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趁休年假,回了一趟家,听我妈说:"发小回老家上班了,在幼儿园当老师,月薪3000不到,朝九晚五,周末双休"。
一个月按照20天工作日算,一天8小时,一个小时大概是18块多点,20不到。
"工资这么低,一个月除去开支,还能存点钱不"。
"工资是低,但至少可以把娃带在身边,还能上个班,挣点生活费还是可以的,也能存点钱"。
《小狗钱钱》里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决定存钱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是的,不管工资多少,只要想开始存钱,就一定能存到钱。
在当今这个环境,来源不容易,那就实行适当节流吧,为将来gap时间留足费用。
2025年,在不谈开源的前提下,一起坚持这10个不买,相信钱就会越存越多了。
钱不是省出来的,但存钱确实需要计划,需要从日常生活的习惯开始。
在这个处处都是消费陷阱的时代,只有守住自己的钱包,才有抵抗未来无常的底气。
02
1.凑单跟风的,不买
"这个你要不要买,凑个单"?
"行呀"。
虽然自己不暂时不需要,但为了方便同事凑单,就跟风一起购买了,结果买来自己也不爱吃,放着放着就过期了。
没办法,过期了只能扔掉,妥妥的心疼我白花花的钱。
2.短期用不到的不买
最近进了一个群,里面会分享一些实惠的东西,看到群里的小伙伴都在下单囤着留着用,价钱真的很划算。
说实话,点开链接几次,都想下单,可是又冷静想了下,问自己"这个短期自己会去用"?
答案是否定时,我就果断把链接删除了,眼不见为净,就不会冲动去下单购买了。
3.功能重复的不买
有个同事,家里煎炸炖煮蒸样样俱全,结果最常用的是电磁炉配炒锅,其他压根用不上,还占据厨房空间。
还不如学习开发一物多用的功能,比如养生壶可以烧开水,煮花茶,煮奶茶、炖银耳等,甚至有人还拿来煮泡面和炖汤都行。
2025年攒钱新思路——把现有物品开发到极致,比买新的更酷。
4.情绪消费的不买
今天心情不好,去大吃一顿;今天加班太累了,去犒劳下自己。
生活压力大,总想用买买买来缓解一下,让自己找到一点快感。
可是情绪是暂时的,账单是永恒的。
买买买只能缓解不开心,问题根源还是要靠自己去真正解决掉。
相比于散步、写作、给自己独处的时间……这样治愈自己的方式我更喜欢,因为不花钱的治愈,才能更长久。
5.耗时耗钱耗力养护的不买
有个同事看到别人去买了隐形眼镜,觉得挺好的,自己也去买了一副来戴戴,可是她说"太麻烦了,要洗要摘,还要花时间护理,很麻烦"。
话里话外都是我这个非隐形的方便,隐形眼镜虽然小巧,让人看不出自己戴了眼镜,可是越小的东西想贴放在眼睛上,那肯定要花时间养护的。
所以,她后来又换回了框架式眼镜,只要随手一摘,用布擦洗就可以直接戴了,方便省事。
6.品牌溢价高的不买
有个朋友平时省吃俭用,但买的包包可都是大品牌,刚买来时,背到公司,让人一阵羡慕,可是没过多久,就腻歪了。
我整天带个十元左右的帆布包,装水杯,本子,平板,还能装雨伞,我喜欢容量大的,方便。
而一个大牌包包,装下手机,钥匙,小包纸巾就不错了,感觉也不实用。
我买东西很少买溢价特别严重的,不认识什么大品牌,也不感兴趣,自己也没有什么需要出入的场合。
况且,自己的价值不需要logo来证明。
钱都是辛苦赚的,真没必要为品牌溢价买单。
7.超出能力范围的不买
有人工资一般,可是买的包包可不便宜,结果一问,全是靠刷信用卡来提前消费,满足内心的虚荣心。
别看这些人表面风光,其实背后却很心酸,负债这种事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多,一年到头都在还钱的路上。
我是没有办过信用卡,目前也只是偶尔用花呗,因为我不喜欢超前消费满足自己,我喜欢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情,买东西也一样。
生活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兜底,千万不要透支未来。
8.廉价替代品的不买
有个网友说:"她买了一把便宜的伞,20元左右吧,结果还没用到两次就坏了"。
后来她买了一把99元的伞,竟然一直陪她度过了三四个雨季,真的挺耐用。
存钱不是买最便宜的,而是买最值得的。品质好的东西,虽贵一点,但用得久,也免去了频繁买东西的时间。
9.使用率低的不买
我家有个榨汁机,虽然也不贵,但买来估计就用过一次吧,后来就闲置了,纯属浪费钱。
那些使用频率低的,千万不要去买,买来不用,还占用空间。
10.冲动“小钱”的不买
直播间经常有一些秒杀,红包等噱头,像盲盒,9.9耳环,3.99太阳帽……这些虽然看起来小钱,但算笔账吓到我们:
每个月买3次9.9元小饰品=一年白扔356元;
每天一杯20奶茶=每年喝掉一部手机。
看吧,小钱也能聚沙成塔,积少成多,而我们把这些小钱省下来花在真正值得的好物上,按需购买,自己的生活会更自如淡定。
03
写在最后:
存钱真不是苦行僧修行。
当我们看着存款数字每月稳步上涨,比拆快递爽多了,内心便会多一份从容与淡定。
分享我最近看到一句喜欢的话:“你省下的不是钱,而是未来的星辰大海。”
愿你我都能在日常简单中遇见丰盛,在节制中拥抱自由,一起走向未来的新辰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