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混养,茭白田新模式,亩产增收三千,江南案例

小楚养殖 2025-02-22 15:20:45

小龙虾混养,茭白田新模式,亩产增收三千,江南案例

在江南这片水乡之地,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产养殖经验。小龙虾大家都很熟悉,它肉质鲜美,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经济价值挺高。现在江南有些地方有一种茭白田混养小龙虾的新模式。这种模式里,亩产能增收三千块左右,那可真是个不错的增收办法。

先说说以前养殖的痛点吧。就说莲藕塘养殖,莲藕长得好对水质要求很高,水温一高,病害就容易来。而且莲藕采挖费人工,成本不低呢。像我老家江西有个养殖户老李,以前就种莲藕,辛苦大半年,除去成本,赚不了多少。他天天愁怎么提高收益。

那茭白田混养小龙虾就不一样啦。江南这边水域条件好,水质比较温润,很适合这种模式。就拿浙江嘉兴的一个养殖场来说,那片茭白田面积可不小。养殖场老板老陈跟我说,刚开始他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他说,当时看到别人搞这个有点成功,就想自己在江南这块水乡试试。

在这江南茭白田里混养小龙虾,小龙虾可有自己的优势。小龙虾繁殖能力挺强的。它适应性广,在南北各地都有养殖。但在江南潮湿温暖的气候下,小龙虾长得更快。像在湖南这种相对干冷的北方地区,冬季时间长,养殖小龙虾就得考虑保暖啥的,成本高不少。江南就不同,冬天温度合适,小龙虾活动方便。

在茭白田里,还有绿植呢。不同的绿植有不同的作用。像菱角和芡实,这两种都是水生植物。菱角个头比较大,角也比较硬,味道香甜。芡实呢,果实外面有层硬壳,像个小刺球,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和水葫芦比起来,水葫芦繁殖太疯狂,控制不好就铺满水面了。菱角和芡实就不会这样。

老陈的茭白田里,除了种茭白,还种了菱角。他说,茭白植株有点高,能给小龙虾提供躲雨、乘凉的地方。小龙虾游来游去,还能吃掉茭白田里的一些害虫和杂草,就像个小卫士。2个月前,小龙虾苗一放进去,就看它们在水里活蹦乱跳的。

刚开始的时候,老陈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第一年,他就发现水温对小龙虾生长影响大。夏天的时候,水温一高,小龙虾就有点躁动。他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产量,就赶紧给茭白田周围挖了些浅沟,让水能循环,降温效果还不错。

第一年的收获就很让人惊喜。原本只种茭白的田,亩产茭白能有1000斤的样子,收入一般。自从混养了小龙虾,茭白亩产没降,小龙虾每亩还收了1500斤左右。按市场价格卖掉,这额外的一万多块就到手了。这一算下来,亩产增收可不止三千块。

在养殖过程中,老陈还发现不同品种的水生植物搭配也有讲究。比如慈姑和荸荠这俩,慈姑叶子宽大,荸荠长得像个地下球。它们和茭白、菱角一块儿种,整个田里的生态就更丰富了。小龙虾在里面有更多地方可藏,吃的选择也多了。

3年时间,老陈靠着这茭白田混养小龙虾,收入大幅增加。他还在村里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带动了不少村民一起搞。江西的邻村老张,以前也愁怎么种田赚钱,来跟老陈学习后,也搞起了这种混养模式。

不过这里面也有南北差异的影响。北方有些地方干旱少雨,土壤肥力和水源情况跟江南不一样。要是想搞茭白田混养小龙虾,就得考虑找合适的地方,水源得相对稳定。而且北方的养殖时间受季节限制更大,不像江南几乎全年都能有合适的气候。

像在江苏的一些村庄,也有不少人开始尝试这种模式。有个养殖户老赵,他说刚开始的时候,担心南方的小龙虾品种到北方不适应。他就和南方的养殖户交流,又自己做了不少试验。比如在小龙虾苗的选择上,他发现南方的一些早熟品种拿到北方,稍微调整下养殖方式,也能生长得不错。

在茭白田混养小龙虾的过程中,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关注点。春天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水位,让水温和水质适合茭白和小龙虾生长。夏天的时候,要防范暴雨,防止水漫过田埂,淹了茭白和小龙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既要收茭白,也要捕龙虾。冬天虽然不怎么收获,但也要做好田间的保养。

老陈说,他这些年积累了不少经验。他发现小龙虾对水质的要求,不同生长阶段也不一样。苗期的时候,水质要更清爽些,水里的小生物多一点方便小龙虾吃。等到长大一点,对水质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但还得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含氧量。

再说回老张在江西邻村的养殖情况。江西的气候有时候会比较潮湿,老张的田里偶尔会长一些霉菌。他就向老陈请教,老陈告诉他要注意通风,在田埂上撒一些天然的防霉药粉。这些药粉都是用江南常见的草药制成的,既能防虫又能防霉。

那这些不同的水生植物混养,又有什么好处呢?除了给小龙虾提供环境和食物,对水质也有调节作用。像菱角的根系能吸收水里多余的养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芡实的叶子和茎在水里能挡住一部分阳光直射,避免水温升得太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种模式的优势。像浙江的很多养殖场,还在不断探索如何进一步优化。他们在茭白田里加入了更多种类的水生植物,比如芡实的不同品种。还尝试不同的小龙虾养殖密度。发现原来密养的话,小龙虾容易互相争斗,受伤生病。适当降低密度后,小龙虾的生长速度更快,成活率也提高了。

再看湖南的一些乡村,虽然那里冬季较长,但在夏秋季节也有不少人尝试茭白田混养小龙虾。他们发现,夏季高温的时候,在茭白田里放一些水葫芦也不是完全不行。只要控制好数量,就能在高温时给小龙虾提供遮阳的地方,同时又不会破坏整个生态环境。

老陈这几年虽然成功了,但他还是不断学习。他知道科技发展得快,说不定以后有什么新的技术能让产量更高,品质更好。他经常参加一些农业科技讲座,和专家交流。他发现有些新的水质检测技术,能够更精准地知道水里缺乏什么元素,然后及时补充。

对于这种新的养殖模式,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比如未来遇到恶劣的气候条件,怎么更好地保护茭白和小龙虾呢?是靠传统的防洪排水措施,还是有新的科技手段?还有就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市场会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呢?这些都是养殖户们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而且不同品种的绿植在这个生态系统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比如说,菱角和芡实在夏季高温和冬季耐寒方面就有差异。菱角在夏季可能会因为高温而生长速度减缓,但芡实就相对来说受高温影响小一些。冬季的时候,菱角可能会停止生长,芡实却能保持一定的活力。

这茭白田混养小龙虾的新模式,在江南这片土地上不断发展和探索。它不仅让养殖户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乡村变得更加有生机。那这种模式能不能进一步推广到更多地方呢?不同地方的环境差异又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呢?这些都需要更多的养殖者去探索和实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