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难’级危机!日本拒绝对美报复性关税,为何选择向中国靠拢?

摸鱼且勤快 2025-04-08 00:50:42
一场‘国难’级关税,揭开美日同盟的脆弱性2025年4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国会公开将美国加征的24%对等关税称为“国难”,直言此举将导致日本GDP萎缩0.3%,汽车产业首当其冲——这一支柱产业关联全国558万就业岗位,对美出口额高达6万亿日元,占日本总出口的三成。然而,面对特朗普的强硬姿态,日本政府却宣布不采取报复性关税,转而通过扩大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牛肉等商品示好。这一“反常操作”背后,是日本在安全依赖与经济自主间的两难抉择。

转载网络

转载网络

核心矛盾:汽车关税成‘致命一刀’,日本为何宁可低头也不反抗?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精准打击日本软肋:25%的汽车关税已于4月3日生效,若叠加对等关税,日本车企单箱成本将激增800美元,直接威胁其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但石破茂政府的选择令人意外——不仅放弃与中韩联合反制,甚至主动提出向美追加1万亿美元投资,包括建厂、增购武器等“投名状”。这种策略被日媒讽刺为“用真金白银买关税豁免”,却收效甚微:特朗普在宣布关税时仍多次称赞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对石破茂的示好视若无睹。

深究其因,日本的两大困境浮出水面:

安全枷锁难挣脱:驻日美军经费分摊比例已升至85%,远超其他盟友,迫使日本在经贸问题上不得不妥协;

产业空心化危机:除汽车业外,日本缺乏同等规模的替代产业,若失去美国市场,恐引发失业潮与社会动荡。

转载网络

战略转向:中日韩合作成‘备胎’,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尽管石破茂宣称“所有选项都在桌面上”,但现实选择极为有限。日本近期重启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试图通过RCEP扩大亚洲市场对冲风险,甚至释放访华信号。然而,这种“经济避险”策略面临三重障碍:

地缘政治风险:强化中日合作可能被美国视为“亚洲版经济北约”,触发更严厉制裁;

产业转型周期:汽车产业链向中国转移需数十年,而关税冲击已迫在眉睫;

民意分裂:57%民众支持对美反制,但政府优先考虑经济维稳而非民意诉求。

转载网络

历史镜鉴:保护主义无赢家,日本或成最大牺牲品从特朗普1.0时代的钢铝关税到如今的“无差别打击”,美国保护主义政策始终遵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逻辑。2018年对华关税战导致美国企业额外承担500亿美元成本,却未能挽救制造业就业。如今,日本若继续妥协,可能陷入更深的恶性循环:

短期代价:扩大进口美国商品将推高国内通胀,挤压民生支出;

长期隐患:过度依赖对美“赎买式外交”,削弱国家议价能力。

转载网络

结语(个人观点):石破茂的“国难”宣言,本质是全球化退潮下中等强国的生存焦虑。日本的选择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单极霸权体系中,盟友不过是随时可弃的棋子。若美国继续滥用关税武器,最终摧毁的不仅是日本经济,更是二战以来构建的多边贸易秩序——而当供应链的“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时,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

(注:本文综合日本国会动态、产业数据及地缘经济分析,结合当前全球贸易摩擦升级趋势,揭示日本政策选择的深层逻辑。)

5 阅读:4757
评论列表
  • 2025-04-09 05:34

    🤪 店大欺客。 😳 直接不买就行了。 🙄 有能力可以报复。 没能力就换家呗。 😂 直接断贸易。 😳 有些东西还必须跟美国买的不就是多花点钱。 也没多大的事。 🤪

  • 2025-04-09 23:25

    警惕美国通过小日子不良国家转移贸易来规避关税来。

摸鱼且勤快

简介:每天更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