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里,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退休后的科级领导干部大多成了文化人,背后有何隐情?

中州侠士 2025-01-21 14:46:36

"最近我走访了多个县城,发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怪象:那些退休的科级干部,纷纷摇身一变成了'文艺青年'。

昨天还在办公室里审批文件、开会喊着'狠抓落实'的官员,今天就拿起了毛笔,泡在画室里对着一幅山水画冥思苦想,甚至还在朋友圈里高频刷屏自己的'艺术作品'。

这场退休干部的集体'文艺复兴运动',表面看是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但细究起来,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诡异。

难道这些昔日呼风唤雨的父母官,真的在公文包里藏了二三十年的艺术梦想?还是说,这场'文化转型'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密码?

虚荣心作祟,非要装点门面

"第一,这些'文化转型'背后,赤裸裸地暴露着小官僚的虚荣心理。

在这些小县城里,当个科级干部虽然算不上一方诸侯,但架子必须端得够足。每天在街上遇到三姑六婆,不得不维持着那副'道貌岸然'的样子。这些人啊,退了休不是真闲着没事干,而是深谙这个'面子工程'的精髓。

你看他们,白天在书法室里摇头晃脑地写几个歪歪扭扭的字,晚上跑到诗社里装模作样地吟两句,拿着手机疯狂自拍发朋友圈。这哪是什么文化情怀?分明是在给自己的'退休生涯'贴金啊!

老百姓看到他们捧着书画装斯文,还真以为这些人是'有学问、懂文化'的清高之士。可实际上呢?不过是给自己的'官威'换了身皮,继续在这县城里扮演着'文化人'的角色罢了。

说白了,他们不过是把'官威'换成了'文威',继续着那套'你得给我面子'的把戏。"

想方设法继续保持影响力

当年那个敲着章发号施令的办公室没了,但这些老官僚们可不甘心就此淡出江湖。

瞧瞧他们的新战场:县文化馆的书法展、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摄影沙龙、图书馆的诗词会。表面上是清雅脱俗的文化活动,实则是精心布置的'关系网'。

这些'文化局'里,他们一会儿请书法家指导创作,一会儿邀请企业家品鉴字画,一会儿又召集当地媒体采访报道。你以为他们是在追求艺术?

殊不知这是在编织一张新的'关系网'。昨天还能靠签字办事的影响力,今天就巧妙地转化成了'文化大师'的号召力。

更高明的是,这种转型让他们避开了明面上的权力纷争,反而披上了一层'德高望重'的外衣。

这些人啊,退下来是退下来了,可那股子'官味'还在持续发酵。这不是'退而不休',这是玩了个'华丽转身'啊!"

退休生活太无聊,总得找点事做

你想啊,昨天还是呼风唤雨的'父母官',今天突然成了家里的'闲散人员',这巨大的心理落差谁受得了?平日里除了遛弯,打牌,最后干脆抱起了毛笔玩起了丹青。

看他们那样子,早上在文化馆写写字,下午去老干部活动中心画画,晚上再参加个诗社雅集。忙得不亦乐乎,好像真成了文化界的'常青树'。说到底,不过是在给自己找点存在感罢了。

最绝的是,这些'文化活动'成本不高。一支毛笔,几张宣纸,一个画架,就能装扮出一个'风雅之士'的样子。对于那些退休金勉强够花的老干部来说,这简直是最划算的'精神食粮'了。

为子女的前途做铺垫

另外有部分人说穿了,还不是为了给自家那些混得不够红火的'官二代'找条出路。这年头,光靠老爹曾经的官帽子已经不够看了,得再加点'文化味'才够格。

瞧瞧这些人的路数:今天在书画展上'偶遇'某位企业大佬,明天在诗社活动中'巧遇'某位在任官员。

借着切磋书法的名义,上下打点关系网;假借研讨文化的幌子,左右疏通人脉。这哪是什么文化活动?分明是在给子女编织一张精心设计的'关系网'。

更高明的是,一旦老爹在文化圈混出了名堂,他们的子女立马就能贴上'艺二代'的标签。

这下好了,既能靠老爹的官场资源,又能借助文化圈的影响力,这叫什么?这叫两条腿走路啊!

说到底,他们不过是把文化当成了给下一代铺路的工具罢了。这些老干部,还真是够费心的!"

0 阅读:3

中州侠士

简介:只为苍生说人话为人间正气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