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东楮岛村,看百年海草房

寄柔评旅游 2023-03-24 23:42:06

沿海的天气也是让人琢磨不透,在牧云庵村还在抱怨炎炎烈日,中午吃过饭,却眼看着风起云涌。

驱车继续赶往东楮岛村。一路沿石岛海湾前行,别说,沿海的城镇,路是真干净整洁。转过几个拐,行过几条路,渐渐地路窄了,视野中不断地出现了大风车,在海风的吹动下不紧不慢地旋转着。路边的风车下就是海滩,看起来平整,几辆车停在沙滩上,支着桌子,有人在自助烧烤,真不怕下起雨来没地躲。

路的尽头便是东楮岛村了。不急于进村,要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先参观外围,然后转入村里看精华。村口的指示牌标识清楚,向东有个娘妨庙和观海亭,得就先从那两个地方开始吧。

观海亭位于村东头沿海的礁石上凌空而建。貌似正是涨潮时分,海浪就在脚下拍打着岩石,浪花溅起打湿了凉亭里的地面,让人无法靠近。

娘娘庙前的介绍是近些年才修建的并不是什么古建筑,每年的谷雨节,村民都要来此祭拜海神娘娘,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可惜因疫情并没有开门。

返回东楮岛村,统一规划修建的二层小洋房,是村民们现在的住所。西边与之一街之隔便是有着三百余年历史的老村落,旧村里的海草房是这儿的一大特色。

据说东楮岛村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关于东楮岛的起源有一个说法跟日本侵略朝鲜有关。1592年(明朝万历十九年),日本当时的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派遣9万大军入侵朝鲜半岛,“壬辰倭乱”由此爆发并延续7年之久,朝鲜半岛居民纷纷乘船浮海外逃。其中有一船遭遇风暴,被刮至今天东楮岛村东南海滩,安顿下来的难民为感谢上苍庇佑,在登陆处建了一座祭祀海神的庙宇,并在四围遍植楮树。生命力顽强的楮树逐渐衍生开来,成为这座小村的标志,东楮岛村名由此而来。

据其村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芦氏祖由今本市宁津镇、宁津所村徙此至今,因村位于楮岛,故村以岛命名。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年),毕氏祖启财、启善由今本市东山镇柳树村,王氏祖芝瑚、芝兰由今本市宁津所东王家相继迁此居住,芦氏外刮迁,仍沿用原名楮岛。

海草房是东楮岛村村民祖辈居住的特色民居,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腐”等特点。用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石头随方就圆,墙面纹样规则中还显灵活,寓朴于美。三角形大山墙,方形院落。房顶外覆一层厚厚的海草。苫海草是盖海草房的关键步骤,海草要一层压一层,一层海草加一层麦秸。屋顶大都用一排瓦或水泥压脊,用于抵御大风。苫房是一门手艺,房子的好坏,取决于苫房技艺。这是个功夫活,四间房要三四人花八九天时间。

海草房顶苫草有的厚达一米以上,脊部两端高于中央,并向山面做切角处理,房脊形成明显的曲线,屋脊浑厚圆润。海草房坚固耐用,所用材料为海苔草,为野生藻类,生长在5~10米海域,春荣秋枯。海草中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海草房不仅冬暖夏凉,而且经久耐用,往往百年不坏不漏。成熟的海草被海浪卷上海滩后,人们将其拉上岸晒干苫盖房屋。东楮岛村周围海域生长着大量的海苔草,以量大质优而闻名,周边村庄海草房大都是从东楮岛购来的。旧时,用东楮岛海草苫房被当地人引以为豪。

海草房,沉淀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特色、承载着淳朴的民俗风情、体现着卓越的古建筑艺术。

漫步在天然海碓石铺就的路面上,观赏三百余年历史的海草房,犹如走进装满记忆与乡愁的“乡村记忆馆”。

0 阅读:8

寄柔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