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何能撑三百年?没宗室,没外戚,也没太监作乱

百年战争录 2025-02-19 13:35:51

咱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大多像流星,一闪而过,能活过三百年的那可不多。宋朝就是其中一个,虽说分成了北宋和南宋,但这俩本质上还是一家。为啥这么说呢?

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父子被金人一锅端,宋高宗成了漏网之鱼。他在一帮大臣拥戴下继位,身边的李纲、黄潜善这些人,可都是宋钦宗时期的老臣。而且南宋朝廷内外的制度,基本是从北宋继承过来的,顶多在一些细节上有点小变化。就好比左右相制度,北宋有了雏形,南宋正式搞起来了。从顶层设计到经济基础,南宋都是接着北宋来的。再加上宋高宗是宋徽宗的亲儿子,金国一开始想灭了南宋,但绍兴和议后,也不得不承认宋高宗的统治。所以说,南宋就是北宋法统的继承者,和西汉、东汉那种情况可不一样。王莽篡权的时候,西汉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刘秀那是重新打天下建立的东汉,而且东西汉在制度和经济上差别很大,根本就是两个独立的王朝。

说完南北宋的关系,咱再聊聊宋朝为啥能享国三百年。在封建王朝里,宗室、外戚、宦官这三股势力,对王朝的影响可不小。西汉从一开始外戚就掌权,东汉更不用说了,外戚专权那是家常便饭。西晋直接毁在宗室之乱上,唐朝后期宦官嚣张到能废立皇帝,元朝宗室篡位不断,国祚不到百年就换了十一个皇帝,明朝庞大的宗室把财政都拖垮了,还有那几个厉害的宦官,都是皇帝用来和文官争权的。

宋朝在这方面,那可算是下了不少功夫。先说宗室制度,宗室是拱卫皇室的,但重用不行,不管也不行。曹魏不管宗室,结果亡国了;西晋重用宗室,闹了个八王之乱。宋朝就想了个办法,“优之以爵禄,而不责以事权”,给宗室子弟高官厚禄,但实权免谈。就说爵位,宋朝宗室可不是一开始就封王的,得从节度使慢慢往上熬,最后才能封亲王。而且袭爵也有讲究,宋太宗规定王爵子嗣不能直接袭爵,得慢慢混资历。到了宋神宗时期,宗室人数太多,开销太大,宋神宗就规定五服之外的子孙不授官,但可以参加科举。不过,就算做了官,也有很多限制,不能在河北、河东、陕西、四川任职,也不能当带兵的武官和宰相。两宋三百年,只有宋太宗八世孙赵汝愚当过宰相,还没多久就被贬了。宋神宗为了加强皇权,封了几个世袭罔替的爵位,像嗣濮王、安定郡王,南宋也学这招,又封了几个。三百年就五个世袭罔替的宗室爵位,这防范力度可见一斑。

宋朝这么防着宗室,不怕像曹魏那样吗?人家有办法,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宋朝士大夫经历了五代乱世,知道兵权厉害。宋初就打压武将,拉拢底层士大夫。宋太宗扩大科举规模,宋真宗搞了糊名制和誊写制,让科举更公平。读书做官成了风气,“好男不当兵”“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话就是那时候传开的。士大夫成了统治基础,子孙想做官也得科举,这样就避免了因为防范宗室导致皇权旁落。

外戚方面,宋朝也吸取了前朝教训。后妃垂帘听政的时候,没出现东汉那种外戚夺权的情况。一来后妃大多守规矩,二来士大夫会用祖宗之法限制垂帘权力。宋朝给外戚高官厚禄,但不给实权。外戚能恩补,升迁快,能做到节度使,但这些官都是光拿俸禄没实职。外戚不能当监司、郡守,在朝廷也不能当亲近皇帝的侍从官,更不能在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任职,形成了外戚不可拜相的规矩。不过南宋后期出了韩侂胄和贾似道这两个外戚权相,但后世不咋把他们当外戚看,毕竟他们没谋反。

宦官问题上,宋太祖一继位就开始防范。北宋前期,后宫宦官就五十来个,掀不起风浪。还规定宦官三十岁后能收养子,解决“传承”问题,防止结党。宋朝给宦官专门设了官阶,一般升到东头供奉官就到头了。宦官不许拟诏、议政、举荐大臣,不许和大臣结交。虽然有些亲信宦官会被皇帝派出去办事,但不能干预地方公事。而且宦官到一定年资得外放做官,防止他们靠资历搞事。虽说这个制度后来有点被破坏,但一定年限出宫的制度还在。宋朝的宦官有能力还能领兵作战,不过京城禁军他们可不能碰。宋高宗因为童贯出征不力,直接规定南宋宦官不许带兵,不许和武将交往。

宋朝靠着这些办法,让宗室、外戚、宦官都安分守己,皇权稳固,熬死了辽国、金国和西夏。不过,王朝后期土地兼并、腐败昏庸这些问题也不少,再加上外敌压力,南宋最后还是走向了灭亡。

0 阅读:24
评论列表
  • 2025-02-22 09:08

    尼玛!奸臣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