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体验:和孩子沟通好像很难。我们希望孩子能听话懂事,能好好学习,苦口婆心说了很多话,讲了很多道理,最后却是对牛弹琴,对孩子没有任何触动。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我们常常无计可施,感叹孩子怎么就那么不可理喻?怎么就那么难以管教。
不要灰心,或许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四两拨千斤,很难搞定的沟通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听董宇辉讲他高中的一段经历,很有感触。
董宇辉高中的时候在外面租房子住,需要自己做饭吃。高考前一段时间,妈妈去陪他。晚上回家的时候,妈妈会给他做一碗酸汤面。他吃完后再去背书、做题、练习。
妈妈是一个严厉的母亲,他们之间的沟通曾经是训斥、唠叨。但是,因为这一碗酸汤面,他和母亲之间的共情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
他觉得酸汤面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食物,是他每天晚上最大的慰籍。他看到了妈妈生活中的隐忍和不易,理解了妈妈盼望孩子成龙成凤的那份心。成长就在一瞬间,就在沉默中达成了。
他感到幸福的事情就是:当一个曾经唠叨你的人不唠叨你了,担心你的人不担心了,他像一个朋友一样默默地陪伴你,给你做了一碗酸汤面吃,很简单的食物,也是那么好吃。
孩子对父母的理解,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到生活中的小幸福,也许就是从一顿看似很简单的饭开始的。
儿子上高二,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高中有晚自习,每天回家要10点以后。儿子经常回家找吃的,找不到会偷偷点外卖。都是些饮料、奶茶、汉堡之类高热量的东西。
我对此耿耿于怀,经常提醒他:不要吃糖分特别高的食物,影响身体健康。
但是,儿子口头上不情愿地答应着,行动上却没有丝毫的改善。我睡下之后,经常听到他外出,一会儿就回来,那是去拿外卖。
后来,我试着去理解他,回家后想吃东西,是不是因为肚子饿呢?晚饭6点吃,再上3个多小时的晚自习,能量消耗大,或许需要补充热量。
我问儿子:是不是晚自习后感到饿?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虽然还是会担心他长胖,但是也决定给他准备一些健康的食物,让他填饱肚子,不至于饥肠辘辘。
于是,我会给他准备一些苹果、桃子、橘子之类的水果,还会准备一些面包、紫薯、坚果、煎饼、鸡胸肉之类健康的食物,让他吃好一些。
一开始,他就像饥饿了好久一样,吃非常多的食物。比如一次性吃两个苹果、一大块鸡胸肉、好几个小零食。
我忍不住提醒他:晚上适当吃点东西,如果感到开心,我也很知足,但是吃多少要自己有数,一旦感觉身体负担重,一定要停下来,再没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事了。
我不能确定,他能否听我的话,只是表达了美好的愿望,但是后来看到了一些好的迹象。
渐渐地,他开始减少食量,一次吃一个苹果,一块小紫薯。我对他的担心,也在慢慢减弱。
自从我开始重视他晚自习后的饮食后,儿子和我的关系更近了一步,也更加愿意听一点点建议。也许,儿子已经感受到了我对他无条件的爱,开始明白我对他的建议,真的是为他好。
当我们认真观察孩子,理解孩子的不易,满足他的一些需求,孩子一定能感受到幸福的力量。
想起我上初中的时候,晚自习回家,锅里都会留一些食物,印象最深的是有两条煎好的鲫鱼,还温热着,我趁热吃下,心中充满喜悦,那一刻很幸福,30多年后依然记忆犹新。
还看到过一个妈妈的文章,他的儿子也是上高中。有一次,儿子回家喊饿,妈妈给他端出了水果,但是儿子只象征性地吃了几口。
妈妈意识到自己不够细心,开始精心地给儿子准备夜宵,像烤鸭、白灼虾、冒菜等等,儿子吃起来明显特别开心。
只过了两周时间,儿子就告诉她“妈妈,不用给我准备夜宵了”。儿子那份低落暴躁的情绪已经消失。这种情绪变化,仅仅是因为妈妈认真对待孩子的感受,精心准备夜宵。
想和孩子沟通,改变孩子的状态,不是靠讲道理、唠叨一些废话,而是用行动,所以说,身教胜过言传,你的努力永远不会白费。
想和孩子进行很好的沟通,希望孩子能“听话”,最需要考虑的不是我们说的话多么有道理、多么动听,而是要和孩子达成一种共情。孩子们往往是不听话的,但是却会在父母润物细无声的陪伴中,和父母达成一种共情。
董宇辉说的这段话非常好:说教是不会产生共情的,没有人喜欢被批评和讲道理。如果一个父母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他的孩子一定很难沟通。说是影响力,听是领导力。下级一般才汇报,上级只听点头。更多时候要让孩子来表达,默契和共情是通过一些事情来达成的。
我们期望孩子能表达自己,但是孩子却往往缄口不言,所以,还是先从我们的行动开始,去感化孩子,来得更容易一些。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生长,只争朝夕
非常多爱,因懂得完,而遗憾
父爱无声,母爱无边!元宵节快乐!
父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不求回报
欣赏佳作好文,生命轮回,珍惜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