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旧时代的中国曾走过一条十分黑暗的道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让原本看到民主曙光的人们再次陷入到军阀的混乱之中,一直到共产党的成立,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民才算是有了自己的队伍,我们坚持让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完成阶级斗争。
从队伍组成来看,共产党员大多为出身低微的无产阶级农民,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选择革命,相比于对峙了10年的国民党军队,我军在最初阶段实力明显不足,文化上也略有欠缺,所以在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走向长征。
但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他是红军之中难得的才子,革命意志十分坚定,甚至戴着手铐走完了长征之路,在开国大典之前,毛主席还和他开玩笑说道“你是哪位?”,他就是多才多艺的朱光中将。
贫苦出身与思想活跃
当时的中国社会内外交困,底层人群多以文盲为主,由于政局动荡,很多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没上过学,主要是家庭过于贫困,并不具备受教育的条件,朱光则有些不同,相比于同时期一穷二白的其他人,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朱光已经家道中落,但依然有学习的条件,只不过在他童年成长的过程中,遭遇了许多灾难和突发事件,朱光7岁就失去了母亲,4年之后又失去了父亲,所以接受到的教育也并不完整。
家庭突然遭遇的变故让朱光背井离乡,直至1926年,他才来到玉林第二省立高中就读,因为表现十分出色而受到了校长亲自栽培,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朱光从小就聪明好学,并且成绩十分优异,更难得的是,他算得上是一位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在保持成绩的同时也十分喜爱书画,甚至还有一些为人称道的书法作品。
1925年,朱光第一次接触到了苏联的列宁同志,只不过当时的朱光年仅19岁,只是对其肖像进行了简单的素描,具体的思想并未深究。
1927年,朱光通过设计胸前红领带的方式参与革命,次年上海艺术剧社成立,其主要宗旨并非是表演,而是对革命的宣传。
1931年11月7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引导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第一张人民币就是由他亲自设计刻画。
带着镣铐走长征
尽管我党的建设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当时国内的很多情况都不容乐观,尤其是因为博古李德等的指挥失误,导致第4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实力,红军不得不选择战略转移,开始了伟大的长征历程,朱光也在其中。
相比于当时的其他人,朱光是队伍里十分有文化的一个,按照当时的形势,有一定文化就可能参与政治,在同年12月,红四方面军就张国焘的指挥失误问题召开了干部会议,并对其错误进行了严厉批评,朱光也凭借他的文化素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其实按照党内言论自由的说法,朱光指出问题的做法并没有什么过错,反而将问题挑明之后更有利于其解决,后续的效果也十分明显,我军内部的政治氛围焕然一新,甚至连军队的战斗力也有所提高。
但张国焘却是个记仇的小人,当年在会议上对他进行批评的人全都被默默记在了心里,并且在后来坚决打击报复。

没过多久,张国焘公报私仇,假借书法的名义,针对打击曾经批评他的同志,那次会议上凡是对他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全部都被统一归结为右派,朱光直接被关进了监狱。
在这个不见天日的小黑房子里,只要是被扣上了帽子,无论是真是假都会被严格审问,如若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还会被施以各种酷刑,最后被逼迫写下自首书,紧接着就会被定罪。
朱光就曾被这样折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方逼迫他承认会议之中自己所谓的“错误”。
但古今文人皆是如此,绝不会因为对方的强大或者手段的残忍而改变自己已经形成的观点,所以在审讯期间朱光拒不承认。
经历了长时间的折磨,朱光依然坚决不肯屈服,即使被无理开除党籍也不低头。
这次事件导致许多优秀的红军干部枉死,但因为朱光写得一手好字又颇有文化,恰巧我军当时十分缺少能够书写标语,绘制地图印发钞票的文职干部,所以朱光才幸免于难。

虽然保全了生命,却失去了人身自由,朱光在后续的工作中都被视之为戴罪之身,无论是出版还是油印,甚至是地图绘制等工作,朱光都是戴着手铐脚镣进行。
大后方是如此,前方的战争局面中也是如此,当红军突破蒋介石的封锁线,强渡嘉陵江,从川西北开始长征的时候,朱光依然没有取掉身上的枷锁,但他自己毫不在乎,他坚信有一天会证明自己的清白。
所以即使戴着手铐脚镣,也跟随大部队一起爬雪山,过草地,面对敌军的重重轰炸和围剿,在身心的双重折磨之下,朱光不仅没有失去生的希望,反而让意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磨练,在困难之中变得更加坚强。
最终在一年之后,张国焘的错误被纠正,朱光也终于被平反,囚禁生活终于结束,从此继续他的革命生涯。

从这些年的种种经历来看,朱光一直具有一种不服输儒家气质,他并不像那些文坛巨匠一样以笔为刀,讽刺社会现实,揭露罪恶本质,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像武将那样拿起武器,冲锋陷阵,为国家的未来流血牺牲,但革命途中却处处都是他的影子。
从书法的造诣,领带的设计以及纸币的刻板规划,都能证明朱光是一个多面手,不仅如此,朱光还组织了“中国文艺协会”剧组在延安首次亮相,当时正是1937年,连续10天大规模的演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
尤其是为了纪念淞沪抗战而编的话剧《血祭上海》,赢得了毛主席的赞赏与肯定,并且强调这个班子不要散了,一定要以最大的力量成立艺术学院,毕竟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思想上的鼓舞和战场上的冲锋一样重要,这一点上朱光的价值更大。
仅在一年之后,由共产党人自己创办的鲁迅艺术学院正式成立,朱光就是发起人之一,而在后续逐步深入的战争进程中,他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38年5月,朱光担任了18集团军的前敌指挥秘书长,虽然是文职,但却是一线的战备状态,朱光再次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两年之后,他被调到了18集团军129师担任宣传部长。
当时军队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都不知道朱光是谁,但生活中处处都是他的痕迹,有些甚至到了现在依然保留,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指导员工作条例》和《连队党支部工作条例》,都是当年朱光所撰写的相关条例演变而来。
所谓宣传部,在作战部队中主要起到动员的作用,尤其是在各种大战开始之前,总要举行一场动员大会,以调动军队的积极性,增加获胜的可能性。
1941年9月,这是我国对抗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时期,朱光就曾组织了一次129师动员大会,白天通过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激发士兵们的好胜心,晚上则是通过文艺汇演来放松心情,这样盛况空前的创举,当时在整个中国都非常少见。
与毛主席的玩笑话
或许是因为在延安的时候有了一面之缘,朱光和毛主席的关系更加密切,二人之间有时甚至会忽略掉上下级关系,朱光也把毛主席当成“道谊”上的朋友,两人在文学素养方面很容易达成一致,甚至还发生过“夺书事件”。
那是在平型关大捷之后,当时缴获了《哈姆莱特》等4本世界名著,原本打算全都送到毛主席处,不曾想朱光却伸手抢夺,表示见面分一半,甚至还多次和毛主席讨价还价,不断争论分配方法。
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之密切,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和朱光这位十几年的朋友也曾聊过几句,二人见面,前者甚至开玩笑打趣问道“你是哪位”,朱光也十分自然地接话“我乃朱光是也”,随即又提到了当年的抢书事件。

想起曾经的峥嵘岁月,毛主席和朱光纷纷感慨万千,他甚至还记得,如今日月换新天,他也没能忘了毛主席,毕竟曾经约定的《奥赛罗》还没有演出。
毛主席和朱光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或许是战火之中革命同志的情谊,又或许是文人之间的心心相惜,总而言之,这是战争岁月中难能可贵的友谊。
参考文献
[1]麦群忠.“红军才子”朱光[J].文史春秋,2004,(10):46-48.
[2]胡长明.毛泽东与少将朱光[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01):142-143.
[3]庾新顺.毛泽东与桂籍著名人士的交往[J].传承,2013,(14):10-11.DOI:10.16743/j.cnki.cn45-1357/d.2013.1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