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有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一个人专心投入到某些事物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就会慢慢看淡岁月的流逝,忘了自己的年龄,保持容光焕发的精神状态。
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境界,是许多随园长者所追求的。已步入古稀之年的张叔叔便特别撰文,有感而发,一起来听听他的观点。
学至终生
海月随园嘉树 张德强(76岁)
之前读过著名女作家、编剧六六的随笔集《只有岁月不我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5月版)。那天去市中心的图书馆,发现书架上有少量她的中文新书,就把这本借回来了,闲时翻阅。六六本名张辛,70后,安徽人,现在属新加坡籍华裔,住上海。我是当年看了电视剧《蜗居》才知道她的。

图源于摄图网
六六的作品内容敏感,视角大胆,往往会在社会上引起话题探讨。她的语言风趣幽默,行文跳脱飞扬,细节鲜活生动,散发着生命的纯朴睿智。这本散文随笔集保持了她一贯的简洁犀利风格,善于从平凡的日常事物中发掘生活本质,有所思索,颇具哲理。
其中一篇《不知老之将至》,我读后很有同感,触动甚深。去年六六在接受电视主持人乐嘉采访时,尚在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读硕士学位,问她毕业后干什么,回答是再赴美国进修一年英语,然后报一个心理学博士专业,惊得乐嘉感叹不已:“我认识你的这几年你每天都在学习!你到底想干嘛?”六六说——我想在自己年老时,依旧能感受生命之美。
她不想自己老了以后活在整天期盼儿孙电话的孤单里,也不想晚上的娱乐除了看电视就是跳广场舞。六六认为,人进入老年阶段,记忆力不及年轻人,但智慧却无法比及——前提是你从未放弃学习,永远在进步。

图源于摄图网
“活到老学到老”一语出自古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之口,直译是“我越老越学到了很多东西”。是的,学习不只是孩童和青少年的任务,而应该是相伴终生的。
阅读、浏览、笔记,时时刻刻都在学习过程中,贮存大量信息,接受新鲜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代同步而不被淘汰。同时,一直处于忙碌之中,就会忘了年龄,重新青春焕发,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才是自在幸福的老年。

海月随园大讲堂,长者认真做笔记
六六在文中举了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的例子。张瑞敏是共和国同龄人,日理万机,忙于事务,却始终能坚持每周读两本书。他学习研究了许多跨时代、跨学科、跨技术的难题,勤思考细领悟,努力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他思维敏捷,博学多才,古稀老人不输于青年先锋,甚至令后辈难以企及,甘拜为师。
在国外,我常见很多气质极佳的老年人,尽管满头银发,白须飘飘,却腰背笔挺,精神抖擞。他们打高尔夫球,骑山地自行车,亲自动手修车洗车,在地铁上看书读报,到图书馆借阅查资料,生活得十分充实潇洒,令人羡慕。

张德强叔叔与自己的出版作品、奖杯
看来,我也得不断扩大视野,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除了含饴弄孙、写诗作画之外,不妨多读点其他类型的书籍,补充更多新知信息,吸收一些前沿科学的营养,才能达到孔夫子所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