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文物:西汉南越国组玉佩

文字绘者青青 2024-07-26 04:24:50

组玉佩,顾名思义就是由多件玉器串联而成的玉配饰,最早见于西周,从西周流行到战国,大致可分为多璜组玉佩和梯形牌组玉佩两个大类。

西汉时期也有组玉佩,但有两个大的变化:一是,多璜组玉佩和梯形牌组玉佩都不见了,出现了新的形制;

二是,西汉时期组玉佩在中原地区已不甚流行。不过这是基于目前考古得出的结论,但西安附近还有11座西汉帝王陵未发掘,里面是否有组玉佩还未可知。

目前可见的西汉最美的组玉佩出自位于广东的南越国。南越文王墓共出土了十一套组玉佩,其中这一套最华丽,属于南越文王赵眜,出土时由胸至膝覆盖在赵眜的玉衣之上。

这套组玉佩长60厘米,由32件不同质料的饰件组成,包括4块玉主件和4组小配饰。

最上是一块双凤涡纹璧,直径6.9厘米。玉壁下方两侧,各透雕一只钩喙圆眼长尾的凤鸟。

之下有一组小配饰,包括两个玉人、四颗玉珠,以及中间方块状的玉饰。

第二块主件为龙凤涡纹璧,直径7.2厘米。璧肉上饰四圈交错勾连的涡纹。璧孔内透雕一神兽,似龙,张口卷尾,伸爪蹬腿。璧外两侧各雕一神兽,似凤,但身体又似爬行动物,呈攀援回首状。

之下又是一组小配饰,包括中间一个壶形玉饰、四颗金珠、两颗琉璃珠。

第三块主件为犀牛形玉珩héng,长8.5厘米。犀牛尖头低伏,犀角上翘,大口张开,身体壮硕有力,前后肢蹲曲,长尾下垂向上回卷。低伏的头部和下垂的尾部形成对称平衡。

之下是第三组小配饰,包括中间一个小玉人、六颗金珠、两颗煤精珠、两颗琉璃珠。

第四块主件为双龙蒲纹玉珩,长14.2厘米,呈圆弧状,整体为向背而接的双龙。两端龙首向外,中部饰蒲纹。圆弧上下饰透雕云纹。

双龙蒲纹玉珩下是最后一组小配饰,包括一个玉人、一颗玉珠、一件玉绞环。

图片来自网络

整套构件大小有别、轻重有序、色彩斑斓、形态生动,十分华贵精美,而且具有很浓郁的战国张扬风格。

南越国的第一代王赵佗,为战国赵武灵王的第四代后人。他本为秦朝将领,在秦末拥兵自立,雄踞岭南。

赵佗在位67年,南越国一直保有中原遗风。这可能是南越王墓出土战国风格的玉组佩的原因之一。

这件文物时间是西汉,出土于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藏于南越文王博物馆。

PS: 纠正博物馆一个标识错误

后两块主要构件应该为“犀牛形玉珩”和“双龙蒲纹玉珩”,而非“玉璜”。

玉珩和玉璜都是圆弧状,但佩戴时玉珩上凸,玉璜下凹。因此玉珩正中顶部有佩挂用的小圆孔,而玉璜顶部没有圆孔。

博物馆正确地摆放了玉珩上凸的造型,却标识为“玉璜”,实在不应该。

2 阅读:50

文字绘者青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