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40分钟勇攀九级风浪华山十岁男孩绝壁写就“自然之书“

李哥vlog 2025-04-13 21:11:21

月13日,山东济南市民李先生携10岁儿子完成了一场特殊的“自然教育课”——在九级阵风中,父子二人仅用40分钟登顶海拔197米的陡峭华山。这场挑战不仅让孩子以亲身经历完成游记作文,更引发公众对自然教育与城市山体保护的深层思考。

上午10时许,父子二人从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出发。目击者拍摄画面显示,山体裸露的岩石在狂风中泛着冷光,登山步道最陡处倾斜角达60度。李先生坦言:“阵风把外套吹得鼓成气球,孩子手脚并用才抓稳铁链。”最终,二人在无专业装备情况下,于10:40抵达仅“一个房间大小”的山顶平台,俯瞰黄河如带、华山湖碧波翻涌的壮景。

这座形似“含苞花骨朵”的孤山,因李白“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的诗句闻名。其独特的单向上山路径与嶙峋怪石,即便晴好天气也令多数游客耗时1小时以上,此次风速达20.8-24.4米/秒的极端天气登顶,堪称勇气与毅力的双重考验。

“作文题本是负担,现在成了探险记录。”李先生表示,儿子在作文中写道:“风像看不见的大手推着我们后退,但抓住岩石裂缝时,我摸到了地球的骨骼。”这种具象化感悟,印证了教育学家提出的“五感教学法”——陡坡的触感、松涛的听觉、草木气息的嗅觉共同构建认知体系。

华山作为济南八景“鹊华烟雨”的核心载体,近年因华山湖生态修复重现“水泽花骨朵”奇观。登山途中,父子观察到2019年栽种的五倍子树林已成规模,这正是2020年当地养蜂基地生态链的重要组成,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的闭环价值。

事件引发两极讨论。支持者认为“可控风险中的挑战是最好成长礼”,反对者则担忧“极端天气登山涉嫌冒险”。济南山地救援队负责人指出,华山虽矮但多悬崖,2023年曾发生游客滑坠事故。专家建议家庭探险应配备头盔、防滑鞋,并避开气象预警时段。

值得关注的是,华山所在的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正以“诗路攀登”开发文化IP。园方透露将增设AR导览系统,通过扫描岩壁触发李白《登华不注峰》全息投影,让自然教育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

傍晚,男孩在作文结尾写道:“山顶的风把云撕成棉絮,我才知道古人为什么叫它华不注——像花萼托举着天空。”这稚嫩笔触,恰与1300年前李白“含笑凌倒景”的豪情遥相呼应。或许正如华山湖中重现的中华鳑鲏,自然教育的生命力,正藏在这代际传递的敬畏与热爱之中。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