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针灸作为中医的精髓,至今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早在宋代,医者们为了给针灸穴位制定严格的标准,亲手打造了一个“宋天圣针灸桐人”。因为其历史意义重大,被后世视为稀世珍宝。
可按记载在公元1126年金兵攻城之后,针灸铜人就已下落不明。
而这个本应该属于中国的针灸铜人,却在日本被发现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铜人”的由来我们要了解铜人的由来,首先要知道铜人是为何而存在。
针灸铜人主要是作为教学模型而存在,它的构造与普通青年的身体构造一致,身体各处还备注着各个穴位的位置和名称。
针灸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用针灸之术使虢国太子“死而复生”,从此针灸成为了古代治病救人的神话。
唐朝的医者编撰了《皇帝名堂经》,让后世之人可以据此行医。但不幸的是,此书因战乱而遗失,针灸取穴也因此失去了标准。
到宋代的时候,当时的医者都只能靠模糊的记载行针,经常容易出现失误。
有一次,宋仁宗因为经常头晕目眩,干呕乏力,传召了主攻针灸的王太医。
王太医一看仁宗的症状,就知道他是因为操劳过度而导致的不适。
仁宗要求他用针灸的方法,尽快把他从疲劳中解脱出来。
而王太医闻言却只是含泪跪到他跟前,大呼自己恕难从命。
仁宗不解,王太医只能如实告知。
“陛下,自从《黄帝名堂经》失传之后,针灸取穴就失去了标准。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一家觉得这个穴位能根治病根,到了另一家嘴里又变成致命的死穴了。”
“所以微臣才不敢随便给陛下治疗,万一陛下出了什么意外,那臣就是死一万次也不足惜啊!”
宋仁宗点了点头,他也认同王太医的说法,于是他下令集整个太医院之力,整理一本专门的针灸取穴标准,并打造铜人作为参照物。
三年之后,王太医带着《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和两个青铜打造的铜人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铜人身高七尺五寸,头上挽着当时男子的发髻,人体表面的穴位均有标记,打开还能看见里头的五脏六腑和骨头。
这两具铜人,一个摆放在太医院内,主要供教学用。每次考试之前,考官会用黄蜡将标记全部封掉,然后往铜人里灌入水银。
唯有找到正确的穴位,并且行针的准度、力度、深度都达到标准,铜人里的水银才会流出,这为当时钻研医术的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而另一具铜人则被陈列在大相国寺门口,来往的百姓或民间医者都可以驻足观赏或学习。
这就是“宋天圣针灸铜人”的诞生历程,非常具有历史意义。
可后来这两具铜人因为战乱而丢失,后人为了寻找他们的踪迹费尽心思,均以失望告终。
直到1925年,我国一位民间老中医去日本旅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东京博物馆中发现了一座针灸铜人。
根据展馆工作人员的讲述,老中医马上就意识到,这极有可能就是失传多年的“宋天圣针灸铜人”!
此消息一出,整个中国医学界都震惊了!那么此铜人究竟是不是彼铜人呢?
此“铜人”非彼“铜人”听闻了此消息后,我国连夜组成了一个考察团奔赴东京,鉴定东京博物馆中针灸铜人的真实身份。
考察团发现如果单从外观来看的话,这座针灸铜人与宋代的极其相似:他们都是由青铜打造而成,里面都有木制的腹脏,而且能和王太医撰写的《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的354个穴位一一吻合。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就是宋天圣针灸铜人的时候,一个专家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他认为,首先这座针灸铜人的身高就与记载中的不同。宋代针灸铜人身高七尺五寸,换算成如今的计量单位应该在173厘米到176厘米,可东京博物馆里的却只有163厘米。
其次,根据宋代史官周密写的《齐东野语》,里面曾提及宋代针灸铜人穴位的名称刻在了铜人的背后,然后再涂上经字,而他们眼前的这座却是直接用涂料写就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宋代针灸铜人其中一具是为了给百姓展示而用,所以下身设计了遮挡物,而日本博物馆的这座却是浑身光溜溜的,这与宋朝当时的文化风俗并不相同。
最后,这个专家还提出一个强有力的证据,那就是铜人双手下垂姿势的不同。东京博物馆这座铜人中指扣成了环形,而这种塑造方式据目前的研究进度,最早应该出现在明朝。
很显然,宋朝的王太医是无法用上这样的技术的,宋代针灸铜人的手指应该是五指平伸的。
无疑,这座铜人经过层层考究,最终被确认,它并非源自宋代。
那么日本的这座铜人到底是何人铸造的呢?经过多番考察,专家们发现这座铜人应该是江户时代的一个日本医者打造的。
而他极可能是根据明朝太医院制作的明正统铜人,仿制得出东京博物馆里的这座铜人。
可惜这座铜人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被抢走,如今流落在外。
查清之后,日本博物馆也将这座铜人的来历,从由中国传入改为了江户时代。
尽管宋代针灸铜人的线索又断了,但我们依然可以由此感受到中国的针灸之术在很早之前就走出了国门,而且被外国奉为宝典。
那么专家学者们心心念念的宋代针灸铜人,如今可能在何处呢?如此珍贵的宝物又为何会遗失呢?
真正的“宋代针灸铜人”应该身在何处?所有珍贵文物的遗失,都难逃战乱和朝代更替的原因,而“宋代针灸铜人”也不例外。
公元1127年,金人南下攻破北宋首都东京,他们劫走了徽钦二帝,还将城内的珍宝洗劫一空,史称靖康之耻。
而大家普遍认为金兵带走了其中一座铜人,而另一座则被逃亡的北宋人带至湖北襄阳府,由赵南仲保管。
然后赵构在南京继位,建立南宋,大量人口跟着皇室南迁,赵南仲又将针灸铜人送还给南宋朝廷。
可南宋偏居一隅,过往重文轻武的思想也使得他们军事长期处于弱势,哪怕有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南宋也难逃积贫积弱的命运。
北方的蒙古铁骑,灭了金国,然后长驱直入攻入中原,南宋的灭亡已是定局,宋代针灸铜人就此落入了外邦人的手里。
这一切都在《元史》里仔细记载着,元祖忽必烈获得宋代针灸铜人之后,集结了天下能工巧匠,只为将铜人修复如新。
于是,宋代针灸铜人连同它的使用手册《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被转移到元大都三皇庙中,被当做宝物供奉。
直至朱元璋的出现,他亲手结束了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将天下江山重归汉人的统治。
可宋代针灸铜人在三皇庙中缺少专人打理,再加之元朝后期经济衰退严重,根本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医学研究,宋代铜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变得黯淡无光,难以修复。
明英宗见状,下令仿照宋代铜人重新铸造一具新的铜人,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明正统针灸铜人”。
而宋代针灸铜人则结束了它的使命,被放置在明朝内务府的库房中,《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被制作成一块石碑,伫立在太医院门口。
后来,蒙古族卷土重来,不断在北京边界蠢蠢欲动。
到了明经帝时期,北京失守,在战乱中“明正统针灸铜人”头部被损坏,《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碑被砸毁,而宋代针灸铜人更是不知所踪!
有人推测,在“明正统针灸铜人”取代了宋代针灸铜人的作用之后,宋代针灸铜人有可能被偷偷地当做废品融成铜水,永远消失了。
也有人认为,宋代针灸铜人只是因为战火而被掩埋,终有一天会重见天日,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
其实我们看重的不仅仅是铜人本身,更多的是针灸铜人背后蕴藏着的中国医学的光芒,还有中华民族的熠熠生辉的智慧。
正是这种特殊的存在,针灸才能千年传承,华夏大地才能亘古不变。
结语现今“明正统针灸铜人”被保存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博物馆,它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就被迫离开了它的故土,虽然我国多方于俄方交涉,但均遭到拒绝。
联想到我们尚流亡在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里的文物,他们不仅代表了我们过去屈辱的历史,更时刻警醒着我们增强自己的实力,提高国际地位,尽早让文物们回到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