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部队干部的职务调动比较频繁,大多数人职务会不断被提拔,但也有一人在职务上反复。什么意思呢?根据形势提拔,又根据形势降低,赵承金将军就遇到了。几年后,邓华见到他:怎么还任副司令?

赵承金过去是东北军出身,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在吕正操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并入党。在此后的任职中,担任团长,冀中军区第一分区司令、第四分区司令、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副旅长等。
抗战结束后,因赵承金是东北人,上级就调他回东北工作。和他一起走的还有老领导吕正操,以及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2团。抵达沈阳后,吕正操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司令,与李富春交代赵承金下一步工作,当天担任沈阳卫戍区副司令兼保安四旅旅长,给邓华担任副手。
1945年12月,因苏联与国民党方面签订协议,我军从沈阳撤出来。与此同时沈阳卫戍区撤销,邓华和陶铸担任辽西军区司令和政委,他跟在吕正操、李富春的指示下跟着去辽西。但赵承金想起辽南工作开辟根据地,被任命辽南一分区司令。

去辽南时,只带了2个连,到地方后开始整顿扩编部队,让1500人编入部队,组建2团,又将其他武装整顿后改为3团。
随着,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他被调任黑龙江军区担任副司令,司令是叶长庚资格很老的一位将领。黑龙江军区位于后方,虽然没有敌人正规部队,但匪患猖獗,严重影响根据地建设。
根据地不稳定,就会影响前线打仗,因此发展和巩固根据地是1946年首要任务。同时,黑龙江也没有我军主力部队,都是派一些骨干到地方发展。一边剿匪,一边发展武装力量。
1947年2月,黑龙江剿匪结束后,省军区取消,他改为西满军区四分区司令。职务从副军职改为师职。那时候黑龙江军区属于三级军区,与主力纵队平级。仅仅半年后,嫩江军区成立,王明贵担任司令,他调去担任第一副司令,再次恢复副军职(纵队副职)。
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上级找他谈话,让他担任新成立的170师师长,再次改为师职。170师在后方负责训练部队,为主力输送兵力。
1950年,170师划归空军后,赵承金被提拔为辽西军区副司令,再次成为副军职。
直到1953年,邓华回国时,见到他过去的副手,询问他一些情况,得知赵承金在辽西军区担任副司令,有些不可思议:怎么还担任副司令。虽然邓华与他共事不长,可也知道他过去的职务,按说应该担任正军职吧。

实际上,赵承金在副军职与正师长上反复多次,因为形势变化,他的工作也一直在变动。
当邓华出任东北军区副司令(沈阳军区司令)后,对赵承金的职务进行调整,让他到热河省军区担任司令员。这样,他才提拔为正军职。
可任职也就一年,随着热河省取消,省军区也取消了。赵承金改为新成立的辽宁省军区第一副司令。辽宁省军区是辽西军区和辽东军区合并而来,上级让贺庆积担任司令。赵承金虽然是副司令,但待遇是正军职。此后一直在这个职务上没动过。
1960年离休后,到1982年按照副兵团职待遇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