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人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最该做些什么?”深秋的午后,妻子放下茶杯,目光飘向窗外纷飞的落叶。我放下报纸,沉思片刻:“或许,是时候真正为自己而活了。” 这场对话开启了我们对人生下半场的认真思考,也促使我们制定了一个70岁前的约定。彼时,我刚退休不久,孩子也已成家立业,我们终于可以将目光转向自己,规划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妻子比我早退休三年,她似乎对人生的思考比我更早一步。她拿出一个全新的笔记本,郑重其事地说:“我想在七十岁之前,完成几件一直想做的事情。”
我与妻子相视一笑,彼此都明白对方的心思。七十古来稀,趁着身体还硬朗,确实应该好好规划一下余下的时光,让生活更加充实而有意义。我岳父八十多岁了,身体还算康健。前些日子回老家探望,晚饭后,他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跟我们回忆起了过去,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他谈到他父亲,也就是我妻子的爷爷,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这个愿望直到九十三岁去世都没能实现。
岳父的这番话,也触动了我。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很多事情,如果不去做,就可能永远失去机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是任何人都不想经历的。“第一件事,”妻子在笔记本上认真地写下,“带爸妈去旅行。” 这也正合我意,我们都希望趁着父母身体尚可,带他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弥补他们心中的遗憾。
“第二件事,规划好养老金。”妻子继续写道。我们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积蓄虽然不多,但也足够我们安稳度日。除了日常开销,我们计划每人至少储备三十万养老金,以备不时之需,剩余的钱可以用来帮孩子们改善生活。我们还有一套闲置的房子,之前一直出租给儿子儿媳,租金刚好够他们还房贷。前些日子,妻子干脆把房子过户给了他们,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出售还是继续持有。
“第三件事,和你一起自驾游。”妻子笑着看向我。我脱口而出:“去西藏!我一直想去看看那片圣洁的土地!” 妻子欣然同意,但提出了一个小小的条件:“路上我们必须在丽江古城停留半个月,我想坐在小酒馆里,听风观雨,慢慢回味我们过去几十年的生活。” 我握着她的手,满口答应。
妻子的“第四件事”让我有些不好意思,她写的是“关于你的股票账户……”。我偷偷炒股十几年,妻子一直都知道,却从未干涉。这次,她终于开口:“再让你玩十年,七十岁以后就别碰了,影响心情不值得。”
“第五件事,整理好所有的财物证件。”妻子写下最后一项。这让我们想起了去年突然离世的表哥,他生前没有交代清楚家里的存折和证件放在哪里,子女们找了好几天,才在房梁上找到两本存折,还有一本五万的存折至今下落不明。我们决定把重要的东西都记录下来,包括存折、证件、保险等等,以免将来给孩子们添麻烦。
那天晚上,我们坐在阳台上,看着城市的灯火,妻子感慨道:“人生的下半场比上半场更需要智慧。我们要学会放下,学会知足,学会为自己而活,也要学会不给孩子添负担。” 我看着她,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她的眼神依然明亮。我们约定,趁着现在还有能力,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后来,我们真的开始逐一实现这些计划。我们带着父母去了北京,在天安门前拍了一张全家福;我们整理好了房产证、存折等重要文件,并做了详细的记录;我们也规划好了养老金,并为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了准备。最让我感动的是,妻子坚持在老人家里安装了扶手和防滑垫,还给他们配备了智能手环,甚至连药盒都换成了带提醒功能的。她说:“我们现在为老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孩子们做示范。”
人生没有彩排,我们都在认真地过着每一天。及时规划,用心生活,在七十岁之前,努力实现每一个小愿望,活出一个无悔的人生,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人的一份爱。不给子女添麻烦,不给自己留遗憾,才是最好的养老之道。那么,您觉得,在70岁之前,还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