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前后,有6名大军区正职被处理,分别出于什么原因?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3-16 22:30:36

新中国自1949年10月成立之后,在军队问题上一直十分慎重,从1950-1980年的30年间,除了支援朝鲜和出兵越南外,我军在面对国际形式的军事问题上也十分严谨,所以对于军队干部的调整和使用也更是谨慎。

1955年授衔仪式结束后,我党军队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固和健全的班子队伍,虽然在此后还有过不少调整,但是依旧维持着原有的搭配,直到1971年,这一年对人民解放军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变革的一年。

开国将领中有多达30位将军被免职,其中还有六大军区司令员或是政委被处理,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批人中尤其以解放战争时期的四野部队人居多。

伴随着这场军事变革,社会上也正在发生着一场运动,从社会到军队一时都陷入了狂热之中.....

那么这场军队变革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原因,这六大军区司令员又是因何被调整呢?

林彪的叛变

1971年在六大军区正职被更换的同期,我党发生了一件震惊国内外的事情,那就是林彪的出逃。

作为曾经的开国元帅,林彪在新中国成立的前二十年中,一直被党和人民视为下一个民族领袖和毛主席的接班人选。

但逐渐膨胀的权力让林彪迷失了自己的双眼,更改变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走上了一条和党与人民渐行渐远的道路。

1971年林彪自知大限将至,索性乘坐私人飞机出逃蒙古。

面对林彪的选择主席等人选择了放手,可人在做天在看,最终林彪的飞机坠毁在了蒙古境内。

他的死亡直接影响了未来10年中国的军队建设和发展,从1966到1971的这五年间,林彪为了控制军队高层,疯狂安插自己的心腹大将,对于军队和国家建设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也导致后来一段时间内各大军区司令员被挨个调换,其实也都是受到了林彪事件的直接影响。

最先受到林彪事件影响的是与林彪地理位置关系最亲密的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政委李雪峰二人。

作为北京军区的直接负责人,郑维山可以说是毛主席和党内领导人身边的御林军,解放军作为我党立身安家的根本,尤其作为人民群众信赖的子弟兵,绝对不能作为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团体意图掌权拉拢和掌控的工具。

但显然,郑维山和林彪的关系也太过密切,要说起郑维山和林彪的关系还要细数到红军长征时期,早在18岁时,郑维山就凭借出色的能力和胆识担任了团政委一职,在此后他更是为数不多20岁就当上将军的青年才俊,建国之后郑维山也被授予了开国中将的称号。

同时作为林彪一直信赖的心腹爱将,郑维山对这位老首长可谓是言听计从,简直把军区部队变成了林家的一言堂。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郑维山,当时的林彪一方面确实被视作未来党和国家的接班人。

另一方面郑维山也是上支下派,对于林彪的许多决定即使他不照做,也改变不了什么最后的结果,充其量就是在明面上和林彪闹翻。

不过在面对权力的洪流背后,郑维山还是秉持住了做人的底线,他的职位受到调换也可以算得上主席等人的提前谋划。

其实早在林彪叛逃出国之前,以毛主席为首的党内领袖已然预判到了一场危机,这也才有了之后军队内部中这场不可避免的变革。

中央的安排

1969年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前夕,主席等人已经非常敏锐的发现军队中存在的一些列问题,当时参加全会的同志被分为六个大组,这本是一场再过稀松平常的组内讨论,但最后却演变为一场不同派别之间的交锋和拉踩,尤其是陈夫子对张春桥的抨击,在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

不可否认的是,张春桥作为“四人帮”中的一员,在思想上和做法上自然算不得什么忠诚分子,在陈夫子一通狂轰滥炸之后,张春桥也被说的无言反驳。

在会上一场慷慨陈词后,郑维山和李雪峰等人对陈夫子表示了支持,其实这也不过是一场党内同志们的探讨,但是在这背后,陈夫子却又多次发表了“天才论”的观点,顾名思义,陈夫子的见解就是人的能力和知识是天生就有的,这种唯心主义和他共产党员的身份十分掣肘,很多人对他也心怀不满。

会议结束后不久主席就着手对他开始了政治审查,而郑维山和李雪峰更像是被他牵连才引起的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

与这件事息息相关的还有武汉军区政委刘丰,刘丰早年间曾和冯玉祥等人干过革命,1931年通过宁都起义正式加入的红军队伍,虽然也曾有过奋勇杀敌和死里逃生,但建国后欣欣向荣的日子让他的思想也产生了不少变化。

当时因为和“四人帮”及林彪关系密切,1967年刘丰从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破格提拔为了军区委员委员这也让不少军队同仁十分吃惊,而背后也离不开林彪等人对他的帮助。

1971年8月毛主席的南巡过程中,刘丰代替军区司令员和主席会谈,其实这次会谈是临时决定的,谈话内容也是高度机密,临别之际,主席的秘书对刘丰再三强调要对此次谈话绝对保密,但是刘丰根本没把这件事情当回事。

中央发现先前的有关部署全都被提前知晓,这才知道是刘丰泄了密。

而还在养伤的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却做了最大程度的后果进行补救,他也没想到刘丰有这么大的胆子要和中央领导对着干.....

刘丰最后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六大军区司令员的变化

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算得上中央部队的老干部,海南战役期间龙书金奋勇向前,当时的他已经是师级干部,但是他却自己架着一个木筏打上了敌人的根据地。

1968年龙书金被调往新疆军区担任军区司令员的职务,当时的他是1955年授衔仪式中,唯一一个被授予少将军衔,但却担任军区司令的年轻干部。

但中央的信任没有让他更进一步,隔年的铁列克提事件中,龙书金对边境地区重视不够,导致边防卫士牺牲的事件在当地引起了巨大轰动,造成了不小的社会影响,当时又处在特殊时期,他和林彪的关系也引得别人的猜测,很快就受到了中央对他的隔离审查。

在龙书金之后是福建军区政委周赤萍,和龙书金一样,周赤萍亦属于中央嫡系一脉。

周赤萍的军旅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建国后他曾短暂担任过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一职,后来担任了云南省委书记和工业部副部长职务,本来到1965年后他都准备退居二线了,可老朋友韩先楚提出要他协助自己一起去福建军区共事,周赤萍这点过往也被扒出。

尤其是他当初歌颂林彪的一段文章被重新提起,那时的周赤萍正在住院,对这件事也没怎么过多解释,这也造成了一种误解,直到1982年对他的隔离审查才以不再追究结束,之后的周赤萍按照师级干部待遇被调往兰州。

这最后一位便是成都军区司令员梁兴初,平心而论,他和林彪之间的渊源并不算多,从解放战争开始,梁兴初和四野的关系也没多好,而到了1970年前后,尤其是在就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后,他和林彪拢共也不过见过两次。

一次是刚到四川就任,梁兴初作为下级向林彪汇报了一系列工作,另一次是两人赴京开会,梁兴初偶遇林彪,两人有过短暂的交谈,对于自己这两次经过,梁兴初还曾特意形成书面报告向党中央进行汇报。

对于梁兴初来说,他本以为自己的“坦白从宽”能够洗清自己身上的嫌疑,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尤其是林彪这件事情牵连太过重大,梁兴初和担任成都军区的两个政委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也被重新提起。

这件事一闹就是整整八年,在此过后又接连进行了两年的隔离审查,好在证明清白沉冤得雪,这六位军区正职的大多数经历了这场风波也算是平稳落地,倒也算得上足够幸运了吧。

除了这六位军区正职外,还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开国将军也受到了严厉的批评,那就是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红军时期杨得志和林彪有过短暂的搭档在后来也接受了秘密审查。

其实对于这些将军来说,在政治生涯中或多或少有这些经历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对于多数人而言,坚守内心的底线是他们身为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本色。

史料来源:[1]赤男:林彪事件引发的“表态信”风波[J].文史博览,2006

1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