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张灵甫悍勇,比胡琏狡猾,智勇双全的他,为何被国军遗弃?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3-17 22:32:33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骁勇善战的将军,为了民族独立和新中国的建立,他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磨炼着自己的能力和脾性。

战场不同于一般的竞技场地,指战员的一个决策或者是战士们执行任务的一个安排都可能改变战场上的局势,直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这也就是为何在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在后期的悬殊实力差距对比。

不过国民党虽然在后期的战场尽显颓势,还是有一些将领展现出了不俗的能力和手段,钟松就是其中之一。

但在国民党内部号称比张灵甫还悍勇,比胡琏还狡猾的他,却在解放战争后期被国民党无情抛弃,与之相反的是在与我军的次次对话中,钟松倒是表现的异常勇猛.....

这背后究竟又有着怎样的故事,钟松又为何会被蒋介石和国民党所放弃呢?

身份的转变

1900年,钟松出生在如今浙江一带,虽然家里有两个孩子,但殷实的家境还是让钟松从小比其他的同龄玩伴有着更好的家庭生活。

小的时候,在其他孩子们大多都为上学而发愁时,钟松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私塾学习,看着身边朋友们羡慕的眼光,也让他更早的明白了现有生活的来之不易。

22岁那年,从学校毕业的钟松在家里人的帮助下,在当地找了一个教师的差事,从当时来看是个不错的选择,家里人也希望他能找个稳当的差事平平淡淡度过一生,不过钟松本人倒是有着更远大的理想抱负。

2年后,听闻黄埔军校的招生讯息,这也让钟松激动不已,怀揣着那份热情他也正式报考军校,这也改变了他未来的一生。

在军校学习期间,钟松对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深入了解,那时的国共两党还处于合作的甜蜜期,钟松怀着理想抱负加入了共产党。

但随着中山舰事件的发生,再加上国民党将领的拉拢,钟松选择了脱离共产党投靠国民党。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8月初钟松带领着部队投入战场,当时61师伤亡惨重,钟松临危受命担任起了少将师长。

兰封会战中,钟松率领61师坚守阵地突出敌兵包围,武汉会战中,他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硬是和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三天三夜击退了对方六次进攻,足以证明钟松的骁勇善战。

可正是印了那句老话“人怕出名猪怕壮”,钟松的英勇让他在国民党队伍中非但没有得到更多认可,反而遭致了他人的无端嫉妒和猜疑,尤其当时国民党内部党派之争非常严重,钟松的出众表现让他们之间的竞争也更加频繁。

后来的钟松虽然担任着76军副军长这一重要职务,但是明眼人能看得出来,他这个副军长也不过是挂着个名字的虚职。

军长李铁军是胡宗南的人,对钟松也没有什么过硬的交情,平常军队内部开什么会也不怎么征求他的意见,只是需要打仗有人到前线卖命才想得起他。

但命运总是垂青着有准备的人,滇西战役中钟松又立战功,还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这也让他在国民党内部逐渐站稳了脚跟。

战场上打不死的钟松

抗日战争结束后,钟松的处境比起之前还是好了不少,蒋介石对于钟松这样能干的将领还是十分青睐,甚至素来高傲的胡宗南对钟松的态度都一改往日的不屑,胡宗南和蒋介石秘密商量:“能不能把钟松给我调过来,我手下正好缺人,36军军长一职也空缺好久了。”

钟松虽看不惯胡宗南的为人,但在这件事情上,他还是多亏了胡宗南的赏识。

1947年,钟松率领部队向延安发动了攻势。

作为国民党军队中为数不多胜多于负的将领,钟松的出现引起了我军的重视。

同年8月,我党西北野战军将榆林城团团包围,当时一直处于人员劣势的我们,这次却罕见的达到了3:1的优势,这也让我党决心将国民党这支部队彻底铲除。

蒋介石听闻消息后十分紧张,一边下令要求死守,一边又安排胡宗南分派部队前去支援。

胡宗南共安排了6路部队,钟松的任务是出击横山,而且是极度保密的,目的也就是要打我党一个出其不意。

当时彭老总是西北野战军的总指挥,他通过秘密情报得知钟松部队的路线,本来想打对方个措手不及,但是没想到,钟松的部队却没有走先前的路线,反而是带兵直接穿越沙漠。

负责阻拦的我党部队大吃一惊,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才撤出战斗,没想到却被国民党媒体渲染成钟松部队在榆林大捷,多少有些掩耳盗铃,让人啼笑皆非了。

在榆林取得这一场胜利后,钟松倒是有些得意忘形了,他按照胡宗南的指示向东一路开进,所到之处他的部队倒是没怎么吃到败仗,这也让后方的胡宗南在蒋介石面前吹嘘起来。

不过他们哪里知道,这是我党设下的一个包围圈,钟松就这样毫不知情的落入包围之中。

在沙家店一带,钟松前一秒还在吹嘘着自己的队伍,后一秒就被突如其来的枪声震破了胆,一面防御一面带着部队撤退。

别说钟松这个人打仗还真有一套,他设下一支小分队,自己则从另一面突围,没想到却收到了奇效,成为了为数不多突围的国民党将领,就连彭老总最后都说:“钟松这小子,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政治的牺牲品

1948年,在正面战场屡屡失利的国民党部队已然是强弩之末,但钟松的表现倒像是其中的另类,一面和解放军打得有来有回,一面还得听着那些外行人指导自己作战,这些都让钟松十分愤怒。

也正是在这一年,钟松的战场辉煌达到了顶峰,在成功救援了一支被围困的国民党军队后,钟松的处境在国民党内部也变得极其尴尬。

当看着身边的多数人都在为之后的生活做不同的打算时,钟松也开始对自己现有的生活和状态产生了疑问:“究竟要不要和敌人在战场上拼死奋斗,我的努力还能扭转战局吗?国民党还能取得胜利吗?”

在时代的洪流之下,钟松开始为之后的前途做些打算,他利用自己军长的职务开始和国民党高层进行联络,并且有了自己的小团体。

可在信息透明的国民党队伍中,钟松的这点政治手段简直太过小儿科了,胡宗南看着秘书给自己的情报不由得冷笑一声:“钟松这小子,真是越来越胆大了,我还以为他是个硬骨头,没想到和大家也没差出什么去。”

胡宗南秘密召见了钟松,没过几天钟松就成为了胡宗南网罗亲信、维护自己在军队统治中的牺牲品,彻底丢掉了他的军权。

直到此刻,这位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的国民党将领才明白,英雄不过是权力用来制衡别人的工具,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那便会被无情的抛弃,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也让钟松更加感觉到了现实的残酷和命运的悲惨。

不过抛弃钟松的国民党也没落得什么好结果,1949年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只得退守台湾,而钟松却落得个轻松自在,他既没有像杜聿明这样的将领到功德林进行集中改造,又不像蒋介石这些人和大陆做着无味的抵抗。

钟松先是借口去了香港疗养身体,等时机成熟后,钟松又利用朋友关系在荷兰和美国之间辗转,和儿女亲人团聚。

不止如此,钟松还享受到了陆军中将的退役待遇,此后的钟松如同人间消失一般毫无音讯,直到1995年,从荷兰传来一则消息,95岁的钟松安然离世。

史料来源:[1]汤家玉:彭老总三计诱灭钟松部[J].党史文苑

0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