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涵美一
图/来自网络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孝顺”?是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就叫孝顺?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的尽孝才是孝顺?
在这个问题上,作父母的,和子女基本上很难达成一致。
对父母来说,自然是希望子女能多抽出时间看望自己、或者说多打点电话,在“精神方面”多关注自己一些,尤其是上了年纪后,因为内心很容易空虚寂寞,有些父母会越来越依赖子女,甚至会期望和子女住在一起。
对子女而言,虽然也懂得多陪一陪父母,但由于参加工作或者是成了家的缘故,对父母,他们可能更多的只是在物质方面“尽孝”,在别的方面,无法再满足父母的需求。
其实,在“孝顺”这件事情上,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权利去提一些要求,只是,双方也应该要明白,不能为了达到目的,总是以“亲情”为由,让彼此太过为难。
之前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孝和顺,是两码不同的事儿。父母在要求子女尽孝的同时,也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要考虑子女的处境,而子女在孝顺父母的时候,不光是仅仅给予金钱上的慰藉,还要尽可能地聆听一下父母的心声。”
深以为然。
孝顺,不应该是要绝对的服从父母,或者是子女完全不管不顾、自主作决定,而是父母和子女相互沟通,都能考虑到对方的处境,共同做出一些让步。
37岁的张哲(化名)最近就背上了“不孝”的骂名,至于原因,很简单,他没同意让母亲住在家里。
张哲的母亲今年63岁,自从三年前父亲因病离世后,母亲便一个人在老家生活。
好在张哲工作的地方离老家不算太远,开车大概四个小时,平日里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带着女儿回去看看老母亲。
除此之外,这三年来,每个月他都会给母亲转一千五百块钱,虽然谈不上很多,但对在农村生活的老母亲来说,日常消费已是绰绰有余。
按理说,儿子做到这一步,也很难得了,毕竟对于条件一般的人来说,在自己的小家和父母之间是难以平衡的,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愿意去管,而是根本心有余而力不足。
张哲便是如此,以前父亲在时,他觉得自己的压力还少一些,至少父母能互相做个伴,他能把心思多放在自己的事业、家庭上面,后来,父亲去世,母亲一有什么事,即便是最平常的感冒,也总是打电话让他回一趟老家,不分场合不分时间,这让他越来越觉得苦不堪言。
就像这一次,他在外出差谈合作时,母亲打电话称身体不舒服,像是发了烧,让他当天必须得往老家赶。
“我还没开口说正在谈事儿,让她先到村里的诊所看一看,她就发了通脾气,说别人家养儿子到老了都有依靠,只有她,老了老了没人管!我其实有时候真的很想让她看一看心理医生,因为自从我父亲走了后,她的性情大变,只要你一个不顺她的意,她就又吵又闹,真的让人捉摸不透。”张哲这样说。
他虽然觉得有些苦恼,但当天还是尽快地结束了工作,提前回了自己的家,打算第二天一早再回老家看望母亲。
谁知,当晚母亲又给他打了电话,说是不用他回来,自己第二天会坐车去城里找他。
想到母亲年纪大、身体又不舒服,一个人在路上也没有个伴儿,张哲便委婉劝说了她几句,想让她安心在家住着,只不过,母亲对他的话充耳不闻,倔强地表示一定要去他家。
“我辛辛苦苦把你养这么大,到老了连你家都不能去了?养儿防老知道吗!你现在就得让我依靠!我还就告诉你,去了你家我就没打算再回来,以后就跟着你一起生活了。”
听着母亲不容反驳的语气,张哲既无奈又担心。
无奈的是,母亲总是这样,说了什么他就得无条件服从,从不会考虑他有没有什么难处;担心的是,以母亲的脾气,她能和自己没什么情分的儿媳处到一起去吗?
说到妻子,张哲对她也是有些愧疚,以前,两个人结婚时,家里太穷,张哲的父母没拿一分钱帮过他们,是他们咬着牙拼了几年,再加上岳父当时给了七万块钱,他们才首付了这套小三室。
本来他们还想着继续努努力,争取再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未曾想,有了女儿后,因为母亲“我身体不好,你们自己生的孩子要自己带”,妻子被迫辞了职,直到女儿上了幼儿园,妻子才重返职场。
可能也是这些年母亲的不管不问,让妻子寒了心,她虽然没抱怨过一句,但从她每次找借口、不愿陪自己回家,张哲可以看出来,她心里始终在生着闷气。
如今,见到一向没有过“交情”的母亲突然出现在家里,妻子会不会情绪失控地闹脾气?
想起以前的这些,也为了往后家里能和谐一点,思索再三后,张哲只好暗自做了一个决定。
母亲要来家这件事,张哲暂时没有告诉妻子,不仅如此,当天一早,他还趁着母亲没到家的间隙,到小区楼下的房屋中介处问了一圈。
在咨询完价格后,张哲特意挑了一个客厅和卧室都朝阳的大一居,虽然没和自己的家在同一栋楼,但至少都在同一个小区,可以保证他下了班后有足够的时间去陪母亲。
就这样,在匆忙做完这件事后,张哲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他本想着去车站接一下母亲,谁知,母亲率先给他打了电话,在确定了他家的地址后,母亲竟然自己找上了门。
实话讲,看到母亲面色红润地出现在自己面前,张哲有些生气,他觉得母亲说的“发烧”就是在骗自己,但想到母亲自己一个人在老家,年纪大了、的确需要陪伴,他又说不了狠话去抱怨。
想了想,他接过母亲手中的行李,拥着母亲就往电梯口走去:
“妈,我已经给您租了房,先带您去那里看一看,就在小区里,离我这里一点都不远,以后我只要有时间都能陪您!”
母亲非常生气,扯着嗓子大喊,“你什么意思?我大老远过来,家都不让我进,就把我往外赶?你这个不孝子,我真是白养了你!我早就该知道,你这个妻管严,什么事都拿不了主意!”
看到母亲的态度,张哲也没了耐心,“妈!您能不能平心静气地讲个道理!我只是说带你去看一看房子,没说不让你进我家的门!咱们先收拾好你的房间,这之后,你想什么时候来我家都可以!小琴她根本就不知道你过来,而且她上了班、不在家,这事儿和她没有一点关系!这么多年了,如果她真管得了我,我会带着你孙女回去看你?我会每个月给你转钱?”
母亲冷笑一声,“哼,你别说得那么委屈!当儿子的,养自己老母亲天经地义,她凭什么阻拦你?我就问你,你是不是自己的家不让我住,非得让我住到别处?”
张哲点了点头,“我以前不是每月给您1500百块钱吗?以后可能给不了您那么多,但五六百是有的,因为租的房子一个月要1200,我没有那么多的钱再给您。不过您放心,每天您都可以来我家吃饭,穿的用的我也都全包了。妈,您就别闹了,我这样安排,真的是对谁都有好处……”
张哲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母亲冷冷地打断,“算了,你别再说了,既然你都不顾我的意愿,强硬地做好了决定,那还和我说这些干啥!我还是走吧,不打扰你了,以后也就当没你这个儿子,想不到,养了那么多年的孩子,到最后竟是一个连亲生母亲都融不下的不孝子!”
眼看母亲怎么都劝不住,张哲也没有了办法,他说了一句“您要是执意回去,那我现在就送您去车站”,之后,便蹲在墙角抽烟。
母子俩僵持了五六分钟后,母亲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命令张哲带她去租的房子看一看。
一直到现在,张哲的母亲在租的房子里住了有五天,虽说如此,但她从没有去过张哲家吃饭,除此之外,每次张哲找她,她都是关着门不见。
“我母亲觉得我让她在外住租的房子,就是不管她,没必要还去找她、关心她!我有很多次站门外和她说,小琴答应了每天让她来家吃饭,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都可以,她就是置之不理……反正,她就是认为我这样做是大错特错、大逆不道,你再怎么解释,她也听不进去。我做错了吗?我真是觉得这样做算是最好的安排!我又不是赚很多的钱不想再管她,真的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张哲无奈地解释。
其实,作为旁观者,非但没觉得张哲做错,反而还认为他做得真的很不错了,不管是对母亲,还是对妻子,他都能给予一定的考虑,这对他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太难得了!
因为,有太多的男人,只要牵扯到自己的母亲,不管妻子跟着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都得一如既往地“忍着”,甚至还要大度地跟着自己尽孝,这种做法,是表明了对母亲的“孝心”,但是真的利于一个家的和谐吗?
当一个家,只是一个人在“妥协、让步”,那么,长此以往,这个家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温度。
当然,作为儿子,给母亲尽孝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只是,在孝顺父母和顾及小家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
其实,张哲的母亲也没有什么大错,她虽然没有考虑到张哲的处境,虽然方式有点“唐突”,但作为母亲,想依靠自己的儿子也是人之常情。
有说敢说,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孩子,可以不求一点回报?
每个人到老了,都会孤独、寂寞,都会寻求一定的依靠,只不过,“有能力”的老人可能不会太过麻烦子女,而没有能力或者说观念还停留在“养儿防老”阶段的父母,她真的一时接受不了被子女“拒绝”。
只是,在养老一事上,作为父母,你要明白,儿子的家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家,你可以要求儿子,但没权利要求儿媳,为了儿子的家能够和谐、美满,你在提要求的同时也是需要做出一点“让步”的。
父母和子女,也是需要换位思考的,有时候,不是“养老”就一定得住到子女的家里、处处离不开子女,其实有点距离地相处,子女也可以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