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料」中国睁看世界第一人-郭嵩焘

赫歇尔 2023-12-04 08:39:45

译自参考资料

John King Fairbank (1978).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Late Chʻing, 1800-1911, pt.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ummel, Arthur W. Sr., ed. (1943). "Kuo Sung-tao" .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Visit of the Chinese Ambassadors to Ipswich”, report in the “Ipswich Journal” July 3, 1877 ( Hong Kong Railway Society – P.A. Crush Chinese Railway Collection)

郭嵩焘(1818-1891),中国晚清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中国地方武装湘军创建者之一。郭先生是中国首位驻外使节,曾担任过驻英国和法国公使。郭与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位名人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与曾国藩、左宗棠都是亲家,其儿子娶了曾国藩的第四女,女儿则嫁给了左宗棠的侄子。然而,左宗棠曾逼迫郭嵩焘辞去广东巡抚的职位,这使得两人关系变得紧张,甚至郭至死都没有原谅左宗棠。

郭先生成为1860年代和1870年代中国洋务运动的重要成员,以倡导温和和平的外交政策而著称。郭成为第一位驻扎西方国家的清朝大臣,1877年至1879年,他担任清朝驻英国大使和驻法国大使,这是马嘉理事件(发生在1875年的一宗民间与外国人发生冲突的外交事件,该事件导致英国驻华公使馆特派书记翻译官马嘉里被杀,清政府签署中英《烟台条约》)后英国要求的一部分。

1877年,英国艺术家沃尔特·古德曼(Walter Goodman)受委托绘制了郭郭嵩焘的肖像画,当年在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展出,后来又在利物浦沃克美术馆展出。今天这幅画的下落不明,但英国私人收藏夹保留了当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下图)。

同年,郭嵩焘编写了《使西纪程》,表达了对西方政治制度的钦佩,郭写道:“欧洲诸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他们的政府和教育体系秩序井然、开明且有条理。”

1877年7月,郭嵩焘在担任驻英国公使期间,率使馆官员参观了伊普斯威奇工厂、蒸汽机车、铁路设备和其他工程产品的制造情况。郭嵩焘乘坐火车从伦敦到达伊普斯威奇,对英国的铁路系统表示深深的敬佩,表示两个小时的火车旅程在他自己的国家需要两三天的时间。

郭嵩焘自此成为中国铁路和其他现代工程发展的大力支持者,引起了保守派官员的愤怒,他们对他的陈述感到不满。1878年初,郭嵩焘被任命为驻法国公使(与英国任命同时)并移居巴黎。

1878年底,郭嵩焘奉命返回中国。在保守派的压力下,他的《使西纪程》被要求烧毁。回国后,郭嵩焘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于是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几乎退出了公共生活,将时间花在写作和任教上。

0 阅读: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