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和东方宏在吃饭时,看着饭桌上的几个素菜,顿时没了胃口。
孩子正在长身体,没点营养实在不行。
可是傅莹囊中羞涩,实在没钱给他们买一丁点肉吃。
于是,当她看到食堂准备给工厂员工做肉饺子时,傅莹切了一小块猪肉藏在包里,并偷偷地将它带回家。
不久后,傅莹被工厂开除了。
傅莹前脚去厂长的办公室理论,后脚就到闺蜜淑霞的家里吵架。
看到傅莹如此疯狂,宪平更加肯定当初坚持不救弟弟宪安,是正确的选择。
倒腾衣服的宪安宪平和淑霞在医院生二胎时,儿子明中发烧也跟着进了医院。
原以为是一场普通的发烧,明中却被医生检查出先天没有睾丸。
这个病在当时非常罕见,医生对此束手无策。
没有人知道明中什么时候能治好,唯一能肯定的是,想要治好病需要很多的钱。
因此,得知侄子生病,宪平的弟弟宪安瞒着全家人主动退了学。
宪平从小没了父母,靠着大鱼 饭将宪安拉扯长大。
对宪安来说,宪平亦兄亦父,没有他就没有自己。
如今哥哥有困难,宪安做不到坐视不理。
宪安退学之后,去求杨大山带自己挣钱。
杨大山年轻时是一个混混,娶了老婆之后突然变成三好男人。
为了让妻儿过上好日子,杨大山表面是工厂的保安,暗地里却一直在倒腾各种买卖。
宪安是个脑子灵活的人,他知道靠着上班挣的那点死工资,无法帮侄子治病。
只有傍上杨大山的大腿,才能挣到大钱。
于是,在杨大山的带领下,宪安渐渐上手了。
他先从国内倒腾东西,慢慢地又将渠道扩展至国外。
短短几年,宪安成为家里最会挣钱的人。
而他,总是把倒腾赚到的钱,如数交给大嫂保管。
除此之外,家里所有人的衣服,都由宪安一手包办。
可以说,王家在宪安的改变下,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上几倍。
谁知,宪安滋润的日子才享受了几年,等待他的处罚就来了。
宪安读的书少,并不知道从国外倒腾东西回国内售卖,需要经过相关程序才算合法,要不然便是走私。
事实上,当时很多人也不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行为。
按照当时的民情,可以找人疏通关系,要么赔偿,要么让宪安少待几年。
作为宪安唯一的亲人,宪平一定会想方设法保住弟弟。
一来宪安确实是不懂,不知者无罪。
二来家里的生活确实由于弟弟做了生意才得到改善。
因此,不能看着宪安犯错而见死不救。
周围的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丈母娘天天念叨着让宪平去找熟人帮忙。
老婆淑霞也在找同事帮忙牵针引线,希望能为宪安求情。
就连宪安的同伙杨大山,一边去里面劝慰宪安,一边又到处帮他找关系。
看到这么多人为弟弟操心,原以为宪平会感恩大家的付出。
谁知,他并不拒绝所有人的帮忙,还斩钉截铁地说:
“不救,该判多久就多久。”
众人的热情与宪安的冷漠形成了对比。
所有人都在埋怨他一根筋,不懂得给弟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大家的埋怨也有一定的道理,宪安如果进去了,出来之后前途必定受到影响。
同样,王家出了这么一个人,自此之后生活也会被周围的人指指点点。
因此,找关系也好,花钱也罢,最好的结果便是不让宪安进去。
可是,宪平的坚决也有自己的目的。
其一,宪安不是一个听话乖巧的孩子,读书时就喜欢和同学打架,退学后又常常和周围的小混混玩在一起。
与其担心他日后学坏,倒不如让他进去接受更好的约束和教育。
其二,如果这次救了宪安,他看到自己犯错成本这么低,日后不仅不会收手,反而会抱着侥幸的心理继续倒腾物件,随着规范越来越完善,以后被抓可就没现在这么简单了。
因此,宪平只能忍痛,将弟弟交出去。
事实也证明,宪平的做法是正确的。
进去一段时间之后的宪安,身上顽劣的气息少了很多。
以前是让人担心的人,现在时刻都在为着想着想。
所以,他的改变应该感谢哥哥。
如若宪平不那样做,未来的宪安会变成和傅莹一样的结局。
偷肉的傅莹傅莹和玉树是工厂的双职工,只有一个孩子的他们,日子过得还凑和。
当发现儿子有音乐天赋时,傅莹向人借钱,然后给儿子买了一台昂贵的电子琴。
有了外债,傅莹只能勒紧裤腰带生活。
可日子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
看着儿子和干闺女一心想要吃肉,傅莹却拿不出多余的钱为他们改善生活,那种滋味只有当妈妈的人才能体会。
于是,当看到食堂准备给员工做肉饺子时,傅莹动了歪心思。
傅莹想给孩子增加营养的心情可以理解,她可以将工资作合理的分配。
实在挤不出来,也可以和孩子沟通,让儿子理解家里的现状。
可她万万不应该拿着公家的东西,去改善自家人的生活。
傅莹切了一小块猪肉偷偷地带回家,隔天便给家人做了一顿饺子。
看到孩子一脸满足的样子,傅莹有欢喜也有担忧。
这件事,很快就像玉树发现了。
玉树胆小,面子也薄,看到老婆偷了食堂的东西,吓得脸色大变。
玉树训斥傅莹立刻收手,可这时候的傅莹却告诉玉树:
“没人发现的,肉少了我就加了一些白菜,面粉少了我加了点普通的掺进去,没人发现的。”
傅莹说得头头是道,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一定可以瞒天过海。
事实也如傅莹预料的那样,食堂没有人发现其中的猫腻。
自此之后,傅莹胆子越来越大,拿东西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从肉到面、再到大米,接连好几天都妥妥地给家里改善了生活。
很快,闺蜜淑霞也发现了。
淑霞的态度和玉树一样,只是表面提醒了傅莹。
表面警醒,并不能让当事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这事如果被宪平知道的话,他会怎么做?
宪平会不顾情面让傅莹把东西还回去,如果吃了就折现赔给工厂。
假如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让傅莹接受,那么他会采取上报的方式让她服从。
这样做,看似铁面无私不讲人情,可却最能震慑傅莹的行为。
傅莹为什么敢这么大胆偷食堂的东西?
因为她抱着侥幸的心态,认为自己只拿了一点点,数量太少根本不会被人察觉。
其次,她认为自己能拿,说明食堂其它人也可以拿,大家没有举报只是心知肚明罢了。
可东西是工厂的,拿别人的东西便是偷。
偷,便是品德的问题。
一个人如果人品有问题,不仅会让别人看不起,就连身边的人也会被牵连。
所以,如果知道傅莹把食堂的东西拿回家时,玉树和淑霞应该让她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只有让她意识到严重,才能停止自己的行为。
可玉树和淑霞的方式太柔和,这才让傅莹一直抱着侥幸的心理。
自此之后,她一次次地将食堂的东西拿回家,直到被人发现、被工厂开除。
傅莹被人举报之后,并没有意识到自身问题,而是将问题怪罪在别人的头上。
她埋怨厂长不讲情理,不理解她的家庭困境。
事后又质疑是闺蜜出卖了自己。
于是,又跑去王家和淑霞大吵了一架,甚至把她儿子生病的事当众说出去,气得淑霞和母亲和她断交。
本来,这些事都不应该发生,结果却让大家都陷入了难堪。
因此,看到傅莹因为贪念而失去工作,才明白宪平对弟弟“不管不顾”的做法,是最为明智的。
周国平曾说过:“天有不测风云,不测风云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独独看作例外。”
傅莹便是那个抱着侥幸,把自己当成例外看待的人。
而等待她的结果便是被工厂开除,被周围人嘲笑,日后再经过工厂门口时,也没脸回去和老同事叙叙旧。
可见,做人不能心存侥幸,要知道,侥幸容易助长人性中的贪婪。
一个人如果起了贪婪,便是不幸的开始。
因此,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节制自己,不让自己存在侥幸的心理。
【图片均来自《我们的日子》剧照,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