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江青前夫被任命为天津市市长,后来他多次求毛主席帮忙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09 10:57:55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平津战役眼看就要打赢了,毛主席这时候挑中了黄敬,让他去当天津的市长。要说起黄敬这个人啊,如果我们不去翻一翻历史书,还真不太清楚他究竟是个啥来历。

说起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会感到陌生,但他还有个不太为人知的名字——俞启威。到如今,许多人对这位曾经的市长依然知之甚少,其实,黄敬背后藏着不少令人惊讶的故事。

黄敬跟江青有过一段婚姻,这事儿千真万确。而且啊,他后来的老伴儿也是个响当当的领导人物。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就这么个“不凡”的家伙,以前还多次找毛主席帮忙呢。

【“天津来了一位市长:黄敬”】

黄敬老家在浙江,说到浙江,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那里出了不少当官的和文人墨客,黄敬也是其中一员。他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家族里一代又一代都是在朝廷做官的。

在这个复杂的世道里,黄敬可没像其他高官家的公子哥那样胡来一气,他也没被老一套的封建思想给带跑偏。他的脑袋瓜子挺新潮,看了不少深奥的哲学书,对里面的道理都挺有研究的。

所以,黄敬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憧憬,他拼尽全力,成功考上了山东的一所大学。到了大学,他亲自带头,组织学生搞起了爱国活动,还因此被大家选为那时候的学生头儿。

黄敬是个挺出色的革命家,遇到大事儿他能领头带着学生们搞活动,因此在学校里也算是个名人。在搞剧社排练那会儿,他碰到了李云鹤,可两人的感情没多久就没了下文。

1932年的时候,黄敬因为受哲学思想的影响挺深,就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挺有领导才能的,所以在青岛负责搞宣传工作。但没想到,他被一个叛徒给告密了,结果就被抓进监狱里了。

黄敬被关在牢里那会儿,敌人对他用了很多狠招逼他招供。但为了保护和他一起被抓的战友,当敌人审问他时,他一口咬定自己跟他们不认识。就这样,他的坚持让一些人得以提早脱身。

后来,黄敬总算是被救出来了,可那时候的他伤得不轻。因为长时间吃得不好,营养跟不上,他的身体是越来越差。所以,中央就提议,让他去上海好好养养伤,调理下身体。

黄敬生病那会儿,他可没闲着,一直都在努力学习。两年后,他成功考上了北京的学校,接着就一头扎进了革命事业,不光参与,还带头搞了不少当时很有名的爱国活动。

到北京的那天起,黄敬就开始忙活着抗日救亡的事儿,他这股子劲儿,在学生爱国运动里可算是闹出了大名堂。尽管那时候他还年轻得很,但已经是个挺有本事、挺老练的领头人了。

他二十五岁那年,就成了北平市委书记,这个位置,很多人到了这岁数想都不敢想。就在那一年,日本人开始全面侵华。抗战那会儿,黄敬干工作特别拼命,结果把自己给累垮了。

在我党奋斗的革命岁月里,黄敬真的付出了好多,以至于不得不多次休息调整。这都是因为他一直在组织里头挑大梁,担任领导的角色。每次给他的任务,他都能漂漂亮亮地完成。

解放战一打完,天津就迎来了新市长黄敬。黄敬到了天津后,立马挑起大梁,干起了市长的活儿。他时刻记得自己是个领导,得给大伙儿带好头,所以一直照着中央的政策来办事。

黄敬和当地的百姓走得很近,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他绞尽脑汁地想要成为百姓中的一员。没过多久,天津的经济状况和工厂生产都逐渐恢复了活力。

在天津那会儿,黄敬特别能吃苦,他老是亲自跑到下面,跟老百姓打交道,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为了让天津的老百姓过得好,为了让天津的经济重新振作起来,黄敬真是操碎了心,费尽了力气。

黄敬在天津的工作结束后,因为本事大,就被调到了国家规划委员会。在他二十多年的革命路上,黄敬同志一直都在忙活着,为革命事业拼尽全力,四处奔波。

真是命运弄人,他因为太过努力,身体终于被累垮了,最后还是走了。他出身富贵,本可以过得舒舒服服,但他却选择了为革命拼命。想想黄敬做的这些,真是让人既佩服又惋惜,他咋就这么早走了呢。

【“黄敬向毛主席求援”】

黄敬在天津工作期间,新中国爆出了第一桩超级大贪腐案,涉案金额大得让人咋舌。说起来,这俩犯事的官员可不简单,他们是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和张子善。

刘和张这两位老兄,在打仗那会儿可真是出了大名,敌人的各种狠招都使上了,他俩愣是一声没吭,那股子硬气劲儿,当时传得可广了。但说来也怪,等战乱一平,国家安稳下来,他俩却像变了个人,不再想着怎么往前奔,整天就琢磨着怎么享受,过得那叫一个奢侈。

以前天津有座挺有名的石家大院,算是那会儿天津最棒的宅子了。可刘、张他俩的办公室呢,又暗又小,所以他们就挪窝了,搬到了以前某个官员住的小洋房里。

这压根儿填不满他俩的虚荣胃口,毕竟现在都是地界上的头头脑脑了,应酬免不了。还有一堆商人,想靠上他们这棵大树,隔三差五地往他们那儿送东西。

瞧瞧自己地位攀升得这么高,刘和张俩人就动起了讲排场的念头,不惜重金买了轿车和一堆高档货。这些钱啊,都是从国家建设和抗震救灾的款项里偷偷挪用的,完全不顾规矩。

那时候,他们偷盗的钱财加起来有二百多亿。这两个人从头到尾都没想过要收敛,大肆花费那些不正当得来的钱,变得非常堕落。更糟糕的是,他们还染上了吸毒的恶习。

下属们一再提醒他们得学会适可而止,别再一错再错了,但这两个人就是不听,完全不把国家的法律当回事。他们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在战争年代吃过不少苦,现在国家太平了,就得好好享享福。

手下们实在没办法,为了保住国家和老百姓的财产,只能硬着头皮把刘、张两人的坏事都抖搂出来。这事儿一爆出来,当时可真是炸了锅,引起了很大的,连党中央都盯上了他俩。

就在这时,国家出了新政策,严打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这场反腐行动很快就席卷全国。刘和张两个人,就成了这次行动里头最大的两个“蛀虫”。

毛主席得知这案子后,火冒三丈。黄敬呢,他以前是张子善的上司,心里想着为他们说几句好话。于是,他就去找了薄一波同志,想让薄一波帮忙跟毛主席带个话。

黄敬觉得,那两个人在革命时候是立过功劳的,不该判死刑,该给他们个机会改过自新。但毛主席没采纳这个意见,他说,正因为这两人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广,所以才得更加严厉地处决,以正视听。

刘青山和张子善因为贪污腐败,最后被判了死刑。事情就这么定了。

刚建国那会儿,天津的环境真是一塌糊涂,这都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烂摊子。这糟糕的环境,对天津老百姓的健康影响很大。黄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特别在意老百姓的日子,所以就动手整治天津的环境了。

黄敬看到工人们经济状况不好,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就琢磨着怎么给大伙儿把住的地方弄好点。那时候,大家还都住在老城区的老房子里,好多都快塌了,成了危房。

黄敬心里一直有个结,只要外面一下雨,他就心里发慌。一想到那些住在条件很差地方的人,根本没法躲雨,他就满脸愁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黄敬打定主意,得把这糟糕的环境给整好。他立马跑到群众堆里,实地了解情况,琢磨着怎么改善住房,建多少才合适。这家伙,干起这事儿来可真是上心得很。

当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后,黄敬却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天津这边呢,生产也才刚开始恢复,用来建房子的钱还不够多,缺口还是有一部分补不上。

黄敬这会儿急得不行,赶紧去找毛主席帮忙。他跳上车,手里拿着天津新建住宅的设计图,直奔主席那儿。毛主席听完他的汇报,夸他工作干得不错,接着就问起资金怎么筹措。

黄敬提到,天津政府已经搞定了一大块事儿,但给工人们建房子和其他公共设施还得再掏点钱。这时候,毛主席明白他的难处,就跟他说:“要是钱不够使,我可以帮你跟总理打个招呼,让他那边拨点款给你。”

黄敬听了毛主席的话后,心情顿时轻松了不少,脸上渐渐绽放出了笑容。他一个劲儿地感谢毛主席和周总理,说是帮他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没多久,黄敬就拿着那笔钱开始搞地方建设了。仅仅一年,五万栋房子就全部盖好了。黄敬心里装着老百姓,他是真的在实心实意地为大家做好事。

【“黄敬妻子范瑾”】

黄敬和老婆是同一个地方的人,这缘分真是挺玄妙的。新中国成立后,他俩还分别当上了两个不同地方的市长。范瑾呢,是在一个特别有文化底蕴的家庭里长大的。

革命那会儿,范瑾同志可是给我党和军队帮了大忙,立下了大功。1939年,她碰到了黄敬,俩人处着处着就成了家。等新中国一成立,她就在北京开始工作了。

她当副市长那会儿,老公黄敬已经生病走了,家里的事儿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得管孩子的教育,还得出去工作赚钱养家。就这样,她又把家给扛起来了。

改革开放以后,范瑾没管自己身体咋样,还是一心一意地给国家建设想办法,始终坚守党的建设路线,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给国家贡献了不少好主意。

范瑾这个人,工作特别拼命,为北京的建设还有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真的是出了不少力。就算后来退休了,心里还是装着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大事小情,他总是记挂在心上。

范瑾同志的革命路上,她对党的忠诚从没动摇过,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和人民打拼。她心里装的全是老百姓,一辈子都在实心实意为人民办事,同时也为她的信念拼搏了一辈子。

2009年,范瑾同志离世了。在她被病痛缠身的日子里,心里始终装着党、国家和人民。她把自己一辈子的时间和努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结语”】

在中国革命的坎坷征途上,好多老一辈经历了重重难关。咱们现在过着安稳美满的日子,真该好好谢谢他们,他们用一辈子在打仗,啥都不怕,连命都不要了。

黄敬碰到难关时,找毛主席帮忙,他自个儿拼劲全力,想给天津的发展和老百姓谋点好处,带来点幸福生活。也多亏了他,天津刚开始建设那会儿,整个面貌都变了样。

以前,咱们的祖先在咱们脚下这片地上流过血,拼过命,跟敌人在炮声中较劲。这一百多年的革命路上,他们碰到难题从不退缩,总是勇敢面对。他们那份小心谨慎,真的值得我们一直学习。

1 阅读: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