边缘,但不可否认,长期以来日本车企凭借着先发优势,已经占据了东南亚国家绝大部分汽车市场,甚至在部分国家占据的汽车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在80%左右。
现在已经过去数十年,伴随着各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具备足够经济实力的情况下,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电动二轮的交通,汽车市场显然也在不断扩大。
在过去,倘若你走在泰国的街头,基本到处都能看到丰田、本田、日产这些日本汽车品牌,而中国汽车品牌在泰国汽车市场占据的份额还不到十分之一。
近些年来,伴随着全球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在环保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中国车企再一次齐齐涌入泰国,中国电动汽车显然已经和日系燃油车展开了一场市场争夺战。
据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在泰国销量最好的十大汽车品牌之中,中国的比亚迪、三菱、上汽名爵、长安等多个汽车纷纷品牌入榜,可见近些年来,中国汽车品牌的名气已经有显著提升,如今已经占据了泰国电车市场的八成左右,可以说是绝对的主导地位。
不过当下燃油车仍是汽车市场的主流,两者各有优缺,日本燃油车的地位也十分稳固。而随着中日车企在泰国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当下也要面临了新的挑战。
最新数据表明,2024年泰国汽车市场总销量为57.3万辆,同比降幅达26.09%,然而同年中国车企在泰产能竟达60万辆。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泰国的电动车需求量,2023年泰国电动车注册量仅为10万多辆,而2024年泰国电动车注册量仅有7万多,不仅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汽车年产量也相差数倍。
且不说日本车企的产量,光是看这两个数据就能看出来,泰国汽车市场已经严重饱和,面临着“供过于求”的情况。这次,中国电动车与日本燃油车又将如何争个高下,中国车企是将重蹈20年前的覆辙还是跳出轮回?
中国车企如何突围?
价格战下没有赢家,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中日车企显然不能像20年前一样,通过价格恶意竞争市场,想要在中日车企竞争中突出重围,中国车企就要从自身价值入手,改变自身的竞争策略。
任何一个领域,客户群体对于商品的质量与售后保障都是极其看中的,“卖”很重要,但“卖”之后的服务同样重要。所以在这一方面中国车企务必要着重关注。毕竟,品牌声誉受损对任何企业开拓地方市场都极为不利。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也可以加快本土化进程,在卖的同时在当地建厂,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人民就业,另一方面呢还可以提高汽车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非常有利,当下,已经有7家中国车企在泰国建厂。
不过或许有人会问,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汽车市场颇为庞大,日本也已在泰国深耕多年,中国车企为何独“钟情”于泰国呢?
这和泰国的政策支持脱不开关系,早在2021年泰国就计划在2030年让“零排放汽车”份额达到汽车总产量的30%,之后的几年也不断推出相关的激励政策,不仅对相关车企减免税务,对于消费者也有相关补贴,在当地政府的有意支持下,中国电动汽车扩大市场的进程受到了极大的推动。
而且泰国的汽车产业也具备相当雄厚的基础,全国有10%左右的劳动者从事的都是汽车行业,不论是在整个东南亚地区还是全球范围内,泰国汽车市场都名列前茅。
中日车企的泰国之战,仿佛一场跨越20年的商海轮回。曾经的摩托车价格战惨痛教训犹在眼前,如今中国新能源车强势突围,但产能过剩的警钟已敲响——这场较量究竟是历史重演,还是中国智造的全新篇章?
主要信源
中国这一产品热销东南亚,靠什么突围?——信息服务部2025-03-23
泰国电动汽车协会主席:年产不足万辆 但千万别小看泰国电动汽车市场——青瞳视角2025-03-28
亚洲车市|2024年泰国汽车市场57.3万,同比下降26%——汽车电子设计2025-01-25
泰国:吸引国际投资 深化中泰合作——光明网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