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在太平洋复制大西洋的策略,显然不能成功。

战河过天下门 2023-11-26 07:47:03
战争的胜负不是重点,让对手在战争中“大打大倒退,小打小倒退”才是重点

美国到底想要怎么样的世界,到底想如何与中国“竞争”,这一直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答案是明显的:美国要一个“一超独霸”的世界,自己是那个超然的强权国家;

因为美国立国时就明确:我是上帝的子民,美国优先。

这有点像犹太人非要说迦南是自己的“应许之地”、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一样,神叨叨的不讲道理。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发展,美国和以色列今后一定是死对头,必须在“谁是上帝的子民”这个问题上争个你死我活。

目前,美国自己认为的麻烦是:放任俄罗斯的成长,美国就会失去欧洲;坐视中国的进步,美国经济一定会沦为世界第二。

失去欧洲,意味着美国失去“霸权”;成为世界第二,意味着美国失去世界经济的主导权。所以,单单从军事、经济的角度出发,美国也要把这两个麻烦解决掉。

怎么解决呢?美国的选择并不多:要么让这个国家分裂、消失,要么让这个国家倒退、没法前进。

历史上,世界霸主都是这么干的。

比如:英国把西班牙打成二流国家;德国被分裂成许多小国;日本被打得原形毕露;苏联被拖成重病缠身不得不解体了事。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核大国,直接打的话,既不现实,也没有获胜的可能;所以,用直接的战争手段,明显不行。

那么就只剩下另一种手段:让这个国家陷入停滞、倒退的局面。怎么样让对手陷入“停滞、倒退”的局面呢?

这就要从地缘战略上给对手设置障碍;在科技、贸易上削弱对方,让对手没法发展。

最好还要让对手陷入到战争之中:战争的胜负不是重点,用战争消耗对手的实力,让对手在战争中“大打大倒退,小打小倒退”才是目的。

人类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天,美国政府上下官员全部懵逼:这个小个子是谁?

1999年,是美国人欢乐的一年,他们心潮澎湃,他们斗志昂扬;因为这一年,美国取得了冷战后的阶段性收获:俄罗斯基本被美国把控在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美国的忽悠下,搞了个“休克疗法”:简单讲就是政府啥也不管,放任市场在物质调配和物价增减中发挥作用,最后达成一种平衡。

苏联以前的国有资产,全部以股份的形式分掉了,每个俄罗斯人都得到一些股份。

想想也知道:俄罗斯是刚从苏联过渡来的;苏联时期,所有生活物资都是计划调配的。

这一下子国家全部不管了,生活必需品被一些人囤积居奇,物价会马上飞到天际。而俄罗斯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

老百姓没钱买面包,只好用这些股份换钱;于是,有权势的人利用自己能搞来贷款的优势,低价收购这些股份。

前苏联大量优质资产,就这么落入金融寡头手中。这些金融寡头哪里来的钱?这背后当然有美欧资本。

也就是说,苏联留下的巨大遗产,就这么轻松地落到资本口袋里。

从1991年,到1999年,俄罗斯就这么拆东墙补西墙地混了将近十年,国家穷得要死,老百姓把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还是食不果腹。

而那些外资的白手套——金融寡头们,一个个醉生梦死、奢侈糜烂。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手里还有些核心资产的,这些核心资产,关系到俄罗斯的命脉,不能卖掉。

到叶利钦执政后期,美国答应给俄罗斯的贷款缩水不见,俄罗斯的日子又没法过了;叶利钦为了选举,不得不找金融寡头们借钱。

金融寡头们也借机逼着叶利钦搞个“债转股”协议:俄罗斯政府欠金融寡头的钱还不上,用俄罗斯国有资产的股份抵扣。

就这样,又是一轮深入瓜分前苏联遗产的狂潮开始了;而叶利钦只能眼睁睁看着,没有好办法。

到1999年,几乎前苏联所有遗产都瓜分完毕,俄罗斯成为金融寡头控制的国家。

总统算个什么东西,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说:只要我愿意,我可以让一只猴子当总统。

看到这种形势,美国能不高兴吗?俄罗斯再次分裂指日可待呀。

看着叶利钦跟走马灯一样换总理,美国人高兴坏了,心里说:别忙活了,就这样吧。

所以,1999年是美国人欢乐的一年。不过,美国人的高兴劲也直到上世纪最后一天为止;新世纪一开始,他们的麻烦就来了。

1999年最后一天,叶利钦突然辞职了,把所有权力交给一个叫“普京”的小个子男人。第二天,也就是人类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天,美国政府上下官员全部懵逼:这个小个子是谁?

结果一查,把美国人吓了一跳:这是原苏联KGB驻民主德国的负责人,杀伐果断,曾经用开枪作威胁,冷静处理了苏联解体时的驻外机构危机。

莫斯科的风向变了,普京是一个很麻烦的对手。

2000年是克林顿任上最后一年,他要近距离了解普京,这关系到美国下一步对俄罗斯的战略。

2000年6月,还有半年任期的克林顿访问了俄罗斯,近距离观察了普京。经过观察,普京给克林顿的印象非常深刻,甚至让从政已久的克林顿有一种挫败感。

克林顿以为普京没有多少执政经验,但普京用坚决的态度回绝了美国修改1972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要求,克林顿意识到:这个小个子不好糊弄。

为什么普京坚决反对修改1972年反弹道导弹条约,让克林顿如此担心呢?

说白了,这个条约就是制约苏联核武器的,现在是制约俄罗斯核武器的。就好比穷人和富人打架,双方都有枪;放下枪当然对富人有利。

富人都很惜命,吵架时就说好:咱们都把枪放下再吵。但穷人不干,就是要端着枪:你再逼我,我就开枪,大家都别活。

总之,普京的喜怒不形于色让喜欢笑里藏刀的克林顿无所适从。他在自传里写到:

莫斯科的风向变了,普京是一个极其的强硬人,他的眼神告诉你,这是个很麻烦的对手。

小布什和普京的短暂友谊

2001年1月,小布什上台。他和他父亲老布什一样,都是军人出身,所以,对于普京的强硬与冷静,作为军人都有一种引为知音的感觉。

在后来的接触中,两人都互有好感,小布什说:普京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普京则是这样说小布什的:他是一个博学的人,非常能干、善于交流。

2001年9月,美国发生了“911事件”,普京是第一个打电话给小布什的,还同意小布什进入中亚建立基地。

这通电话让小布什感动得热泪盈眶,两人关系迅速升温。

当然,这都是在美国有绝对主导权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情;也是在普京下决心靠近西方、融入欧洲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情。

2001年,普京制定政策,规定俄罗斯514家战略企业、549家战略股份公司绝对不能卖给外资;还规定国家的电力、天然气、石油、铁路等,国内的寡头都不能碰。

这一下让俄罗斯的金融寡头傻眼了,因为这些都是最值钱、利润最高的行业;

这也让美国不痛快,明显的,美国不是要向俄罗斯输入麦当劳,而是要掌握这些俄罗斯命脉才行。

2002年,普京在国内大力反腐,一大批俄罗斯腐败高官被抓;这些高官已经腐败多年,抓他们表面上是腐败,实际上是为什么,美国的CIA清楚得要命。

这些铺垫做好之后,2003年开始,普京抓那些金融寡头了。

一时间,俄罗斯金融寡头们被搞得鸡飞狗跳;这些家伙要么丢掉国内资产,跑到欧美躲起来,要么在国内瑟瑟发抖。

一连串的动作,让美国意识到:俄罗斯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已经被美国扼住喉咙。

相反,普京正带领俄罗斯逐渐强大;下一步,天时地利合适,俄罗斯必然会和美国争夺欧洲。

小布什和普京私人关系再好,在政治上也要有所表态。2003年6月,小布什访问波兰之后才访问俄罗斯,这明显是政治行为,是在恶心俄罗斯。

访问俄罗斯是早就商定的,访问波兰是临时起意。美国人喜欢玩这种小把戏,看起来无伤大雅,你要计较说明你小心眼;但是俄罗斯和波兰的关系,俄罗斯怎么不生气?

接着,小布什又访问了拉脱维亚、格鲁吉亚,鉴于这两个地方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这些都是打脸俄罗斯的行为。

两国关系迅速变差,两个私人关系不错的总统互相开撕:普京说小布什是一个战争贩子;小布什说普京是一个冷血的沙皇。

2008年,世界变化非常之大。中国举办了一届空前成功的奥运会;而小布什和普京的友谊也在这一年彻底崩塌。

这一年,小布什两个任期结束,普京也在五月份不再当总统。

“普京是一个冷酷而且顽固的老头。”这是奥巴马对普京的评价。

奥巴马上台了,他要面对的是有点亲西方的梅德韦杰夫,普京干总理去了;这让美国不好对俄罗斯下手:怎么地也得观察梅德韦杰夫一下吧。

所以,在奥巴马的第一个任期中,美国在偷偷观察俄罗斯,看俄罗斯政策是不是有什么改变;即使梅德韦杰夫在前一个任期不好改变,不还有第二个任期吗?

谁知道,到2012年5月,梅德韦杰夫和普京换了回来:普京又当总统,梅德韦杰夫当总理去了。

刚刚回到总统位置的普京,就强硬应对2011年爆发的叙利亚内战;而刚刚进入第二任期的奥巴马,不得不与普京针锋相对。

俄美之间的矛盾,两国的对抗关系,这时候起从台面下窜到了台面上。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美国下决心给俄罗斯挖“坑”了,还是个“大大的坑”,所以需要的时间就长一点。这个“坑”就是在乌克兰。

2013年,乌克兰围绕“加入欧盟、加入北约”发生了许多的游行示威,发展到2014年2月,直接变成“第二次橙色革命”,亲俄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

谁都知道,这背后有美国的影子,甚至就是美国指导干的;那个叫“纽兰”的女的,一直在乌克兰指导反政府活动。

俄罗斯也不甘示弱,一方面直接运用神诡手段,把克里米亚半岛收回了;另一方面,把军队布置在俄乌边境,稍有不慎,战争就会爆发。

这时候发生战争,美国将没法收拾。因为乌克兰基本没有任何抵抗能力,除非美国自己亲自下场,或者北约直接干预。那样的话,就是世界大战了。

虽然“俄乌战争”是一场“预定”的战争,但战争不能在这个时候发生,因为西方没准备好。

所以,和普京关系亲密的默克尔和代表欧洲力量的法国总统奥朗德联袂出现,斡旋俄乌问题。

2014年,随着“明斯克协议”的签订,这场预定的战争按照美西方的意思被暂停了。

现在,俄乌战争打响,已经退出政坛的默克尔说出实话:当时就是为了给乌克兰赢得时间,才签订“明斯克协议”的。

“普京是一个冷酷而且顽固的老头。”这是奥巴马对普京的评价。

乌克兰也利用2014~2022年这一时间段,在美国和北约的帮助下,开始武装军队、储备武器弹药。

所谓的“明斯克协议”,实际从未执行。

美国不但利用这段时间武装乌克兰,还和欧盟协调,准备在战争开始后,对俄罗斯进行什么样的“极限制裁”,其最高目标,是达到“催化俄罗斯的政权更迭”。

制裁的目的就如拜登所说的那样,实现“ruble to rubble”(卢布变成废布)。

而制裁计划在2021年底就敲定的,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人,都参与了这些准备工作。

总之,2014年的变故,让美俄关系彻底闹掰。

既然闹掰了,普京也就没有任何顾忌,他先把克里米亚半岛拿到手;接着在2015年派兵到叙利亚,帮助巴沙尔扭转了战场形势,重新掌握主动权。

奥巴马心里这个气啊,但面对特工出身的普京,他一点办法没有。

2016年在杭州的“G20峰会”上,他和普京相见,真的就如“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普京是一个冷酷而且顽固的老头。”这是奥巴马对普京的评价。

在解释他为什么和普京如此不睦时,奥巴马说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让希拉里很难选举。

至于这是不是真的,也只有普京知道。而后来当选的特朗普,和普京关系还是不错的,他非常敬佩普京。

但美国针对俄罗斯的战略,也没有因为特朗普而中断,只是在特朗普时期变得更加隐蔽一些。

我们姑且认为:这是美国的“太平洋策略”

拜登上台后,乌克兰的准备已经做好。

虽然从实际出发,拜登还是想把战争往后拖延;但准备战争的力量已经等不及了,他们要一举拿下俄罗斯。

“俄乌战争”打响后,一切如同预想的一样:各种极限制裁展开;各种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不断进行。

唯一与预想不一样的,是美国和欧洲高估了乌克兰的战斗能力,乌克兰在战场上没有顶住俄罗斯的进攻。

如果乌克兰在战场上顶住了俄罗斯的进攻,甚至有能力把战场迁移到克里米亚,这对美国就是战略性胜利;再配合制裁,俄罗斯“卢布变废布”成真,普京政权就危险了。

也就是说,美国给俄罗斯挖的“大坑”,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还是有点“小”了,装不下俄罗斯;俄罗斯的经济在一系列因素下,不但没倒下,还有一点变好的趋势。

但美国对俄罗斯的办法是成功的,他达到了几个目标:

首先,美国成功把俄罗斯与欧洲隔开;其次,美国让俄罗斯陷入到消耗战。

这种成功的策略,就是美国的“大西洋策略”;而对于中国,美国有一个欺骗性很大的“太平洋策略”:制造热点、酝酿热度,适时引爆战争。

只是目前,这个“策略”还在进行中,引爆战争的条件还不成熟。比如:韩国日本的武装还没做好;岛上的军事力量还不到位······

在这些都没做好的情况下,美国需要时间准备,就像2014年乌克兰问题上需要时间一样的道理。

所以,美国从“欺骗性战略”出发,还是要和东方大国把关系恢复一些;岛上“独”的氛围还是要淡一点;准备好的前菜“脱钩断链”还不能大鸣大放说出去;等等。

至于重要的内容,美国一点都不能让。

比如:售卖武器问题,美国就没有回应;坚决反对“独”的问题,美国还是模棱两可的“维持现状”;所谓的“对岛保证”,美国仍然模糊应对······

这些,都是将来引爆的“点”,美国怎么可能放弃?

不卖武器给岛上,那就没法武装岛上;如果说了“反对独”,一切都没法开展了,就像乌克兰问题,美国不说“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一样的道理。

美国能在太平洋复制大西洋的策略吗?显然不可能。因为大国就“稳定改善中美关系”,已经把话说清楚了:

一是要做出正确历史选择。中美到底是伙伴还是对手?是互利合作还是对立对抗?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美国不要以为我们不知道你怎么想的,是合作还是对抗,你们最好不要犯“颠覆性”错误)

二是要找到正确相处之道。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更是谁都无法承受的。正确的做法是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正确的办法是回到根本,也就是三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三是要开辟旧金山愿景。中美要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

(将来是美好的;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把分歧管控好,把合作搞起来,对谁都好)

至于立场嘛,下面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大家自己分析揣摩:

中国有必须维护的正当利益,有必须捍卫的原则立场,也有必须坚守的红线底线。

如果美方执意以竞争为名,围堵打压中国,中方将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所以,美国想在太平洋复制大西洋的策略,显然不可能成功。

亚洲不是欧洲,中国也不是俄罗斯······

0 阅读:32

战河过天下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