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给自己买房,母亲住了15年,我退休回去,弟媳:这是我的

晓七姑娘 2025-02-06 21:09:07

我叫赵成,62岁,老家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

年轻时,我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考上了中师,毕业后在县城的一所小学当了老师。那时候,农村的孩子能成为“吃公家饭的人”是件光宗耀祖的事。后来,我凭着努力被调到了市里的学校,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两年前正式退休。

我有一个妻子,叫刘兰,今年60岁,和我是同乡。她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辈子勤勤恳恳,操持着家里的大事小事。

我们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已经出嫁,小儿子在外地工作,成家立业,日子过得还算平稳。

我的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将我和两个弟弟拉扯大。我是家里的老大,两个弟弟一个叫赵军,一个叫赵平,都比我小不少。

当年,我刚参加工作时,家里的日子很苦,母亲和两个弟弟住在老家那间破旧的土坯房里。

为了让母亲和弟弟们能过得好一点,我咬牙省下存款,在县城买了一套小房子。当时房价便宜,这套房子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

房子买下后,我把母亲和两个弟弟接过去住,想着他们能有个安稳的地方生活。后来,两个弟弟成家了,母亲一直住在那套房子里。直到我退休,这套房子已经住了15年。

退休后,我和妻子商量着回老家养老。市里的生活节奏太快,我更想回到安静的小县城,过些平静日子。我没想到,回到老家后,这套房子却成了我和弟媳之间的争端。

退休那天,我心情复杂,既有对教师生涯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回到家,妻子问我:“咱们真的要回老家住吗?这边生活条件多好啊,老家的房子都旧了,住着也不方便。”

我劝她:“老家安静,空气好,咱们年纪大了,也该图个清净。再说,我妈还住在那边,回去也能照顾她。”

妻子点了点头,“那也好,咱们收拾收拾,早点搬回去。”

几天后,我和妻子带着行李回到了老家。刚到县城,我便直奔我那套房子。推开门,迎面而来的是熟悉的陈旧气息,母亲正在厨房忙活。

看到我回来,她高兴得合不拢嘴:“成啊,你终于回来了!这房子空了好些年,就我一个人住,冷清得很。”母亲老了,头发花白,背也驼了。

我心疼地说:“妈,您一个人在这住,我不放心。这次回来,我和兰儿陪您住,咱们一家人热热闹闹的。”

母亲高兴地应了,可没过几天,我的小弟媳却找上门来了。

“小成哥,你回来住可以,但这房子以后得归我们家。”赵平的媳妇刘梅站在门口,语气很强硬。

我愣了一下,“这房子是我买的,怎么就成你们家的了?”

刘梅翻了个白眼:“成哥,这房子是你买的没错,可这么多年一直是咱妈和我们家在住啊。你看,水电费、修缮费,哪样不是我们家出的?你们一家人在市里享福,房子就搁这儿不管,现在回来了还想要?”

她越说越理直气壮,甚至指着我鼻子说:“这房子早就成我们家的了!”

我心里一阵火气,但又强压下去:“刘梅,这房子是我当年买给咱妈住的。现在我退休了,回老家住怎么了?你们住了这么多年,我也没说过什么,现在反倒成你们的了?”

刘梅冷笑了一声:“反正我话放这儿了,这房子是我们的。你要住,就得答应以后产权归我家,否则咱们就打官司!”

我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买的房子,最后竟成了弟媳的“理所当然”。这件事让我彻夜难眠,心里又气又委屈。

第二天,我找了赵平。

赵平是个老实人,这些年一直在县城的工厂打工,收入不高,孩子也还在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他听我说起房子的事,一脸为难:“哥,我知道这房子是你买的,可梅子脾气不好,你也知道,她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我也不好说啥,要不,咱们再商量商量?”

我叹了口气:“小平,这房子是我当年买的,你们住了这么多年,我从来没计较过。现在我退休了,本该回来享享清福,却被你们当成了外人。你觉得,这对吗?”

赵平低着头不说话。

母亲知道后,气得直掉眼泪:“这房子是成买的,和你们有什么关系?你们住了这么多年,还不满足吗?”

刘梅却不以为然:“妈,您别跟着掺和,这房子您也住了15年,怎么能说和我们没关系?再说,成哥家日子好过,不差这点东西吧?”

这事很快在家里闹得沸沸扬扬,大弟赵军也来了。他倒是支持我:“这房子是成的,早就说得清清楚楚了,怎么还能抢呢?”

可刘梅嚷嚷着:“赵军哥,你别管闲事,这房子我们家修过、用过,就是我们的!”

我不想跟弟媳撕破脸,但她的态度实在让我寒心。这些年,我对家里没少付出,两个弟弟上学的钱都是我掏的,母亲的生活费也是我在贴补。如今,我不过是想回到自己的房子,却被赶了出来,换谁能咽下这口气?

事情僵持了很久,最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我拿着房子的产权证去找了律师,咨询了相关政策。

律师告诉我,房子产权清晰,完全属于我个人,刘梅没有任何权利抢占。

我心里松了口气,同时也下定决心:绝不能让自己的一片好心换来这样的结果。

几天后,我召集全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在会议上,我拿出了产权证,平静地说:“这房子是我当年买的,产权在我名下。现在我回来了,房子归我住。如果有人再提不该住这房子的事,那咱们就公事公办。”

我这话一出,刘梅的脸色变了,但她也知道硬抢不过去,只能气哼哼地走了。

母亲拉着我的手,愧疚地说:“成啊,是妈没本事,没管好他们,害你受委屈了。”

我拍了拍她的手:“妈,您别这么说。家是讲情的地方,但也得讲理。我不想跟他们争,但也不能让他们得寸进尺。”

如今,我和妻子在老家的生活渐渐安定下来。

刘梅虽然还不甘心,但也不再闹事。

房子是我的,我有权住在这里;家人是我的,我也有责任善待他们。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善良要有底线,退让要有原则。生活中,亲情重要,但也要守住自己的权益。

这样,才能活得更坦然,更心安。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