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死杨修之后问他的父亲杨彪:他为什么瘦弱?杨彪的回首往事成为千古名句

章若体育 2023-02-21 00:04:04

三国时期群雄云集同一时代造就百花齐放的局面,众多近妖谋士互相试探游戏,只为主公能得到更稀缺的资源,天下之主也只能拥有一个,争夺者则是三个。

作为血性男儿,任何人内心深处都有抱建功立业大败之心,谋臣悍将跟随主公,不只是谋得从龙之功,更重要的是还无辜百姓一个太平太平的前程。

社会要想安稳发展、平局乃前提,但三国乱世中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之间的较量却持续了多年,其间每遇战事起义难免沦入悲惨境地。

在残酷而血腥的战争面前,老百姓不能以权益来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即使被时代浪潮推得喘不过气来,老百姓也毫无话语权可言地参与战事。

哪怕是身强体壮的男性也不可能与官兵抗争到底,唯一的办法便是求饶亦或是投降,相信每一位心怀家国天下的掌权者都不会希望看到这样凄凉的场景。

曹操作为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其命运的传奇引人唏嘘,生前曹操一心想要建立曹魏政权而四处奔走企图一统天下,怎奈时运并没有垂青于这个乱世枭雄。

曹操并没有目睹曹操政权统一四方就撒手人寰了,曹操这个人风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像曹操行事作风的人都认为曹操是个英雄。

而那些不喜欢曹操为人处世规范的人会认为自己只是奸雄,反正现实中的曹操本来就是备受争议的,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明白曹操的行为。

而曹操的爱惜人才曾经相当看好杨修这个人,也和杨修的父亲杨彪有着似敌非友、君臣情谊的关系。

治国手段考验杨彪

三国时期杨修的声名虽不像诸葛孔明那样响亮,但杨修的文学素养和杀伐果决仍给其日后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独特的色彩。

曹操手段狠戾独横,执政时期独断霸道之风受到汉臣们的集体性不满,但曹操并不自觉自己有功高盖主之嫌。

汉室子弟的不成气候再加上曹操步步为营,致使外表风光无限的汉室王朝内心里早已经是千疮百孔了,曹操并没有完全放下大权而是穷追猛打汉臣,所以还得到曹贼这个侮辱性很强的头衔。

以曹操之志自然不愿意仅仅是汉室之忠,曹操有可以和志向匹配的个人力量,主动跟随他的谋臣将领就更多了。

反观天子麾下没有士兵只是空有天下之名,这样一比较起来曹操对这个世界就愈发势在必得了,遗憾的是曹操背负败绩多少载骂名又挣扎多少载。

毕竟也未能见证曹魏坐拥天下这一日,曹操无疑是有能力和治国手段的,但所作所为落在汉臣眼底不免太道貌岸然。

荀彧压抑着芥蒂,一路跟随曹操多年,最终还是没能换得汉室重振雄风,君臣两人的想法可能一开始就存在差异。

到后来曹操内心深处只剩下天下大一统这一个目的,在处决杨修之后曹操又一次把多疑本性表现出来,杨修之父杨彪也由此陷入曹操的猜忌中。

亲生骨肉遭曹操赐死,杨彪无法表达任何不满,也需迎合曹操的心意回避一切可能引起曹操猜忌的麻烦。

曹操假装很好奇问杨彪为什么身材瘦成这样,莫非因为杨修死了很难安枕吃饭所以就这么憔悴了,关于这个问题杨彪的答案是不是会招来曹操的杀心。

独爱曹操之残忍

杨彪知道曹操怎么可能真的在乎臣子们的尸体,只为证实杨家是否介意杨修的死,就算是没有生命的亲儿子曹操也同样不允许杨彪心有反想。

杨彪哪有咽得下这一口恶气呢,却还是不得不被曹操强行屈从于手段,杨修强忍丧子之痛向曹操表达违心之言。

谁也没有想到曹操要看的是杨彪束手无策的样子,曹操来试探如果没有听杨彪当面坦言杨家决无反心的话,曹操是决不会善罢甘休的。

杨彪知道曹操气质,脱口而出:“愧无日晡之预见,犹老牛犊之情”。

以天下不能拒士独之情,堵曹操之疑。

哪怕曹操心中早已认定杨彪就是对其子杨修的死有所不满,血脉亲情这种理由也会成为保护杨彪的一道天然屏障,杨彪没能想到的是这句话竟成了千古名言。

当然使曹操看上杨彪杀意之点也在前半部分,杨彪巧借金日磾之切身感受作为挡箭牌。

这个人是汉武时期著名朝臣,但因为儿子个性顽劣差点让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和这个人不一样的是杨彪并没有及时亲手结束杨修。

促使杨修干出对曹操不利的恶行,杨彪自责没有阻扰杨修干出损害曹操权益的恶行。

这半句正了曹操的心病将对杨家芥蒂暂放也就不奇怪了,但血浓于水亲情终究是三言两语难舍难分。

如果杨彪在听到杨修去世的消息之后不带一丝哀伤的话,那曹操就更要怀疑杨彪是否有心了,杨彪会因儿子去世而食不下咽真是再平常不过,但许先生对杨彪的深情,倒也出乎意料地使曹操相信了。

杨修之死源于诸多原因异常复杂,其中也有曹操那种让人深恶痛绝的猜忌,看到杨彪这样神伤同父的曹操不免产生恻隐之心。

杨修为人处世太过锋芒毕露而勃发的雄心又不加半分遮掩,在杨修和曹植酒醉之后无意中讥讽曹彰之后,使曹操完全丧失了静观杨修个性的耐心。

曹操一口咬定这一定是杨修为帮助曹植有意挑起兄弟间的冲突,一气之下出手将杨修置于死地。

单就置杨修于死地这件事情来看曹操的作法其实没有什么不对,随后又借这件事情对刚失去儿子的杨彪进行了再三考验,还抱怨杨彪痛恨曹擦之残忍。

观念分歧,辅佐君王

杨彪和曹操因为立场不同而在观念上产生分歧,杨修也未能掌控君臣关系的分寸感,因此触碰曹操底线。

很显然曹操认为杨修自己有很大挑拨离间之嫌的思想并不是凭空而来,另外还有人对杨修和曹操治国之道进行了剖析,结果曹操不仅爱惜人才而且更乐于为寒门子弟提供一个超越阶层的契机。

反观杨修,身世显赫难免有眼高于顶之嫌,自然杨修之才驾驭了这豪气,可惜杨修并非君王,而只是辅助君王之臣。

如果个人观点是曹操定然容不下杨修的话,那也只能说是立场注定杨修违背曹操人生观,杨修下场好像是提前就定下来。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