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的殉葬风波: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浩瀚史迹 2022-01-10 18:41:13

当初秦襄公凭借着勤王周天子的功劳,受封为诸侯,并且被赐予岐山以西的广袤土地。只是岐山以西的土地大多被各种各样的戎人部落占据,想要获得这些地盘,确实不容易。

虽然获取岐山以西的地盘不容易,但是秦国人并不沮丧,他们凭借着手中的刀剑奋战百余年,终于让秦国成为中原西方首屈一指的大国。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即位。此时秦国国力已经超过大多数中原国家,秦穆公不由得觊觎中原的繁华之地。

不过中原之地的人们不同于西方的戎人,他们还讲礼制,讲道德。如果秦国贸然介入中原诸侯的兼并之战,怕是会引来诸侯的群起而攻。于是秦穆公便想借助邻国晋国的影响力慢慢介入中原的诸侯之争。

晋国此时在晋献公的治理下,国力强盛,秦国不如。秦穆公就向晋献公求亲,以亲近两国的关系,晋献公就把女儿嫁给了秦穆公。于是,秦穆公就成为了晋国的女婿,开始进入中原诸侯的视野。

秦穆公的第一步达成,接下来就该树立仁德之名,以求得中原诸侯的认可和信任。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其夫人骊姬引起的动乱开始爆发。晋国的两任新君连君位都没坐热就被权臣里克杀死了。

秦穆公发现树立仁德之名以及获取实际利益的时机已经来到。于是秦穆公便联络晋国在外流亡的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以帮助他们成为晋国国君为条件要他们割让晋国的河西之地给秦国。公子重耳拒绝了,公子夷吾同意了。秦穆公便帮助公子夷吾成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后便对秦穆公翻脸,拒绝割让晋国的河西之地给秦国。秦穆公对此只能自吞苦果,毕竟与晋惠公达成的协议本来就不符合仁德,别到时候河西之地没得到,还失去了稳定邻国的好名声。

没过两年秦穆公的机会又来了。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求助。秦穆公不以晋惠公的背信为忤,仍然运送粮食借给晋国,以获取仁德的名声。

两年后,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求助。晋国非但不借粮给秦国,反而趁秦国饥荒进攻秦国。

由于晋惠公对秦国的背信弃义和忘恩负义,晋军的数量虽然多于秦军,但是士气很低,相反秦军却士气高昂。于是晋军一败再败,最后连晋惠公都被秦国俘虏。

此次一战,秦国不仅在中原诸侯中立起了威名,还以放回晋惠公为条件获取了当初晋惠公答应割让给秦国的地盘。秦穆公此战可谓是名利双收。

晋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国内贵族对晋惠公越来越不满。晋惠公本人也因为这一战身心俱疲,没过几年就去世了。在秦国作为质子的晋国太子圉则偷跑回晋国继承君位,史称晋怀公。

秦国对晋国太子圉的偷跑行为非常不满,恰好晋国国内贵族对于新君晋怀公也不大喜欢。秦穆公就帮助正在诸国流亡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到晋国取代晋怀公成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后励精图治,外求诸侯信任,内安贵族百姓,秦穆公竟再没有插手晋国政治的时候,倒是跟着晋文公在城濮打败楚军好好露了一把脸。

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称霸中原后,邀请秦穆公一起去教训顺从于楚国的郑国。秦穆公终于等到了插手中原诸侯的时候。于是秦穆公在和郑国达成协议后便撇下晋军,独自退军了。晋文公出于秦穆公之前对他的帮助就没有计较秦穆公的退军,但是两国之间的关系也至此也宣告破裂。

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觉得秦国已经可以开始争取中原诸侯的霸权,就派兵进攻郑国以作为对中原诸侯的试探。只是由于秦国离郑国确实太远,此次远征非但没有建功,反而在回军途中遭遇晋国伏击,全军覆没。

秦国此次战败宣告秦穆公进军中原野心的破灭。此后秦国虽然和晋国打了几仗,但目的只是为了报仇,秦国的精力已经放在征服西戎上。此后,秦国也确实在西边大肆扩张,可以称为中原西方的霸主国家。

如果秦穆公的事迹就此而至的话,他也算是个仁德明君,秦国也会被中原诸侯接纳。不过可惜秦穆公临死还做了件令国内外怨声载道的残忍之事,这件事就是要贵族贤臣殉葬。

秦穆公这件蠢事将当时普天之下的贵族都得罪完了,他生前苦心树立的仁德名声一朝付诸东流,秦国也因此受到中原贵族的抗拒,没能融入中原文化的主流。秦穆公的毕生所求,渐行渐远,不得不让人感叹他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0 阅读:595
评论列表
  • 2022-02-06 12:29

    秦国后来为什么能一统天下?这里面也有这回殉葬的功劳,如果不殉葬,秦国要么像三家分晋一样解体,要么就会像田代姜齐一样易主,小编随便看点历史就出来瞎发表文章。

  • 2022-01-17 16:19

    殉葬也不是完全不好 子幼母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