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兔上市,是预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有消息称,极兔计划最快本周进行上市聆讯,如果顺利或最早将于10月底在香港挂牌上市。
也就在三个多月前,即6月16日晚极兔宣布,正式提交香港 IPO 申请,计划筹集 5 亿至 10 亿美元资金。
9月15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关于J&T Global Express Limited(极兔速递环球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称将计划发行不超过3.755亿股普通股。
这家2015年成立于印度尼西亚的物流公司,由原OPPO印尼业务负责人李杰创办。
几年间其快递业务已在东南亚处于领先地位,按2022年包裹量计,极兔为东南亚第一大快递运营商,市场份额为22.5%。
五年后,也就是2020年,极兔通过借壳上海龙邦速递将业务拓展至中国。初入中国市场的便搭上拼多多崛起的“顺风车”,国内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5%增至2022年的10.9%。
然而,想在格局相对稳定的通达顺丰之外,再跑出一匹黑马,极兔需要的不仅仅是电商平台的大笔订单支持,还需要充裕的资本支持,以及没有尽头的价格战。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起量就像掀开了潘多拉盒子,是无尽未知的开端。
问题1:亏本跑量
对于市场新进入者,价格战既是扩充市场份额的利器,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最近几年,极兔凭借低价策略在中国市场迅速攻城略地。
2020年,极兔将行业的价格战推至高潮。彼时,三通一达为争夺市占率扭打不停,降价自然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极兔则催化了这场战役。
资料显示,2020年时申通快递的毛利率仅剩下3.37%,圆通快递和韵达快递则在9%左右。
2021年,在义乌等快递主产区,极兔喊出“8毛快递发全国”的口号,通过烧钱补贴商家和网点,以期“蹭网”通达系实现对全国的覆盖。但这最终引来通达系的封杀,进而掀起了国内快递行业新一轮的价格战。
对于初进中国市场的极兔来说,自建干线网络、转运中心的速度还是太慢,于是它另辟蹊径——通过收购以快速扩张规模。
2021年10月,作价7.15亿美元发起对在价格战中逐渐掉队的百世快递的收购,这笔交易也使之成功拿到淘宝商家的订单,进入淘系电商生态,并迈过进入行业前列的“门槛”。
2021年据安信证券研报测算,这两家合并后的日均单量达到4500万单。而同期韵达快递的日均单量约为5000万单。
今年5月,极兔再出手,斥资11.83亿元将顺丰控股旗下的丰网速运收入囊中,该业务在峰值时一度达到日均800万的订单量。
相比于包裹量的增速,极兔的收入增速显得较为低迷。
在招股书中提到,为了保持在东南亚市场的竞争力并获取新客户,公司于2022年对定价进行了战略调整:平均单票收入从2021年的1.1美元/件降至2022年的0.95美元/件。
相比于东南亚业务,极兔在中国市场的定价更加激进,近3年都在亏本跑量。2020年至2022年的平均单票收入从0.23美元/件增至0.34美元/件,而平均单票成本从0.51美元/单降至0.4美元/单,从整体上看还是“做一单、亏一单”。
而且,极兔也为价格战付出巨大代价——2022年经营亏损达到13.8亿美元,经调整亏损约7.99亿美元。
问题2:烧钱换规模
从招股书中可预见,极兔此次递表募资意在扩大基建设施投入。而且,募资的部分款项将流入中国市场。
其募资规模在5至10亿美元,募资用途包括拓宽物流网络、升级基础设施及强化在东南亚和其他市场的分拣、仓储能力、容量;开拓新市场扩大服务范围;研发技术创新;补充营运资金等。
2022年中国市场成为极兔的最大市场,为其贡献了约41亿美元的营收,接近东南亚市场的2倍;同时,一直靠补贴扩张的中国市场也为其贡献了约3.4亿美元的净亏损。
极兔在招股书中将其归因于扩大网络期间行业竞争激烈、加大资本开支所致。2020年至2022年,极兔在中国市场实现包裹量分别为20.83亿件、83.34亿件、120.34亿件。
但极兔在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尚不明显,行业老大中通快递2022年的订单量是244亿,圆通为178亿,即使彻底牺牲利润要规模的申通快递也在130亿,净利率最低,仅0.81%。
由此可见,要想在中国市场靠规模优势实现盈利,极兔120亿的订单规模还远远不够,上市募资可能只是极兔继续烧钱的又一个开端。
问题3:融资补亏损
从招股资料披露的数据来看,尽快上市融资对于缓解极兔的现金流压力相当重要。
其实,自成立以来,极兔进行过多轮可转换优先股融资,粗略计算共有7轮约55亿美元,融资对象包括腾讯、高瓴投资、博裕投资等。其中,2021年和2022年,融得的现金净额分别约为34.7亿美元和8.8亿美元。
最新的D轮融资于今年5月,优先股发行价格为7.65美元/股,共融资2亿美元,约占公司股本的1.54%。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极兔账上还有价值15亿美元的现金及一般等价物。
地主家有余粮还要融资吗?或许这意味着其不仅暂时没有可持续盈利的能力,未来还将保持较高水平的支出以攫取更大的规模效应。
极兔递交的招股书显示,最近三年公司经营利润持续亏损,皆因中国业务的亏损较多。2022年其在中国市场的单票价仅高于中通快递,每履约一单约亏损0.06美元(约合0.43元人民币)。
2022年,经调整亏损约7.99亿美元,亏损规模较2021年略有收窄。
与此同时,对外投资并未止步,其近三年投资活动现金分别净流出6.4亿美元、10亿美元、8.6亿美元。
业务亏损、持续扩张,极兔的现金在减少。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1年的21亿美元降至2022年的15亿美元;2022年非流动负债项下的借款达10.2亿美元,较2021年增超7亿美元。这也就能够理解其为什么不得不靠融资来做补充了。
问题4:竞对的挤压
一方面,极兔本身尚未在中国市场找到利润与规模的平衡点。另一方面,同业的竞争和争相上市对其难免造成一定压力。
8月下旬,顺丰也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
顺丰曾在2017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若此次赴港上市成功,顺丰将成为快递行业首家“A+H”股上市公司。
更早一些的6月28日,菜鸟集团宣布推出自营快递业务“菜鸟速递”,主打半日达、当次日达、送货上门和夜间揽收等服务,覆盖大件、中小件和微小件等全重量级包裹。在全国近三百城提供晚到、破损必赔,不上门必赔,在途拦截和在途更改目的地等五个100%承诺。
菜鸟掷出的这颗重磅“石子”,让本就不平静的快递江湖骤起波澜,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有人认为,菜鸟这一动作不仅要和做直营的顺丰、京东物流硬刚时效,还要和原本的快递企业抢食份额。
极兔上市奇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