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为何频频找上门?医生:这几个习惯是“祸根”

寒天看健康 2023-11-01 01:27:01

如今,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三高”之后的第四高,越来越多的人被高尿酸所困扰,引发痛风等病症。而高尿酸的来源主要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其中外源性尿酸占比高达 20%,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尿酸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 2018 年我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达 14.0%,男性群体的患病率则达到 24.5%,远高于女性(患病率为 3.6%)。而青年男性(18~29 岁)患病率更是高达 32.3%!明显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高尿酸血症”别只看痛风,忽略了全身器官风险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常被认为是痛风的前兆。然而,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影响远不止于此,长期忽视和放任高尿酸治疗可能导致全身各个器官的风险和损害。

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异常相互作用,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肾脏疾病: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高尿酸血症患者往往存在肾脏排泄不良的情况,长期忽视可引起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肾结石、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疾病。

关节损害: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处沉积可引发急性痛风发作,导致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长期痛风还可导致关节损害和畸形。

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是 2 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等有关。

消化系统疾病:高尿酸血症还可引发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其机制可能与高尿酸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炎性反应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关。

餐桌上的4种“嘌呤大户”,比红肉、海鲜还要高!你吃过几种?

我们常见的肉类、海鲜、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均含有较高嘌呤,但你知道吗?餐桌上还有 4 种“嘌呤大户”,嘌呤含量甚至比红肉、海鲜还要高。

一、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是很多人餐桌上的最爱,但是却也是高嘌呤食物的代表,比如猪肝、鹅肝、猪大肠、鸭肝等,都含有较高的嘌呤。根据《新版食物嘌呤含量一览表》显示:猪肝的嘌呤含量在 137.9mg/100g,猪大肠嘌呤含量虽然只有 26.2mg/100g,但是也属于高嘌呤食物。

二、部分海鲜水产

部分海鲜水产也是高嘌呤食物之一,特别是贝壳类海鲜,嘌呤含量普遍偏高,比如贻贝、扇贝、蚌、螃蟹、章鱼等,根据《新版食物嘌呤含量一览表》显示,贻贝的嘌呤含量甚至高达 413.7mg/100g,是所有食物中嘌呤含量最高的。

三、火锅底料

火锅是很多人的心头好,特别是天气冷的时候,吃一顿火锅暖身又暖心,但是相较于肉类、海鲜、豆制品等高嘌呤食物而言,火锅底料的嘌呤含量更加不容小觑。根据《新版食物嘌呤含量一览表》显示,畜肉类的嘌呤含量为 22.2~170.2mg/100g,而火锅底料的嘌呤含量高达 52.6mg/100g,甚至还有部分火锅底料的嘌呤含量高达153.9mg/100g。所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食用量,尽可能选择低嘌呤的肉类和配菜涮食。

四、发酵类食物

发酵类食物的嘌呤含量相比于肉类、海鲜等并不算高,但是也属于高嘌呤食物,建议控制食用量,比如常用的酱油、虾酱、葡萄酒、啤酒等,根据《新版食物嘌呤含量一览表》显示,每 100g 酱油就含有 37.9mg 的嘌呤。所以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和痛风患者少吃或者不吃这类食物。

尿酸高莫慌!从日常生活入手,降低尿酸有方法!

1. 饮食调整:尽量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内脏、海鲜、红肉等。适当食用低嘌呤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米饭、面食等。同时,要控制饮食中的总热量,避免过度摄入脂肪和糖分。

2. 增加运动量: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降低尿酸值。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3. 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体内尿酸浓度,预防尿酸结晶的形成。建议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升,并避免在睡前和空腹时大量饮水。

4. 定期检测尿酸值:通过定期检测尿酸值,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尿酸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尿酸检测。

0 阅读: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