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上路司机下岗!交警也难逃失业潮?就业VS科技进步到底怎么选?

说宇宙寻真理 2024-07-30 14:57:47



今年以来中国科技转化落地速度可谓十分迅猛,尤其是无人驾驶运营领域,先是武汉地区百度无人出租车大规模投放,接着上海正式发放首批无人驾驶车辆牌照,后续将开展无人汽车的全面公测,最后是无人长途货车,目前也已经提上征程即将落地。

在国家政策大方向的引领下,无人化汽车运营进入规模化普及阶段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它们将直接面向国内亿万百姓,提供更为便捷舒适的服务。

但反观当下社会各界,对于无人驾驶运营的表态却呈现出一边倒的抵制与反对。人们担忧无人驾驶会对就业岗位造成重大冲击,进一步萎缩人们的就职空间,甚至连交警也会随之失业。在这场AI智驾与就业难的抉择中,究竟要作何选择?

时代的趋势

2022年武汉率先揭开了国内无人驾驶商业化的帷幕,投放了第一批无人驾驶出租车,率先发布了自动驾驶运营政策,致力于将无人车与无人驾驶成为武汉新名片。截止2023年底,武汉全市累计开放测试道路长达3378.79km,覆盖全市12个行政区,辐射面积3000平方km,可为770万人口提供服务,规模之广泛全国第一。

六月底,百度旗下萝卜快跑在武汉单次大规模投放400多辆无人驾驶汽车,并凭借6km/4元的单价迅速抢占市场,并且能够保持24小时全天运营,旗下车辆每天行驶总里程突破10万km,俨然已经成了武汉出行市场的半边天。

除了武汉外,另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无人驾驶风暴的就是上海。7月4日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正式发放了首批无人载人车牌照,这意味着上海将对无人驾驶汽车开启全面公测。目前已经有四家企业获得了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预计后续将会有大量新车型跟进增加,向市民提供随叫随到的全天候服务。

除了日常出行外,上海某巴士集团还和深兰科技的熊猫巴士签订了协议,由深兰科技向该巴士集团提供500辆装载熊猫智驾的巴士,中车时代负责整车代工制造。这是全国范围内大型商用车的首个百辆级别大订单,宣告中国自动驾驶巴士的规模化、商业化即将全面开启。

最后就是货车运营,6月4日工信部发布公告,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四大部门以集中申报的方式,确定了九个智能网联车试点联合体。其中海南儋州市与上汽红岩、友道智途组成联合体,成为唯一入选的货车L3级自动驾驶运营代表。

四部门的工作安排就像是打开大门的钥匙,意味着将逐步放开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限制。7月8日,济南市工业信息局宣布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北京市经信局也就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进行了对外意见征求。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智能网联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名单,现在北京、上海、重庆、济南等20座发达城市都被列入了应用试点城市之中。所以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已经成了大势所趋,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时代顺势而为,不要做电灯兴起时,哭天喊地的蜡烛厂工人。可就目前来看,AI驾驶本身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仍需验证。

比如最值得关注的安全问题,无人驾驶真的安全吗?从理论上讲,无人驾驶能完美规避抢行、超速、酒驾与疲劳驾驶等行车风险,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从客观数据而言,百度汽车机器人部总经理罗颖就公开承诺,无人驾驶的安全性要高于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旗下萝卜快跑的出险率仅为人类驾驶的1/14。

话虽如此,但在萝卜快跑的实际上路运营中,市民们还是有目共睹的亲眼见到了一些安全问题,比如汽车在绿灯状态下停滞不前,转弯时又卡顿不动。在一些拥挤路段高峰期,极易造成大面积交通堵塞。

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无人驾驶出现交通事故,责任应当如何划分?北京市规定,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车内无驾驶人的,对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进行处理。但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对无人驾驶,在立法层面还多有不足,这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会为法律法规、安全性带来方方面面的多重挑战。

无人驾驶的就业冲击

关于无人驾驶的就业冲击问题,客观事实上是一定存在的。以10公里路程为例,无人驾驶出租车单价在4~16元,普通网约车车费为18~30元。

巨大差价吸引了大批尝鲜打车族,根据百度官方数据,过去两年武汉运营期间,萝卜快跑累计去过150家医院、170所学校、200座商场以及500多个居民区,基本覆盖了整座城市,订单量同步暴涨430%。

“技术变革使就业带来结构性调整”,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里德斯说过的话,历史也数次验证了这一点,电灯取代煤油灯,灯夫消失了,出租车兴起后,三轮车夫消失了,而现在无人驾驶最先席卷的,必然是整个出行市场。

根据全国总工会调查显示,截止今年2月我国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证517万本,一年增加112万本,加上一些未取证的司机,我国网约车司机总数至少不低于600万。北京市委早就明确表示过,网约车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新就业人员应该谨慎选择进入。

按照2023年麦肯锡发布的人工智能研究报告,2030~2060年间,人工智能将取代全球一半以上的就业岗位,出租车行业自然首当其冲遭受变革。事实上,无人驾驶所带来的就业冲击要比我们设想的更加强大,它不仅影响司机群体,还波及汽车维修与驾校培训等全套产业链。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新技术的涌现,都会带来对失业风险的深切忧虑。传统司机职业具备低门槛、高重复的特性,被机器取而代之确实是不可逆的趋势,单纯抵制新技术也着实无法解决问题。但我们往往会忽视一点,技术创新并非完全导致就业岗位的缩减,它更多的是重塑就业结构,在剔除一些传统职业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职业的诞生。

依然以AI出行举例,5G技术出现前,人工智能都是全部集成在车辆上,通过雷达激光和摄像反馈才能实现出行。5G技术出现后,通信延迟直降至毫秒级别,人工远程控制无人车成为了现实。

所以新时代的无人智驾出行,也有可能由司机坐镇控制中心,在无人车辆遇到交通困难时,随时准备接管AI控制权,借助VR技术实现对车辆的远程控制。这种思路是正确且必要的,无论AI技术如何先进成熟,都无法避免出错的问题,人工作为后盾才是最可靠的。

至于预想的AI出行导致交警职位缩减,更是无稽之谈。无论AI出行还是人工驾驶,都需要遵循交通法则,而交警作为执法者,是维护交通安全的中流砥柱,可谓肩负责任、不可或缺。

无论如何,无人驾驶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推广落地过程中,必定会经受抵制和质疑。而我们作为社会一份子,能做的是积极拥抱新科技,正视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瑕疵,以积极态度来迎合无人驾驶的到来。

参考资料:

头部财经:上海刚启动无人驾驶公测,500辆熊猫智能巴士订单落地大众日报:无人驾驶临近,20个城市列入试点,出租车司机会“下岗”吗?21世纪经济报道:无人驾驶出租车:在争议漩涡中走向规模化运营

0 阅读:0

说宇宙寻真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