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充满了好奇,但一个个都摆摆手,说不认识。
叶飞将军很特别,他是咱们国家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国籍的上将,除了是中国人,他还是菲律宾公民。1932年那会儿,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到了1955年,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叶飞是个军事指挥高手,他在打仗时,头部和胸部不幸被打了三枪,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真是个传奇的将军。
这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为啥要找一个没啥名气的女同志郑少仪呢?他们中间到底有啥样的经历?
郑少仪到底是谁呢?她怎么就跟叶飞将军扯上关系了呢?
【乱世巾帼为救国进敌营,危机四伏】
得从郭村保卫战这事儿聊起,说说那些让人疑惑的事儿。
郑少仪,原来的名字叫李振芳,1920年在江苏扬州呱呱坠地。扬州这地儿,历来就挺热闹开放。李振芳出生的那会儿,扬州正是新思想遍地开花的好时候。
李振芳家条件不好,他爸李直民在个小卖部干活,是家里挣钱的主力,全家六口人全指着他那点不多的工资过日子。
好在老爸李直民思想挺开放,他特别赞成孩子去读书,觉得女孩子也得学知识,长大后得能自己养活自己,别老靠着别人。像他这样的爸爸,在那个时候可真是不多见。
李振芳打小就爱琢磨学问,小学一毕业,成绩就顶呱呱,全校第一。那时候,她还加入了共产党的一个外围团体“晨鸣社”。说不定就是那会儿,救国救民的想法悄悄在她心里扎了根。
李振芳在武术方面相当有才华,她曾经拿过扬州武术大赛的第一名。小学一毕业,她就考上了扬州中学,继续在那里读书学习。
像这样学习好、品德也好的学生,未来指定不会赖,生活理应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但世道就是不太安稳,到了1937年,卢沟桥那边一出事,全面抗战的大幕就拉开了,原本安稳的日子也被搅乱了。
那年12月,扬州被日本人占领了。李直民没了工作,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李振芳找了个给人辅导功课的活儿,赚点钱补贴家里开销。
第二年,李直民因为搞抗日的事儿被日本人给逮住了,扔进了大牢。在牢房里,他碰到了一个叫夏岚的哥们儿,俩人都是满腔的爱国心,一来二去就成了好朋友。
李直民无意间发现夏岚是个共产党员,这让他心里一亮。他琢磨着,自家闺女李振芳思想挺前卫,老早就梦想着能加入个抗日救国的队伍。
李父非常认真地把李振芳交给了夏岚,他告诉夏岚,只要有机会离开监狱,就得带着李振芳去走革命救国的道路。
夏岚真是没让大家失望,一出狱就拉着李振芳一起加入了共产党。到了1939年5月,他们俩都去了苏中,在抗日英雄陈文的手下干活。
李振芳在这段时间里,经过组织一连串的严格筛选,赢得了党的信赖,成为了一名隐秘的地下工作者。他和夏岚一块儿在苏北地区进行地下党的活动,从此,李振芳的革命旅程正式踏上了征途。
1940年的时候,李振芳进了二李部队,主要负责搞情报。她用了个新名字李欣,在国军里当中尉训导员。那时候,她也就二十岁出头。
李欣表面上在国民党二李部当政训员,但其实她是我们党在秘密战线上干活的同志。她想尽各种办法,从各种地方搜集信息和情报。
现在这时候挺不太平,苏北那地方情况挺乱,好多股力量都在那儿较劲,有日本人,还有国民党的地头蛇,像鲁苏皖游击队的二李部队,再加上嫡系的韩德勤部队,韩德勤那时候是江苏省政府的一把手。
二李在泰州城算是地头蛇,他们不属于国民党的正规军,跟蒋介石那一伙人的利益有些不对付。韩德勤呢,是管着二李部队的上头领导。
表面上看,国共两党是联手抗日的,但实际上国民党背后搞的是“不热心抗日,却热衷反共”那一套。
陈毅当时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头儿,在那种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里,他想了个法子,就是“打敌人、拉二李、晾韩军”,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要和二李的部队联手。
叶飞是新四军挺进纵队的一把手,又管军事又管政治。他们部队跟日伪军打完仗后,需要休息整顿,就选中了郭村这个地方。郭村那地方可重要了,它正好被日军、韩军,还有两股姓李的势力夹着,位置相当微妙。
韩德勤心里盘算着怎么让二李部队和新四军掐起来,于是他偷偷用江西省政府的名义下了道命令,让二李去攻打郭村。他自己呢,就躲在一边看热闹,巴望着他们能打个你死我活,最好两边都元气大伤。
那时候,根据整体计划,李欣得悄悄搜集些有价值的消息,好给联合李欣那边创造机会。这可真是个不小的挑战。
【一次提前发军饷,预示一场战役的降临】
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李欣会从那位女军官那儿,还有其他一些途径打听消息。接着,她会用一种特殊的药水来写情报。到了约定的时间,就有专门的人来找她,把情报安安稳稳地送到新四军手里。
1940年6月27号那天,李欣瞅见了一个挺奇怪的事儿,部队居然提前发钱了。他瞅瞅日子,心里犯嘀咕,这还没到该发钱的时候呢,咋就发了?
以前,发军饷经常拖拖拉拉,迟到是家常便饭。就拿现在这事儿说吧,二李的部队在蒋介石那里,根本算不上嫡系,军饷能准时发下来,那可真是稀罕事儿。
李欣凭着职业的直觉,心里头一下子就绷紧了弦,感觉战争眼瞅着就要打响了。这就像是要处决犯人前,总得给人吃顿好的,好让犯人心里头踏实点再上路,提前发饷银,也就是这么个理儿。
李欣四处奔走探听消息,跑到别的营地查看兵力怎么安排的,还核实了情报。经过一番折腾,他终于搞到了会议纪要以及作战部署的图纸。
二李的部队打算用大约一万人的兵力,也就是十三个团,明天去凌晨时分包围郭村。可咱们新四军挺进纵队呢,人数才两千多。
新四军那边派去跟二李部队商量和平解决事情的人,被李长江给抓起来了。叶飞心里早就有数,知道这场仗是避免不了的,只不过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郭村那边的新四军现在处境非常危险。
李欣碰到了大麻烦,找中间人转交情报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去郭村送。但这样一来,他的身份肯定会露馅。
但埋伏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保护咱自己军队的兄弟,别让他们新四军在没防备的时候被敌人一锅端了。
李欣眼疾手快,很快就琢磨出了送情报的最佳路线。不过,她身边还跟着个勤务兵,得想办法先摆脱他。于是,她快步走到一家旗袍店,三言两语就把勤务兵给支开了。
她赶紧脱下国军军官的衣服,把头发盘起来,情报折好塞进发髻里,然后就往那条满是荆棘的路上走去。
泰州到郭村距离十公里,走路大概一小时就能到。但现在这条路被重兵把守,走不通了。
李欣穿着旗袍,脚下却配了双球鞋,没办法只能绕着走,大概得走三十里地。而且那晚黑漆漆的,还得过河蹚水。
她从河里爬上岸,全身湿答答的,重得要命。鞋子因为沾水太滑,她干脆甩掉鞋子,光着脚丫子一路猛冲。
李欣晚上赶路可不是为了追求啥浪漫,她是为了传递紧急的军事情报。要不是心里有着一股坚定的信念,她怎么可能在这黑漆漆的夜里找到前行的路呢。
时间宝贵如命,这时候每一秒都至关重要。想想那个20岁的小姑娘,真不知道她哪来的那么大勇气和聪明劲儿,能挺过这一切难关。
过了四个小时,李欣总算是到了郭村。这个小姑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见驻地的领导,亲手送上一份机密情报。
现在郭村里的新四军大多都已经入睡了,就只有少数人在站岗放哨。叶飞呢,这时候也已经躺床上歇着了。
士兵急促地拍打着叶飞的房门,说有个女子带来了十万火急的军事消息。叶飞一听,连忙扯过衣服套上,快步去见了那位女子。
叶飞这辈子都记得清清楚楚,她撞见一个全身湿溜溜的小姑娘,衣服上糊满了泥巴,头发上的水珠不停地往下落。小姑娘累得不行,一看到叶飞,腿立马就软了,边上的勤务兵眼疾手快,一把就把她给搀住了。
李欣把头发散开,用尽最后一点劲儿,从发髻里抽出那份情报递给叶飞,简单明了地告诉他现在的军事紧急情况。
说完那些话,她感觉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下来,慢慢陷入了沉睡,时间大约是6月28日凌晨左右。
叶飞司令员心里明白,情况万分火急。多亏了那个小姑娘给部队赢来了宝贵的几小时准备,不然的话,整个队伍可能都得遭殃,全军覆没可不是闹着玩的。
郭村保卫战到了最要紧的关头,咱们是该撤还是干一架?中间还出了个小事儿,司令员和管文蔚他们几个,赶紧凑一块儿商量,最后决定,咱不怕事,干就完了!
陈毅一连发了三道加急电报,催着大家撤退。因为敌我人数差太多,硬拼的话,咱们可能会全军覆没。但叶飞将军胆子大,本事也高。多亏了郑少仪豁出命送来的情报,叶飞顶着大家的反对,哪怕知道这样做可能会违抗陈毅的命令,他还是决定带着部队守在郭村。
在江南地区的陈毅,心里头对郭村战役那是格外揪心,生怕叶飞纵队会整个儿被打垮。他焦虑到还写了首叫《悼管、叶》的诗,从这就能瞧出来,那时候的局势得有多紧张多危险。
叶飞赶紧向上级请求帮忙,同时开始安排怎么跟敌人干一架。我们这回的优势就是提前知道了敌人的计划,这个情报还是李欣搞来的,值得咱们拼一把。
要是郭村守卫战打赢了,咱们就能在苏北那块地方站稳脚跟,建起咱们的革命老窝。要是打了败仗,灰头土脸地跑了,那就啥也捞不着了。
28号天还没亮,二李的军队就动手了,他们发动了全面的进攻。这一万多人的部队,原本以为拿下郭村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以为新四军会措手不及。可没想到,新四军根本没有乱了阵脚。
一开始,我军守得挺吃力,但好在咱们提前有谋划,手里还攥着对方的作战部署图,主力位置一清二楚。就这样,咱们好几次都成功地把二李的部队给打退了。
6月29号那天,陶勇带着新四军苏皖支队,火速赶到郭村,立马就加入了战斗。有了郭村本地党组织的帮忙,再加上郭村老百姓的力量,大伙儿一块儿顶住了二李部队的猛烈进攻。
村民们得知李长江为了鼓舞手下,居然答应他们打赢仗后在村里胡作非为三天,大家火冒三丈,拿起铁铲就冲向战场。说白了就是正义会得到支持,不义则会孤立无援,老百姓就是新四军最可靠的支撑。
7月1号那天,二李部队里的共产党员王澄和陈玉生,悄悄鼓动了一部分士兵造反。局势一下子就变了,郭庄的人和起义的士兵里应外合,从防守变成了进攻,结果把二李的三个团都给打垮了。
7月3号那天,陈毅穿着普通衣服偷偷过了江,直接到了郭村来带头打仗。咱们军队的士气一下子就上去了,打得越来越猛。这场仗一直打到了7月4号才停下来。
最后,咱们军队人少却打赢了郭庄保卫战,还在政治上给“连李”铺好了路。打了败仗的“二李”呢,他们答应不插手,不跟着韩德勤去搞那些挑拨离间的事儿,选择保持中立了。
要想赢就得敢冒险,革命这条路随时都可能被踩灭,多亏了李欣、叶飞这些革命英雄,他们豁出性命保护着革命的星星之火,这才让它最后点亮了整个中国。
郭村那场保卫仗,给后来的黄桥战役铺好了路,算是新四军往东边挺进的头一炮,非常关键,作用可大了。郭村这个地方,就成了新四军往东进军的重要起点。
【名字可以更改,但是巾帼之魂永在】
郭村那仗打完,李欣就换了个名儿,叫郑少仪。为啥呢?因为李长江晓得是李欣在暗中给军队送情报,气得他直咬牙。
他放出话来,要花大价钱找人把小李欣教训得够呛,但说实话,他压根没那能耐。做好事的人,老天爷是会帮忙的。
郑少仪身份暴露后,就不再参与地下党的活动了。叶飞呢,整天忙着军中的事情,和郑少仪也没怎么说话。他一直想对郑少仪说声谢谢,可就是没找到机会。不过,郑少仪还是一直在为革命出力,直到新中国成立那天。
不管在哪,有能力的人总能展现光芒。新中国成立后,郑少仪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当上了副书记,她一直在为新中国的建设拼尽全力。
郑少仪平时很不起眼,连亲儿子储方建都不知道她有过那么耀眼的一段往事。1976年,储方建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中,得意洋洋地向老妈展示自己的军功章和荣誉。
有张射击的奖状把老妈给吸引住了,她就说啊,驳壳枪比勃朗宁顺手多了,那勃朗宁啊,连皮衣都穿不透。
儿子一听这话,心里立马就嘀咕开了。老妈虽然在政法部门工作,可也不至于对枪这么门儿清吧。
我妈是不是以前用过那两种枪?但我从没听她提起过啊,而且她看起来就是那种典型的贤妻良母,真不像会用枪的人。
瞅见儿子一脸惊讶,母亲淡淡地笑了笑,眼神飘向了远处,仿佛在远处瞧见了个人影,越来越真切。她悠悠地开口,讲起了往昔的旧事,就像在说别人的故事,与自己无关似的。
郑少仪这时才开口聊起那些年战乱时候的经历。因此,当1975年上将叶飞亲自跑到浙江去找郑少仪时,她的那些英勇故事还没怎么被人们传开呢。
浙江省的领导们费了好大劲,终于替叶飞联络上了郑少仪。那时候,郑少仪正担任浙江省革委会保卫部的头头呢。
在浙江相关负责人的安排下,叶飞和郑少仪终于碰了头。叶飞心里特别激动,他紧紧抓着郑少仪的手,不停地道谢。他说,在郭村那会儿,多亏郑少仪出手相助,自己才捡回一条命,而且她还救了很多新四军战士。
叶飞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晚,一个小女孩浑身湿透,泥巴糊了一身,头发上的水珠还在不停地往下掉,活像个从黑夜中走出来的小精灵,给队伍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叶飞说起郭村保卫战时,提到郑少仪立下了大功,这事儿永远忘不了。
2002年10月份,郑少仪在杭州离开了我们。她这一辈子,早就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名字能概括的了。她拥有一颗无比勇敢的心,给那时候还处在困境中的中国,带来了希望的光芒。
【 结语】
郑少仪的事儿有好几种说法,具体细节也不太一样。真相啊,得在历史里头找,不是光看书写啥就行。特工这行当本身就挺神秘的,人们天生就爱探个究竟,跟猫逮老鼠似的,好奇心重得很。
陈毅元帅都称赞郑少仪是我们党的顶尖密探,这说明郑少仪同志在从事地下工作时,表现得非常出色。
现在大家看了不少现代间谍电影,尤其是那些抗日谍战片,总觉得里头的角色特别酷炫。但真正经历过那种生活的人才知道,那简直就是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危险重重。
即便现在是个和平安稳的时代,也藏着许多咱们老百姓瞧不见的风浪。真心感谢那些在我党秘密战线上默默奉献的同志们。
他们在背后守护着咱们这个大家庭的安宁,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咱们大中华肯定会越来越强大,靠的就是像郑少仪这样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
她们在战争年代冲在最前线,冒着巨大的风险,和平年代也不停歇,为建设祖国拼尽全力。女子同样能书写传奇,靠的就是那份坚定的眼神,还有藏在心底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