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婢树“斑鸠叶”可制作“神仙豆腐”,如璞似玉晶莹剔透妙不可言

吴江野鹤 2025-04-23 15:41:48

《鹧鸪天~豆腐柴》中说:翠影摇曳豆腐柴,山间林下隐幽怀。绿叶轻摇细风雨,黄花微绽露徘徊。仙豆腐,人皆爱,清凉解暑胜瑶台。观音点化充饥馔,一曲清歌入梦来。

图片01~02):采斑鸠叶

文中的“豆腐柴”是这种植物的正式通用名称,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别称或者俗称。比如在清江鹤寄居地就称之为“斑鸠树”,它的叶片叫“斑鸠叶”,可以制作“斑鸠豆腐”,也就是有的地方称呼的“神仙豆腐”或者“观音豆腐”。

基于豆腐柴的这个功效,有的地方称“豆腐柴”为“豆腐木”或者“豆腐草”“观音柴”“观音草”。又因为这个树叶制作出来的豆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豆腐”,而是“散发出豆腐”香味,质次于豆腐的“豆腐”,只能为“婢”,故称“腐婢”。与古人一样,还有“等级”歧视。

绿叶掩山幽,豆腐柴色柔。观音赐仙食,清苦亦风流。

图片03~04):斑鸠叶

本期图文,我们继续以“豆腐柴”为话题,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继续关注和聊聊关于“豆腐柴”的相关知识。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另清江鹤的前期图文《人称“斑鸠叶”,可以制作豆腐的摇钱树叶,神奇在哪里?不负好“食”光》,也是一篇关于“豆腐柴”的专题图文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爬楼阅读。

“豆腐柴”称之为“神仙豆腐”或者“观音豆腐”的趣味故事:

图片05~06):斑鸠叶可制豆腐

01)(观音版)观音豆腐的来历: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逢特旱无雨,田地干涸绝收,旱灾使乡民们难以度日。

深山里居住着一对老年夫妇,平日里喜欢行善积德,但遇此灾荒年也一筹莫展。由于他们笃信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每天早晚都要给他烧香点烛上供,从不间断。他们的虔诚感动了观世音菩萨。

一天夜里,老夫妇在梦里梦见到了观世音娘娘。观音娘娘知道人间的疾苦,就对他俩说,附近的山坡丘陵上,有种略有臭味的矮柴丛,也就是腐婢柴也叫豆腐柴,其柴叶采来可做豆腐充饥,并把做柴叶豆腐的方法也较为详细地告诉了他俩。

图片07~08):斑鸠叶采摘季

第二天一早,老夫妇将梦中的故事半信半疑地告诉了各个乡亲,让他们来出出主意。

大家怀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豆腐柴,采来了豆腐柴叶,按着观音娘娘的指点,果真做出了翠绿色的柴叶豆腐,终于度过了灾荒。

乡亲们高兴地“弹冠相庆”:“五月日长天,饥饿叫黄天,采得青柴叶,豆腐活神仙。”

为了纪念和感谢观音娘娘的点拨,乡亲们便将此豆腐冠名为“观音豆腐”或“神仙豆腐”。但是这种“豆腐”只是香如豆腐之味,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豆腐”,属于“婢”位,故又称为“腐婢”,这种植物就称着“腐婢树”。

图片09~10):山野上的斑鸠叶

02)(仙人版)神仙豆腐的来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因天干少雨等自然灾害致土地干旱,庄稼颗粒无收,农民食不果腹,以树皮草根为食,饿得奄奄一息。

某日,一饥民已经几日未进米粮未进滴水,饿得昏昏沉沉危在旦夕,睡梦之中,一白胡子老头飘然而至,饥民见此忙跪拜,神仙点化,门前一棵树,取其叶捣碎,以水冲之,即可食用,可充饥、解暑。

饥民醒来,遂跑到门前,果见有一蔸树叶,忙取之,捣碎搅拌后掺入碱水,做成冻状豆腐,吃到嘴里,滑溜爽口,凉生生,苦隐隐,顿感精神倍增,饿感顿消。因受神仙点化,故取名曰“神仙豆腐”。

图片11~12):野生与人工栽培斑鸠叶

豆腐柴(腐婢)叶片可以制作成“神”豆腐或者“斑鸠叶豆腐”,外观如璞似玉,晶莹剔透,清香妙不可言:

豆腐柴的叶可制作成豆腐,俗称“神仙豆腐”或“观音豆腐”。

这种豆腐形似普遍的白豆腐而富有弹性,呈翠绿色,如翡翠般晶莹剔透,口感细腻滑爽,风味极佳。

它富含果胶、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食物纤维、叶绿素,以及丰富的淀粉、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清凉解暑。

孩提时代的清江鹤,到了豆腐柴展叶季节,就经常和同伴们一起上山采集“斑鸠叶”(豆腐柴树叶在清江鹤寄居地的俗称,据说斑鸠喜食这种叶片而得名斑鸠叶,其树便称斑鸠树,因有臭味,故又名臭黄荆)。

图片13~14):斑鸠叶加工

斑鸠叶采回家以后,用清水洗净。然后放在木桶或大盆子里使劲揉搓致碎,把叶片中的果胶汁揉出来,再用纱布滤去树叶残渣。

加微性的草木灰碱水,静淀一定时间,就形成了如璞似玉,晶莹剔透,入口清凉,芳香妙不可言的“神”豆腐(有些地方也称“鬼”豆腐或者神仙豆腐)。

王力在他的《桥上有碗豆腐柴》中讲述了他吃豆腐柴的经历和感受:

夏申之中,没有比站在廊桥上品尝一碗清凉可口的豆腐柴更加惬意。美食同样需要心境,两者皆不可或缺。

碗中的豆腐柴化作一股清凉之韵,穿喉入心,替我驱散了撒欢的暑意。就连此前纠结的内心糟粕,也一股脑儿地被消释了。这既是豆腐柴妙不可言的滋味,也是这座廊桥的深切善意。

图片15~16):神仙豆腐(斑鸠豆腐)

所以,有人在吃了“豆腐柴”以后,就写了一首“豆腐柴”的“总结”诗:

绿叶翠枝豆腐柴,山间林下自开怀。观音赐福神仙食,清苦甘甜入梦来。

“豆腐柴”(腐婢)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管状花目马鞭草科牡荆亚科牡荆族豆腐柴属多年生落叶直立灌木或者小乔木:

《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1部中豆腐柴是马鞭草科(有说法认为是唇形科)豆腐柴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田间植株高可达2~6米。俗称“臭黄荆”“观音柴”“土黄芪”“豆腐草”(观音草或止血草,源于它的止血功效)。

在《种籽植物名称》中称为“腐婢”,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称之为“豆腐柴”,也是这种植物的正式通用名称,其他的名称皆为别称或者俗称。

图片17~18):神仙豆腐(观音豆腐)

豆腐柴的幼枝有柔毛,老枝无毛。叶片呈卵状披针形、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约3㎝~14㎝,宽约2㎝~5㎝,边缘具有不规则的粗齿,揉之有臭味。

豆腐柴的花为聚伞花序组成的塔形圆锥花序,花萼杯状多呈绿色,有时带紫色,花冠多为淡黄色。

图片19~20):在山野上采摘豆腐柴树叶

豆腐柴(腐婢)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华南以及四川贵州,重庆湖北等地。

豆腐柴(腐婢)性喜湿润气候环境条件,忌干燥,耐高温,不耐严寒,有一定的抗旱性,在阴湿的环境下生长发育良好,多分布在山坡林下或林缘地带。

豆腐柴的主要繁育方式为用茎枝扦插进行无性繁殖。现在多为人工专业种植豆腐柴。

图片21~22):加工成品

豆腐柴(腐婢)的根茎叶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肿止血”功效:

《中国植物志》中载豆腐柴(腐婢):根茎叶入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主治毒蛇咬伤,无名肿毒,创伤出血。

《神农本草经》中载腐婢:味辛,平。主欬疟寒热邪气,泄利,阳不起,病酒头痛。

意思就是“腐婢”味辛,性平。主治疟疾引起的身体作寒发热,祛除疟邪之气,并可以治疗泄痢,阳 事 不起,饮酒导致的头痛等疾。

图片23~24):腐婢(斑鸠树叶)

因此豆腐柴的根、茎、叶均可以入药,是一种药食兼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等功效,主治疟疾、泄泻、痢疾、醉酒头痛、创伤出血、毒蛇咬伤、无名肿毒等症状或疾病。

图片25~26):山野上采摘豆腐柴树叶

0 阅读:4

吴江野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