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韩国游客吹棒的武康大楼(诺曼底公寓),其前世今生。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是上海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其前世今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建筑设计与建造
• 设计者与建造时间:武康大楼由匈牙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
• 建筑风格与特点:大楼为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外形犹如一艘巨型航船。底层是欧洲的骑楼样式,骑楼形式为连续券廊。一、二层是水刷石墙面,三到七层为防火黏土砖,层次分明,装饰丰富。建筑转角处等局部有出挑阳台,第三层有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八层檐部仍为水刷石外墙,立面三段之间有连续长阳台形成明显的腰线。
历史沿革
• 1924年-1937年:兴盛时期:当时入住公寓的大多是外国侨民,且多为上层侨民,如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办事处的经理、西门子上海办事处的经理等。
• 1937年-1945年:衰落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批英、美、法侨民被日军关入集中营或遣送出境,公寓的入住率大幅下降。
• 1945年-1953年:转型时期:抗战胜利后,万国储蓄会破产清理,其名下产业被上海市政府拍卖或收购,诺曼底公寓被政府出资购入,并分配给公务员居住。
• 1953年至今:新生时期: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慢慢搬了进来,如赵丹、秦怡、孙道临、王文娟、郑君里等。
修缮与保护
• 2010年大修:上海世博会前夕,武康大楼经历了一次大修,初步改变了老旧的面貌。
• 2019年大修:这次修缮历时四个多月,既要修复老化的砖墙门窗,又要维护大楼原汁原味的“历史氛围”和美学价值;不仅要为大楼的“脸面”美容,还要清理年久失修的“肚肠”管道,提升居民的生活舒适感和幸福获得感。修缮后的武康大楼安装了智能传感器,实现了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文化与名人
• 文化价值:武康大楼不仅是上海的建筑地标,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象征。它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城市记忆。
• 名人居住:许多文艺界名流曾居住在此,如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王文娟等。郑君里曾在这里创作了著名的《乌鸦与麻雀》。
现状与影响
• 网红打卡地:近年来,武康大楼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使其成为上海的一张名片。
• 文化活动:2024年4月22日,一场主题为“品长篇小说《诺曼底公寓》,读武康大楼前世今生”的读书会活动在徐汇区老房子艺术中心举行,进一步提升了武康大楼的文化影响力。
武康大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它承载着上海的过去,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