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对标苏州合肥宜宾,向万亿产业中国科技城迈进的征程

千易乡村 2025-04-06 18:44:40

绵阳:向万亿产业中国科技城迈进的征程

绵阳,这座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在人口、经济、产业等多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潜力,正坚定地朝着万亿产业中国科技城的目标大步迈进,同时积极探索与重庆、成都两大城市的错位竞争之路,致力于打造成渝第三城,塑造中国未来之城。绵阳各行各业的明星企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一、人口现状:稳步增长,城镇化加速

截至2023年末,绵阳市常住人口为491.10万人 ,呈现出明显的净流入态势,人口的稳定增长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反映出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经济现状:全面发展,多点开花

1. 农业:稳中有进,迈向现代化

绵阳是农业大市,2024年粮食总产量238.7万吨,创历史新高,油菜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一,生猪出栏稳定在358.9万头,“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牢牢扛起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责任。这其中,明星企业功不可没。例如绵阳仙特米业有限公司,自1997年成立以来,从小小的稻谷加工厂逐步成长为集稻谷、小麦的研发、种植、加工、销售、物流贸易于一体的专业化粮食加工企业。其年加工粮油能力总量达60万吨,仓容6万吨 ,生产的大米、小麦粉、挂面产品荣获“四川好粮油”“国家绿色食品”等殊荣。仙特米业与农户紧密合作,常年建水稻、小麦基地48.12万亩,带动农户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此外,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涉足肥料、种业、植保、农产品、农业技术服务等业务,为四川、重庆等省市数百万种植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其企业技术中心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多项专利,在农作物科学种植技术研发与推广方面成果显著,助力绵阳农业现代化进程 。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绵阳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34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新增和恢复有效灌面58.69万亩,新改建提灌站132座,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种业发展上,构建“1311 + 8”全国种业强市建设体系,生猪、粮油、蔬菜等种业优势凸显,出台相关措施夯实“育繁推”全产业链发展基础。不仅如此,绵阳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提质行动,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升星(晋级)省星级园区5个,新增认定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等,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从传统生产向全链增值、从分散经营向集群发展的跨越 。

2. 工业:创新驱动,加速转型升级

绵阳工业起步早,发展基础雄厚,41个工业大类中有39个,“绵阳造”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前三的有22种、全国前三的有51种,规上工业企业达1419户,其中百亿级企业达4户。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创新是绵阳工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绵阳工业的代表企业,在电子信息领域不断创新。其旗下的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高铝超薄触控屏保护玻璃成套技术,获评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研发的“王者熊猫”盖板玻璃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用于手机、平板、智能穿戴、汽车显示等多种触控屏 ,打破了外国对新型显示材料的垄断。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的1.5L涡轮增压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获评中国(绵阳)科技城2023年度“十大创新产品” ,在新能源汽车动力领域持续发力,推动产业升级。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能源动力总成等项目上不断突破,其新能源动力总成X01项目RTY质量管理的经验成为省级工业质量标杆 ,为绵阳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借鉴。

绵阳积极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对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宣传发动、专题培训、免费诊断全覆盖,引进20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建设赋能中心和服务中心,成立服务商联盟,组织供需对接等活动,打造标杆典型,建成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18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助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焕新,向“智造”迈进 。

3. 科技:发挥优势,打造创新高地

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西南科技大学等15所高等院校,“两院”院士30名,在国防军工、核技术、空气动力等领域科研实力雄厚。在“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众多明星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突出。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112G高速背板连接器获评中国(绵阳)科技城2023年度“十大创新产品” ,在高速通信连接领域掌握关键技术,为电子设备的高速数据传输提供保障。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空地一体化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系统,提升了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推动航空领域的技术进步 。这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赋能新型工业化 。

4. 文旅: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绵阳历史悠久,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有2200多年建城史,拥有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李白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拥有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蒋琬之墓、李杜祠、北川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等历史文化遗迹。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然景观资源也十分丰富,截至2022年1月,A级旅游景区有36个,其中北川羌城旅游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

绵阳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旗下拥有富乐山九洲国际酒店(五星)、绵州酒店(四星)、绵州温泉酒店(四星)等酒店资源 ,以及越王楼·三江半岛4A级景区、绵阳科技馆4A级景区等旅游景区 。投资出品了《兰辉》《换个活法》《向天》等影视剧,多部作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 。通过整合文旅资源,打造文旅品牌,提升了绵阳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江油立足李白文化,打造李白故里文化旅游区,将李白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吸引大量游客,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

5. 教育:体系完善,助力人才培养

绵阳拥有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质量在四川省内名列前茅,为高等教育输送了大量优秀生源。高等教育方面,西南科技大学等15所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为绵阳的科技研发、产业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虽然教育领域直接以企业形式存在的较少,但教育与产业的紧密联系催生了一些相关企业。例如专注于教育信息化的企业,为学校提供智慧教学设备、在线教育平台等产品和服务,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些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教学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进入产业领域做好准备 。

6. 房地产:调整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2024年,绵阳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1.4%,商品房施工面积下降19.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8.1%,行业处于调整阶段。在这一背景下,绵阳积极调整房地产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同时引导房地产企业开发高品质、多元化的住房产品,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

一些本地知名房地产企业,在产品开发中注重品质提升和配套设施建设。例如打造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学校、商业中心、公园等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增添活力。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与项目建设,履行社会责任 。

7. 餐饮娱乐:繁荣活跃,拉动消费增长

202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7.9亿元,其中餐饮收入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7.5%。绵阳的餐饮娱乐行业繁荣活跃,特色美食丰富多样,如绵阳米粉等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类娱乐场所不断涌现,电影院、KTV、酒吧等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娱乐需求,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

餐饮行业中,一些连锁餐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例如以绵阳米粉为主营产品的连锁品牌,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不仅在绵阳本地开设多家门店,还将业务拓展到周边城市,提升了绵阳美食的知名度。娱乐行业的明星企业则注重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的提升,如一些高端电影院引入先进的放映设备和舒适的观影座椅,打造特色影厅,吸引更多消费者 。

三、对标城市:取长补短,明确发展方向

1. 与苏州对比: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强市,2024年GDP突破2.5万亿,在制造业高端化、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成绩斐然。苏州拥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绵阳可以学习苏州在产业招商、园区建设运营方面的经验,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拓展对外贸易渠道,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

2. 与合肥对比:合肥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领域异军突起。合肥通过大力引进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产业的快速升级。绵阳在科技研发方面有一定基础,可以借鉴合肥的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布局和扶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3. 与宜宾对比:宜宾在白酒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上成效显著。宜宾以五粮液为龙头,打造了完整的白酒产业链;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引进了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绵阳可以学习宜宾在特色产业培育和产业链打造方面的经验,立足自身优势产业,如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 。

四、与重庆、成都错位竞争,打造成渝第三城

1. 产业差异化发展

- 与重庆错位:重庆是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达。绵阳应避免同质化竞争,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可专注于高端芯片研发、关键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细分领域,为重庆的电子整机制造提供核心部件配套;在装备制造领域,聚焦于航空航天装备的关键零部件制造、高端智能装备研发等,与重庆的重型装备制造形成互补。例如,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在新能源动力总成方面的研发成果,可以为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配套支持 。

- 与成都错位:成都产业体系完备,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融、文旅等多个领域都有突出表现。绵阳在电子信息产业可重点发展新型显示、5G通信设备制造等,与成都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产业形成差异化布局;在生物医药领域,绵阳可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专注于核医学、医疗器械研发等特色方向,而成都在创新药物研发、中医药产业方面更为突出。此外,绵阳可以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与成都的都市文旅形成互补,如绵阳的李白文化旅游、大禹文化旅游等,突出文化的深度体验,与成都的宽窄巷子、锦里等注重商业氛围和民俗展示的文旅项目形成差异 。

2. 强化科技创新特色

成都和重庆虽然科技创新实力也较强,但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在国防军工、核技术、空气动力等领域的科研实力独具特色。绵阳应进一步强化这一优势,加大在这些领域的研发投入,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吸引更多高端科研人才和创新企业入驻。例如,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在粒子技术领域不断创新,研发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及相关产品,为核医学等领域提供支持 。绵阳可围绕这类企业,打造核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与成都、重庆不同的科技创新发展路径 。

3.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在教育方面,绵阳可继续巩固基础教育优势,打造基础教育品牌,吸引周边地区学生前来求学;同时,加强高等教育与产业的对接,培养更多适应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与成都、重庆的综合性高校形成差异化发展。在医疗领域,绵阳应加大优质医疗资源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在疑难病症诊治、高端医疗服务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结合核医学等特色医疗技术,打造特色医疗服务品牌,提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

4. 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绵阳应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重庆、成都在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在交通方面,加快推进绵遂内铁路、G5绵广高速扩容等项目建设,加强与成渝的交通联系,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在产业方面,与成渝地区的产业园区开展合作,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在生态方面,共同加强嘉陵江、涪江等流域的生态保护,推动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在公共服务方面,推进政务服务、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

绵阳在人口、经济、产业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未来,绵阳应继续坚持创新引领,实施“五市战略”,充分发挥明星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农业现代化、工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文旅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积极与重庆、成都开展错位竞争与协同发展,向着万亿产业中国科技城、成渝第三城、中国未来之城的目标奋勇前行,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

0 阅读:0

千易乡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