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怎么就从尚武好斗,变成了舞文弄墨?

东江学习社吖 2024-09-12 19:30:50

江浙沪,包邮区,一提起这里的人,人们脑海里就会浮出一系列形象。

水墨江南中,才子佳人在浅吟低唱,这里的人会读书。

人们生活闲适,喜欢就着淡淡的黄酒品茶吃蟹,这里的人会赚钱。

这里的人不好斗,即使有矛盾,也是用软糯的语调慢慢争执,这里的人很温和。

但是,江浙沪的人一直是这样吗?

时间倒回2000年,画风就完全不一样。

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居民是越人,这个族群非常尚武好斗。

周王的两个逃难的王子太伯、仲雍,来到这里,断发文身,积极融入当地习俗,带领这里的人建立了吴国。吴国以太湖为中心,

越国,起源于于越部落,大禹的直系后裔,夏朝时期就已经立国。越国以会稽(绍兴)为中心。

这两个国家可不是人们映象中的二三流小国,他们的鼎盛时期,他们可以到中原争霸。

春秋晚期,是吴国最强盛的时候 。吴国吞并了一系列小国后,开始讨伐南方最强大,最野蛮的国家楚国。在孙武的带领下,吴国攻下楚国的都城郢,把楚国的先王挖出来鞭尸。打垮了楚国,吴国又挥师北上,攻打北方的霸主齐国。陆军攻入了齐国境内,水师则和齐国海军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海战。吴国还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大运河邗沟。

越国也很牛,他们先被吴国所灭,后来又复国。趁着吴国伐齐失败,越国一举吞没了吴国。接着,越国大举对外扩张,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东濒东海,西达今皖淮、赣鄱,雄踞东南。

越国还保持着一个记录,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在战国时期,越国被第二次灭国(第一次被吴所灭)。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了越王无疆,由于没有指定继承人,无疆的儿子们分裂越国,大儿子福建建立了闽越国,二儿子在浙江南部温州一带建立了东瓯国,还有一部分越人向西运动。有人考证,湖南西部的“五溪蛮”和中部的“梅山蛮”都是越人后裔。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东瓯国君降秦,秦在越故地设会稽郡,越国灭亡。这是越国第三次灭国,也是大结局。从夏朝开始,越国一直延续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享国1800年。

从这些历史介绍中,我们就可以知道,江浙沪地区的古人有多彪悍?但是,这里后来为什么变成了温柔之乡呢?

原因很简单,这里的原住民已经换了好多茬。

首先是原来的彪悍的越人不断离开这里,有些是主动迁走的,有些是被强制迁走的。

越王无疆被杀,越国分裂的时候,已经有不少越人外迁。

秦始皇先后灭亡了闽越国和东瓯国,设了闽中郡和会稽郡。因为无力统治这些地区,秦始皇就把两国国君的“王”号去掉,改称君长。但是,秦始皇开始开始把这里的居民往外迁。

到了汉朝,汉景帝和汉武帝彻底废了闽越和东瓯(东海国)的君长,又把这里的越人迁到了江淮之间,鄱阳湖和洪泽湖之间。所以,江浙沪地区的原住民越人越来越少。

于此对应的是,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了江浙沪地区。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北方人口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迁到南方的都是什么人?世家大族,书香门第,每一家都有杰出的文人,比如王家的王羲之,谢家的谢灵运,陶家的陶渊明等等。

一时间,东晋文风鼎盛,同时也脂粉之气大涨,士人放荡形骸,江浙一带已经完全没有几百年前那种尚武之风了。

这些南下的大家族还不断挤压原住民的生存空间,到这时候,估计春秋战国时期越人的后代,占江浙人口的比例已经不足十分之一了。

从这时候起,江南一带的人对打仗没什么兴趣,反而热衷于搞经济,搞文化,好好享受生活了。

接下来,又有两次人口南迁高潮,一次是唐末黄巢起义,一次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经过不断地融合,纯正的春秋战国时期越人的后代,估计已经没有了。

说来也奇怪,每次北方人南下,刚开始还不忘故土,慷慨激昂要收复北方,没几年就沉醉到温柔乡里,乐不思北了。有点血性的北方人到南方,看到江南的安于享受的景象,最后都得悲愤而死,比如,祖逖,辛弃疾,李清照等。

不过,北方人到南方,到是促进了南方的文化大发展。

我们不得不承认读书时有遗传优势的。从科举上就可以看出来,自宋以后,江浙一直是中国第一科考大省。江西因为南下读书人多,科考也很厉害。但是,“江西填湖广”之后,湖北、湖南的科考成绩也慢慢上来了。

现在的江浙一带的居民,如果有族谱的话,不妨去翻翻,基本上都是北方南下的世家大族后裔。

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不能是北方南下的平民后代吗?

我不妨说的直接点,以过去的生产力水平,平民很容易找不到老婆而绝后,世世代代都是平民基本上不可能。人人祖上都是地主,个个祖上都阔过,信我的没错。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