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场生物安全,车辆消毒池,进场物资管控,疫病传入阻断

小楚养殖 2025-02-22 12:56:52

水貂场生物安全:车辆消毒池、进场物资管控与疫病传入阻断

水貂是一种小型的哺乳动物,在养殖领域具有独特的意义。水貂的皮毛十分珍贵,其毛色丰富多样,比如有黑色、白色、棕色等,毛皮制品备受消费者喜爱,在皮草市场上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不过,水貂养殖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生物安全方面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我们先来说说车辆消毒池这一点。想象一下,一个水貂养殖场,每天都有各种车辆进进出出。比如,送饲料的车、运输水貂幼崽去交易的车等等。我的朋友在东北的一个水貂养殖场工作,那可是个地广人稀但冬天气温极低的地方。他跟我说,之前因为没有重视车辆消毒,一辆外来的运货车带来了一些病菌。那时候,养殖场里有好多家水貂开始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像打蔫、不怎么吃东西。这可把他愁坏了,毕竟水貂养殖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车辆消毒池就像是养殖场的第一道防线。

每天不管是晴天还是下雪天,车辆进来之前都必须在消毒池里好好地泡一泡。对于经常进出运输饲料的车辆,最好一天消毒两次。如果是运输水貂或者水貂产品的车,进养殖场之前就要全面消毒,车身上可不能残留一点病菌。这消毒池的消毒液也得经常换,比如半个月就得换一次。时间久了,消毒效果就大打折扣。而且不同季节也有讲究,在北方的冬季,消毒液可能会因为低温结冰,这时候就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比如给消毒池加个小型的加热设备,保证消毒液能正常发挥作用。

再谈谈进场物资管控。就拿饲料来说吧,在南方湿润地区的水貂养殖场,饲料保存不好就容易发霉变质。我有个网友在一个南方水貂养殖场帮忙,他说有一回因为仓库没做好防潮措施,一批新进的饲料部分发霉了。他用这些饲料喂了水貂后,一些水貂就拉肚子,身体变得很虚弱。除了饲料,还有药品、设备等物资。从外面购买的物品,在进入养殖场之前,要仔细检查包装有没有破损。如果有破损,哪怕看起来里面的东西没什么问题,也最好先不要拿进去。像药品,得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保没有过期。设备的零部件也要进行检查。对于那些不能在当天就用掉的物资,要找个专门的、干净且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比如北方的木屋,密封性较好,用来存放物资就很不错。存放物资的时间也有规定,像一些易变质的药品,最多只能存放三个月,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还没用,就不能再用了。

还有就是疫病传入阻断方面。水貂和其他养殖动物一样,很容易受到疫病的威胁。就拿犬瘟热来说吧,这种病不仅犬类会被传染,水貂也很容易感染。在一些小型的水貂养殖场,因为养殖户觉得疫病不太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就疏忽了防范。比如一个位于山东聊城的小养殖场,场主是个老养殖户了,在当地也有一定的名气。他一直觉得自己养殖技术不错,对疫病防控就不那么上心。结果,邻村的养殖场有家养的水貂感染了犬瘟热,然后他就遭受了巨大损失。因为他没有做好隔离措施,养殖中的水貂和那些有问题的水貂接触过。所以啊,一旦发现有疫病疑似情况的水貂或者养殖场,我们要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并且要配合他们做好隔离工作。在隔离的时候,要把有问题的水貂单独放在一个干净、通风、温暖的小房间里。如果是冬季,在北方就要做好保暖,像给小房间的地面铺上厚厚的干草;如果是夏季,南方天气炎热,就要做好降温,例如在房间里放个电扇。对于那些已经被确诊感染疫病的水貂,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比如无害化处理。

咱们再说说绿植的事儿。在水貂场上周围的绿植选择也有讲究。绿萝这种常见的绿植,在北方的干燥环境里就长得不太好,因为北方降水少,湿度低,绿萝很容易叶子发黄。而在南方湿润的环境里,绿萝就长得郁郁葱葱的。虎皮兰就很适合北方养殖场,在干冷的冬天也不怕冷,而且它能净化空气。还有薄荷,在南方湿热的环境里,生长得特别旺盛,薄荷有股清凉的味道,在夏天能给养殖场带来一丝凉意。再看文竹,在北方有暖气的房间里能长得很不错,但是到了南方湿热环境下,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就容易生虫。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实际的养殖案例。在河北的一个水貂养殖场,这个养殖场规模还挺大的。老板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注重了车辆消毒池和进场物资管控这两方面。他的车辆消毒池每天都认真维护,消毒液的浓度、更换时间都严格遵守规定。进场物资也都检查得非常仔细。有一年,周边有一个养殖场暴发了水貂传染病。当时大家都很担心这个河北的养殖场也会被牵连。可是,因为这个养殖场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在经过三个月的疫情高发期后,他们家的水貂依然安然无恙。但是,他在疫病传入阻断方面差点儿没做好。有个养殖户朋友的小型水貂养殖场在他隔壁,那个养殖户有只水貂突然生病了,但是还没来得及确诊就死了。这个河北养殖场的老板当时没在意,因为觉得可能是小问题。结果过了几天,发现自己的水貂也开始有类似的症状。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对,赶紧隔离并上报。所幸发现得还算及时,经过处理后,把损失降到了最小。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水貂场生物安全真的是非常重要。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如何能让这些生物安全措施更加科学、高效呢?这也是我们养殖户们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