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王洪文被提名为副主席,此人当场反对,并硬刚张春桥

青春诗行无悔 2025-04-12 10:02:01

1973年,就在“十大”要开的头几天,周总理按照上面的意思,组织了个中央工作会议。大家一看中央领导人候选的名单,发现王洪文被提名当副主席了,整个会场的气氛立马冷得跟冰窖似的。

大家心里头对王洪文被提名这事儿都挺有意见的,但那时候情况特殊,很多人心里头有气也只能憋着,不敢说出来。可就在这么个节骨眼儿上,有个人挺身而出,他不仅直接当场就唱起了反调,而且等张春桥一开口,更是把他怼得一句话都接不上来,哑口无言了。

在那个不能被抹去的特别日子里,王洪文可是个响当当的大人物。想当年,上海滩上的张春桥和姚文元,一听说领导打算从工人队伍里挑些新人来培养,就使劲儿地给领导介绍“年轻又有本事”的王洪文。

张春桥给伟人介绍王洪文时,把他夸得啥都会,说是既能干农活,又能带兵,还懂工业,这正好合了伟人的心思。徐景贤记得,张春桥之所以在伟人面前一个劲儿地推销王洪文,是因为伟人给了他一个活儿,说白了就是帮他找个新的人来当头儿,管上海市委。

说实话,在那个十年动荡岁月开始之前,王洪文的生活轨迹挺平凡的,跟大多数老百姓没啥两样。他来自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穷,为了给家里挣点外快,还得去给地主家放牛。后来抗美援朝那会儿,他响应号召,跟着队伍去了朝鲜,不过干的是通信和文艺的活儿,没在战场上跟敌人面对面干过仗,所以也没啥战功可言。

退伍以后,王洪文被安排到上海国棉十七厂干起了工人的活儿。由于他干活儿勤快,表现挺不错,后来被提拔到保卫科,做了个保卫干部,这就算是脱离了生产线,当上了小领导。要是照这么下去,王洪文说不定一辈子就在上海扎根了,就凭他那点背景,想摸到权力的中心,简直是天方夜谭。

十年风云变幻的时候,王洪文这样的人竟然得到了翻身的机会。1966年,原本没啥背景的王洪文,一下子就成了“工总司”的头儿。没想到,只用了两年时间,他就大摇大摆地坐上了上海革委会的重要位置。更没想到的是,他还得到了大领导的亲自会见,之后他的地位更是嗖嗖往上升。

在“九大”还没开的时候,王洪文因为有了伟人的大力帮忙,一下子变成了全国都知道的“名人”。从那以后,他不仅进了“九大”筹备的小组,当上了负责人之一,还被伟人点名为上海“九大”代表团的头儿。他还好几次参加了伟人自己带着开的小范围会议。

1972年,王洪文接到通知去北京进修,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学习和各种会议上。林彪出逃的“9·13”事件发生后,挑选合适的接班人成了伟人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不过,当他瞧见了王洪文,觉得这事儿总算有了着落。

但是,大人物心里也有打鼓的地方,王洪文毕竟从政没多久,工作经验少的可怜,革命路上的资历也浅,要是急着把他捧到高位,可能会因为能力跟不上位置,反而坏事。再说了,那时候谁都不知道王洪文到底有几把刷子,品德咋样,所以大人物对王洪文也不是完全放心。

在“十大”会议准备期间,那位大人物特地跟王洪文说,让他多去瞅瞅《刘盆子》这本书,这里头的意思,大家都心知肚明。到了1973年5月份,周总理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当着大家的面,按照那位大人物的点子,公布了中央领导人的初步名单。你瞧,王洪文的名字前头,清清楚楚写着“副主席”这三个大字呢。

大家听到那消息后,会场里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别扭,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的声音。就在这时候,有个人突然开口了:“王洪文他哪儿来的资格做副主席啊?他为党和国家做了啥大贡献?党内比他经验丰富、声望高的多了去了,随便挑一个都比他合适。”

那个直接表达不同看法的人,就是许世友将军。那会儿,张春桥和姚文元一看这架势,俩人一搭一档地替王洪文辩解,他们这么做彻底惹毛了许世友:“你们俩算哪根葱?我只是说说自己的看法,哪轮到你们在这指手画脚。”

张春桥被许世友一顿抢白,顿时没了话,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应:“你粗鲁得很,我才不跟你计较呢。”

许世友是位战功显赫的开国大将,他和那位大人物感情特别铁。想当年,大人物好几次在许世友遇到大麻烦时出手相助,还亲自给他改过名,并且特别准许他带着枪去见自己。

在那个混乱的十年里,许世友大将军硬是和“四人帮”对着干。那时候,多数人为了自己的好处,都不敢公开跟王洪文唱反调,但许世友却是个例外,他啥都敢往外说。不过呢,他也没能拦住王洪文步步高升,最后,三十八岁的王洪文在“十大”一开完,就轻轻松松当上了副主席,一时间权大势大。

8 阅读:4354
评论列表
  • 2025-04-14 01:03

    写的啥玩意儿?

  • 2025-04-12 20:37

    许帅千古,致敬英雄前辈为人民😭

  • 2025-04-15 12:16

    乱编的,许世友不是粗人!

  • 2025-04-14 17:57

    许只是上将,不是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