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85岁陈锡联:我虽然老了,但我还可以上前线

佳森聊过去 2023-08-27 02:14:01

1999年,当85岁的陈锡联在新闻中听到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消息,尤其是听到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时,他气愤的挥着拳头说:“虽然我老了,但我还可以上前线。”

陈锡联

战争年代,陈锡联是一员有勇有谋的战将,素有“二野赵子龙”、“小钢炮”之称,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看惯了地主恶霸以大欺小,残酷剥削,横行乡里的行径,因此小小年纪的他便具有正义感,于是,他立志从军,要为民除害。

自14岁参加革命,他从一名放马的小战士做起,之后打了太多的硬仗、恶仗、苦仗,一步步成长为威震一方的大将军,他为的是什么?为的不是自己的高官厚禄,为的是穷苦百姓不在受压迫,不在受欺负。

而如今,看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然以大欺小轰炸南联盟,最可恨的是竟然还炸了我国的大使馆,戎马一生的老将军怎能不气愤?

12岁杀恶霸,14岁投身革命,40岁荣膺上将,几十年戎马倥偬,老将军廉颇未老……

任红十师师长时的陈锡联

一、“妈,我要走了,当红军了”

1915 年1月4日,陈锡联出生于湖北黄安县高桥区(今红安县高桥镇)九龙乡陡山彭家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他在家中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

陈锡联3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四个孩子和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贫穷的家庭使陈锡联根本上不起学,家里也只能靠一亩薄田度日,等他稍稍长大,便开始给地主家放牛、干农活,地主婆每天会给他吃一些剩菜剩饭,此时的他正在长身体,根本吃不饱。

再加上家里人多,家里那一亩薄田收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因此,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总得向亲戚邻居借,待秋后打下粮食再还,有时实在揭不开锅,母亲就带着他出去讨饭。

陈锡联有一个远房叔叔,叫陈芝斌,曾做过保长,横行乡里,欺压穷人,是个乡霸。

有一天,母亲又带着陈锡联外出讨饭,被陈芝斌看见了。

他大为恼火,认为陈锡联的母亲丢了陈家的脸面,也丢了他的脸面,便骂骂咧咧的。

母亲忍不住还了几句嘴,陈芝斌恼羞成怒,便把陈锡联母亲毒打了一顿。

看着坐在地上哭泣的母亲,陈锡联愤怒地紧紧攥起拳头,压住心头的怒火,扶起母亲,说:“妈!不要哭!等我长大了去当兵,带人来报仇!”

1927年冬,轰轰烈烈的黄麻起义失败后,陈芝斌当上了当地反动组织“联庄会”的头目,不仅在乡里为非作歹,还给敌人通风报信,与共产党为敌。

当时正好是李先念领导当地革命斗争,他和当地党组织决定除掉陈芝斌。

一天夜晚,李先念亲自率领几名游击队员来到陈锡联家,对陈锡联母亲说:“我们要杀掉陈芝斌这个恶霸,为乡亲们除害!”

听说要杀掉陈芝斌,12岁的陈锡联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自告奋勇地说:“我来带路!”

陈锡联把李先念他们带到了陈芝斌的屋前,叫开了门。

李先念等人一拥而上,干脆利落地干掉了陈芝斌,还在他的门口贴了布告,历数陈芝斌的种种罪恶,警告那些与共产党为敌的人,陈芝斌的下场就是他们的下场!

1928年底至1929年初,鄂豫皖地区第一个红色根据地——黄(安)麻(城)光(山)革命根据地诞生了。

陈锡联想参加游击队,但当他把想要参加游击队的想法告知母亲后,母亲死活不同意:“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走了,家里怎么办?”

陈锡联说:“与其全家饿死,不如去参加游击队。跟着共产党走,兴许有一条出路。”

一天夜里,他趁母亲睡着后,跑到了游击队驻地

游击队的队长是徐海东,副队长是詹才芳。

陈锡联早年便认识詹才芳,于是找到他,说自己要参军。

詹才芳问他:“参军要打仗,打仗要流血要死人,你不怕?”

陈锡联大声说:“不怕。”

1929年4月,游击队正式编入红军。

由于是偷偷从家里跑出来的,陈锡联抽空回家和母亲告别,母亲看见陈锡联穿着军服,悲喜交加。

陈锡联对母亲说:“妈,我要走了,当红军了。”

母亲知道拦不住,轻声说:“由你去吧!”

这一年,陈锡联14岁。

红军时期,陈锡联英勇善战,从一名红小兵一路成长为红军师长,成为一名年轻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夜袭阳明堡(绘画)

二、22岁率部“夜袭阳明堡”,一战成名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陈锡联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团长,时年22岁。

10月上旬,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陈锡联奉师长刘伯承的命令,率769团在代县、崞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任务。

10月中旬,陈锡联通过侦察发现不断有大量日军飞机从阳明堡方向轮番起飞,轰炸忻口国民党军防御阵地。

他判断机场就在阳明堡周围,于是带着第2营营长孔庆德、第3营营长赵崇德,爬到滹沱河南岸的一个山头上观察。

通过侦查发现,机场位置在阳明堡镇以南,机场里准备起飞的飞机正在加油、装弹。

刚刚降落的飞机则由汽车牵引到停机坪的一角检修,机场里活动的人员并不多,周围设有铁丝网并构有简单防御工事。

随后,他们又设法找到阳明堡附近的群众进行了解,证实机场守卫兵力不强,警卫分队和地勤人员只有200人左右,但阳明堡镇驻有不少敌人。

据此,陈锡联决定夜袭机场。

10月19日夜晚,陈锡联下达作战命令,所有参战人员一律轻装上阵,战士们悄无声息地疾速前进。

1营、2营在指定位置作好了外围作战准备,3营在营长赵崇德的带领下,果敢地扑向敌机群,将准备好的手榴弹一捆捆地塞进日军飞机机舱,一架架飞机顿时爆炸起火。

当日军纠集兵力反扑时,八路军指战员又与日军在机场展开肉搏战,在激战中,赵崇德不幸牺牲。

整个战斗不到1小时,却彻底地击毁敌机24架。

阳明堡战斗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太行山,当地民众传唱一首歌谣说:

万里长城万里长,雁门关下古战场,阳明堡里一把火,鬼子飞机全烧光。

这一仗还毙、伤日军警卫队100余人。

战后,陈锡联用电台向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师长刘伯承、政委张浩作了报告。

朱德听后很高兴,刘伯承连声称赞:“769团打得漂亮!”

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机场大获全胜的消息不胫而走。

国民党根本不相信八路军会取得夜袭机场的胜利,为了查清事实,国民党军飞机从太原飞到了阳明堡上空侦察,发现敌机场果真一片狼藉,这才相信传出的消息是真的。

阳明堡战斗创造了以步兵击毁大量敌机的光辉战例,取得了129师出师抗日的首战胜利,使日军在晋北战场一度失去空中优势,大大缓解了忻口前线中国军队受到敌军的空中压力,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战热情,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

一天,129师政委邓小平找陈锡联谈话,见面第一句就是:“你陈锡联能打仗,是个将才!”

因为夜袭阳明堡机场,毛泽东也从此记住了“陈锡联”这个名字。

此后,陈锡联在抗日战场上屡立奇功,面对日、伪、顽的重重围困,他毫不畏惧,硬是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连阎锡山都说:“陈锡联不好惹,我这块‘老锡’还是不硬碰他那块‘陈锡’的好!”

解放战争中,30岁出头的陈锡联更是威震敌胆,战太行,打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渡淮河,战徐蚌,渡江直奔大西南,他率领的部队成为了一支名副其实的打不垮、拖不烂的钢铁部队。

陈锡联炮兵司令员委任状

三、建国后,毛主席亲点陈锡联为炮兵司令员

1950年初,中央军委决定组建炮兵,关于炮兵司令员的人选,毛主席幽默地说:“红四方面军有个陈锡联,外号叫‘小钢炮’,搞炮兵当然是内行!”

1950年4月,中央军委任命此时正在大西南重镇重庆大搞城市建设的市长陈锡联为炮兵司令员,此后,这一干就是9年。

陈锡联上任之初,正值朝鲜战争期间,陈锡联受命迅速大规模地组建和扩建炮兵部队。

随着炮兵部队源源不断地投入朝鲜战场,装备上敌优我劣的差距逐渐缩小,战场面貌大为改观。

在1952年朝鲜战场“秋季反击作战”中,志愿军步兵攻击敌1个连的阵地时,通常能得到8至10个炮兵连的火力支援。

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防御战役中,志愿军炮兵以强大的火力,支援、掩护步兵作战,打退敌数百次冲击,毁伤敌机数百架、火炮百余门,以及大量坦克、车辆等,毙伤敌2.5万余人,其中被志愿军炮火毙伤者达一半以上。

当年12月,毛主席特别指出:“今年秋季作战,我军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制胜的要素。”

毛主席的话是对陈锡联工作的最大认可,一个新生兵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这么大的成绩,可见陈锡联是下了大功夫的。

陈锡联所领导的炮兵不但在朝鲜战场上发威,在著名的“万炮轰金门”作战中,更是威震台湾海峡。

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时年40岁。

上将陈锡联

四、家风纯正,看淡生死名利

建国后,陈锡联一直身居高位,但他却从不为自己谋私利。

晚年离休后,他有一本精巧的记事册,摘录国内外重要新闻,字里行间心忧天下。

他非常痛恨腐败,只要见到报纸、电视或文件中揭露腐败的消息,一定会怒不可遏,或拍案而起,或愤愤不绝,最后幽默地道:“干了五毛钱(指腐败)的事,哪儿能瞒得过?”

陈锡联家的会客厅内,挂着毛泽东半身像。

自1973年他到北京后,一直挂了26年,他嘱咐家人:“谁也别想把它摘下来,除非我死了。”

陈锡联的一生艰苦朴素,他曾回忆红军过草地:“上是青天,下是草地。上午12时,可以把衣服脱光,打赤膊;一到傍晚,草地落满白雪。偶遇豌豆苗地,前面走的人吃叶,中间走的人吃秆,后面走的人吃根。缺氧啊,身体不好的人,起先看他走得好好的,接着就晃荡起来……”

艰苦奋斗的经历让他看淡了生死名利。

陈锡联访苏参见活动

陈锡联将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建设事业,从没有半点儿怨言,但对家庭他却常怀愧疚。

他十几岁离家参加革命,留下母亲孤苦无依,靠乞讨为生。

1931年底,在围攻黄安时,陈锡联和母亲曾意外地见了一次面,当时母亲正在往前线送饭。

母子重逢,本来有很多话要说,但是由于各自都有任务,匆匆分开了,此后直到1947年才再次相见。

当时,陈锡联已担任第三纵队司令员,随军南下路过黄安境内,匆匆探母,此时距离母子分离已近20年。

母亲对他说:“快20年啊,我是一天一天掰着手指头算过来的,一年一年受的苦还能记清。你走后,家里被国民党抄了,房子也烧了,你娘四处要饭哟……”

据说有一次李先念派人去陈锡联家看望她,在路上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讨饭妇人,便上前问道:“陈锡联的家在哪儿?”

妇人表情害怕,问找他有什么事,当说出事情后,老妇激动得说:“我就是陈锡联的娘啊!”

这次相见陈锡联安慰母亲说:“现在大军南下,马上就要解放全中国,苦日子要到头了。”

由于部队要出发,陈锡联只能跟母亲告别。

临别时,他问母亲还有什么要求,母亲坚定地说:“看到你,我就放心了,什么也不要,只要部队早点儿解放我们,过上太平的日子!”

1953年,母亲去世,此时陈锡联已经是解放军炮兵司令员,他立即回去料理后事。

母亲的墓碑立在一个山坡上,从坡上可以看到家中老屋。

陈锡联对子女说:“小时候给地主放牛,不让我回家,我就在这儿看我娘。”

由于公事繁忙,陈锡联急匆匆地回到北京。

晚年想起母亲时,他老泪纵横地说:“我可以说是忠臣,但不是孝子啊!”

时任重庆市长时的陈锡联

陈锡联一辈子没为子女的事向组织开过口,他对子女说:“你们是我的子女,也是组织上的人,你们有多大本事干多大的事儿,依靠组织吧!”

他的言传身教,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家人,而且教育了广大官兵。

1963年1月,沈阳军区举行“雷锋班”命名大会,时任军区司令员的陈锡联参加大会时,看见一个士兵满脸悲凄,低头不语,于是问军区工程兵部主任王良太:“这个低头的战士是?”

王良太回答道:“司令员,他是撞死雷锋的乔安山,刚从禁闭室出来。”

陈锡联一手握乔安山的手,一手拍他的肩,说:“小伙子,抬起头来!不要背包袱。要像你的雷锋班长那样,好好开车,好好做人!”

晚年陈锡联

1999年6月10日,陈锡联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同年12月11日,中央军委对其做出评价:“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他以共产党人特有的大智大勇,敢打善打硬仗、恶仗,常能出奇制胜,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4 阅读:140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