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求职被拒,到投资腾讯京东,高瓴资本张磊是如何逆袭的?

萌解创投 2024-10-22 22:30:56

春江水暖鸭先知。

沉寂了两年多后,著名投资大佬、高瓴资本张磊在官方场合露面了。据相关媒体报道,10月12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见了张磊和跨国企业家、海外投资人代表。

在投资界,张磊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作为投资圈的领航者,他用智慧和胆识,帮助腾讯起死回生、助力京东渡过难关,更是凭借隆基绿能、宁德时代两笔投资一战“封神”。他一手创办的高瓴资本,在金融圈更无人不晓。从早期的精准布局到后来的战略远见,高瓴的每一次出手几乎都成为了市场风向标。

近两年,张磊的低调引发了创投圈一些担忧的声音:“此后高瓴资本要大举押注海外了?”“留在牌桌的人越来越少了?”“真的入籍新加坡了?”……

而张磊在此时露面,对于创投圈的意义,堪比去年3月份马云回国对民营企业家圈的意义。他的出现,无疑给VC和创业者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带来了投资市场重振的信心,未来依然可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张磊的成长故事。

01

从驻马店贪玩少年,到河南省高考状元

1972年,张磊出生于河南驻马店。张磊的父母是双职工,平时忙于工作,几乎没空管他,这也让他有了更多玩耍的时间。

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张磊和小伙伴们也为之着迷,每天舞动着手中的棍棒,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仗剑走天涯的武侠梦。除了“武侠梦”,张磊还特别喜欢看课外书,什么武侠小说、散文诗歌、人物传记等,他都来者不拒,看得不亦乐乎。

这样疯玩与疯狂看课外书的结果就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怎么样,险些没能考上中学。

但是阅读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长期阅读,张磊在少年时期就对自己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凡是能被火烧掉的东西都不重要,比如金钱、房子或者其它物质财富;无法烧掉的东西才是真正重要的,那就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

进入初中后,张磊虽不喜欢学校里的功课,但他依然爱读各种各样的书。张磊说,在书的世界里,他能看到的世界要比四处闲逛看到的大得多。其中,苏联作家米哈依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里面的一句话对他影响很大:“人们正在那里决定着自己的和别人的命运,我却在这牧马。怎么能这样呢?应该逃走,不然我就会越陷越越深,不能自拔。”

20世纪80 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启蒙和探索的年代,理想、自由、激情、浪漫、下海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标签。当崔健唱出那首《一无所有》后,不知点燃了多少年轻人的内心激情,不管是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人们内心精神的追求,那个时代给人以足够的开放、自由、包容。

广泛的阅读加上时代背景的影响,张磊开始收敛心性,努力提高文化课成绩,渴望能考上更好的大学,去更大的城市,接受最好的教育。也正是初中高中这六年间的大量阅读和积极学习,养成了他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在中学的张磊还是没能完全按捺住内心的躁动,他还做过很多“生意”。他在驻马店火车站旁摆过摊、出租过连环画,还卖过杂志,甚至在假期时,在工地当过泥瓦工。这些不同的生活体验,让他感受到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变化无常,也让他理解了很多人的境遇,这也成为了他日后成长的一笔宝贵财富。

1990年,张磊以河南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国人大金融系。从此,他便与金融投资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大学期间,他习得了一手扎实调查研究的方法。他参加的第一个实践活动是为当时的牡丹电视机厂做市场调研。与其他研究小组高举高打的“理论研究”和大城市调研不同,张磊研究小组的“几个臭皮匠”选择了更易于开展调研的农村、乡镇和三四线城市。

他们来到驻马店,到社区、乡镇、农村去收集、了解普通人的购买决策信息,了解购买渠道、价格敏感度、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产品喜好、售后服务,分析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这也算是张磊第一次接触“投资”。

正是围绕这样的现实课题来做扎实的调研,让他深受启发。商业中的洞见不仅来源于前人的总结,更有效的是一手调查研究,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挖掘积累,发现一手的市场规律。这也为他此后从事价值投资重视一手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奠定了基础。

在那个年代,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的一种新生事物,当人们都在为资本市场投机轻松赚钱而狂热时,当同学都在迷恋犬牙交错的K线图时,张磊选择了另外一条不被人所关心的道路,就是研究股票的基本面。

他和系里的同学在校园内组织了一场“股市模拟大赛”。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引导同学关注股票的基本面,探究公司业绩和股票涨跌的关系,主要是基于企业的基本运营情况,包括财务数据、管理决策、管理层变动及市场环境等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预测股价涨跌,从而做出买入和卖出的决策。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比赛吸引到了中央电视台节目制作人的注意,他作为学生代表受邀上了中央电视台,也算是给全国观众上了一堂价值投资的普及课。

大学毕业,张磊和同学一样面临着求职问题。当同学们都选择去银行工作时,他清晰的看到,当时作为才起步的国内金融市场并不发达,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寥寥无几。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实体经济,进入了中国五矿集团,他希望能够从实体企业的视角感受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和巨大潜力。

在五矿集团,真正让他体会到了中国经济的纵深。

对于矿产企业我们知道,所有的矿都分布在野外的不同区域,他工作的第一年就跑遍了中国的十多个省份,用他的话来说,几乎所有的“穷乡僻壤“都走遍了,去了解当地的矿产资源情况和收购矿产品。

这些深入矿区、边区的出差经历,让他看到了中国经济不同区域一、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分层叠加的结构化差异,也了解到了不同区域人口特点和社会、风土、人情特征。

这段阅历,让他始终对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崛起充满期待,并且在做研究时,他们愿意花大量时间去一线观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思考各种场景下消费者的真实心理诉求,以及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运行机制。

或许他不会想到,多年以后人生的这一段经历和沉淀成为了他后来回国创业创立投资公司投资理念的起点。

02

漂洋过海耶鲁求学,偶遇投资启蒙恩师

在五矿的经历不光让他对于国内的经济现状及社会风土人情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由于在接触到国外客户,并且也看到不少同学朋友出国留学,这更让他意识到拓展国际视野的重要性,应该去外面见识一番,增长阅历。

就这样,他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就像从小城市来到北京追求最好的大学一样,他希望通过海外历练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张磊申请了多所美国大学,7所大学给他发入学批准书(offer),但是只有耶鲁大学研究生院是唯一给他提供奖学金的。

1998年,张磊来到了耶鲁求学。在耶鲁大学,张磊掌握了严谨的分析体系、深入的历史考证方法和完整的思维框架。因耶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只提供第一年的奖学金,他只好在求学之余勤工俭学,做本科生的助教、教外国人学中文、暑期实习等赚取学费和生活费。

一次去耶鲁投资办公室的实习机会,让他遇到了他的投资启蒙恩师——大卫·史文森。大卫·史文森是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首席投资官,在全球投资界,他是和巴菲特齐名的投资人。自此,张磊与投资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实习期间,张磊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森林资源。耶鲁投资办公室派遣他出去研究木材、矿业等行业。而他在五矿的那段经历所积累的经验,正好用上。他一点一点收集信息,整理材料,深度调研,最终带着厚厚的报告回到耶鲁投资办公室。

大卫·史文森在张磊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投资潜质,于是教给他各种投资技巧,并介绍他认识了许多华尔街的金融界大佬。

得以在美国高校进修,又结识了投资大师大卫·史文森,张磊看似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但张磊在就业上并不顺利,原因竟然是他太有主见,在一次面试上甚至和面试官吵了起来。

起因是他在回答面试题目“如何为一个社区设置多少加油站”时,没按常规思路回答,而是反问面试官:为什么要设置加油站?也许人们是冲着便利店来的?未来的汽车也许不用油呢?不出意外地,张磊没有获得这份工作。但他觉得自己向面试官展现了自己思维的过程,而非一味地给出个标准答案。

屡次面试碰壁,几乎在美国要待不下去的张磊选择了回国创业。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互联网掀起信息技术新浪潮,中国也开始追赶美国的脚步。跟他的同学和朋友回国创业一样,张磊选择休学一年回国创业,在北京建立了一家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网站——“中华创业网”。

2000年,中国互联网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张磊和两位合伙人坚定地相信:中国的“雅虎”和“亚马逊”将会在近期内应运而生,而他们三人的目标则是成为这场变革的推动者

!因此,张磊首次创业的中华创业网得以顺利创办。

他们从资本、人才、技术等多个方面为国内企业提供支持,助力其成长。同时,他们还组织中国企业进行国外巡回交流,促进国内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最辉煌的时候,中华创业网拥有13000多家会员企业,200多家投资者,代表资本超过100亿美元,被誉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投资品牌”。

可刚创业半年多,就遭遇了突如其来的互联网泡沫,中华创业网也受到了灭顶的冲击。曾经的热门网站仅度过了一岁的生日便走向衰落。尽管张磊竭尽全力进行挽救,但仍未能挽回失败的局面。

初次创业失败后,张磊回到了耶鲁校友基金会。后来,他又辗转到全球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并担任纽交所驻中国首席代表。

03

腾讯、京东两笔投资,夯实了他的“江湖地位”

2005年,张磊意识到了中国即将雄起——“整个国家焕发勃勃生机,每个人都能发大财,国内涌现了众多朝气蓬勃的创业者与高科技创业公司。”

他想要回到中国再次创业,而他的恩师史文森教授对此也是相当看好,顺手就给了他20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后因张磊团队表现扎实,又追加投资1000万美元。

这笔钱对于已经是投资界大佬的史文森教授来说可能只是毛毛雨,但就是这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笔投资,造就了中国未来的一个商业神话。

张磊的“再次创业”,就是在2005年创立了著名的投资公司——高瓴资本。高瓴,有高屋建瓴的大格局之意。英文名称hillhouse对应的是他在美国求学的耶鲁大学里一条美丽的小路,两旁树木耸立,秋季落叶缤纷,十分美丽。

沉淀多年回来的张磊也不负所望,用他独到的眼光和实力,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其中,两笔投资奠定了他在投资界的“江湖地位”。

第一笔投资就是All in腾讯。

一般来说,做投资都讲究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张磊对自己的眼光足够自信,他的第一次投资就敢在一个目标上压满筹码。回国的第一年,张磊就相中了正在摸索中发展的腾讯。

当时的腾讯并非如今这么风光。李泽楷出售手里的20%腾讯股权,让腾讯一度陷入困境,一个李嘉诚家族都不看好的项目还能走多远?

在2005年,腾讯的市值仅十几亿美元,其主要用户群体为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群体。在许多人看来,腾讯并没有太多的盈利和投资潜力。

对此,张磊进行了市场调研,发现商家给他名片时,除了姓名和电话号码,还附带QQ号码,当时腾讯缺乏盈利模式,却有着亿级用户。在张磊看来,中国市场未来市场巨大;马化腾为首的管理团队非常出色;3.7元/每股的价格,远低于他应有的价值。这种远见和决策力,使得他在投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张磊决定去找马化腾,表示愿意投资3000万美元,建议马化腾充分利用QQ庞大的用户群体,大力发展社交和网络游戏业务。要知道,这几乎是张磊的全部本钱。这种胆识和决策,是许多人所无法企及的。

估计马化腾当时的心情是震惊的,但刚刚上市的腾讯的确需要资金进行发展,有人愿意投资当然是大好事。

张磊的投资,让腾讯绝处逢生。

后来腾讯飞速发展,市值攀升,成为4000多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公司,张磊因此获得200倍的投资回报。这笔投资不仅让张磊大挣了一笔,更是让人们见识到了他独特的眼光。

第二笔投资就是给了刘强东3亿美金,创造了当时单笔最大投资。

2010年冬天,张磊正在法国滑雪度假。突然,张磊的手机疯狂震动起来,他拿出一看,原来是京东CEO刘强东打来的电话,刘强东居然疯狂拨打了张磊7通电话,显然遇到了大麻烦。

张磊接起电话,只听刘强东语速极快地讲述着京东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最后归结到了一个致命问题——资金链断裂,京东运营刚起步,业绩亏损严重,如果再融不到资金,公司就要关门大吉。

张磊在手机里沉默了几秒钟,他心里很清楚,刘强东有成为电商巨头的潜力,他决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张磊告知刘强东,给他一天时间考察研究京东现状,第二天给他答复。

经过深思熟虑,张磊认为,京东采用的是重资产商业模式,自建物流仓库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彼时正值电商概念兴起之际,但能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企业几乎为零。得供应链者得客户,谁能率先打通线下渠道,谁就能迅速成为连接商品和消费者的第一人。但打造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何其烧钱,多少企业望而却步,只有刘强东站了出来。

此时的京东,在张磊眼中恰似当年的亚马逊,而贝索斯的遗憾正是亚马逊成立时美国已经有了UPS这类的物流巨头,因此他丧失了做供应链整合的机会;而在中国,京东不存在这样的对手,因此面临更好的历史机遇。

第二天一早,张磊拨通了刘强东的电话。没想到,他给出的回应远超刘强东的预期:“你确定7500万美元就能完成你的计划吗?我决定直接出手3亿美元投资京东!这不是贷款,而是股权投资,如果你觉得数额太大接受不了,我们就不要继续讨论了。”

听完张磊的天价开价,刘强东激动得泪水盈眶。3亿美元不但可以解决燃眉之急,还可以帮助京东建立全国性的配送物流网络,实现他的商业梦想,而张磊的远见卓识也让刘强东由衷地敬佩。

据悉,高瓴入资后的第二周,张磊就带着刘强东去了美国。刘强东在沃尔玛总部待了四五天,全面了解沃尔玛的物流网络和仓储系统,并很快在京东展开了供应链再造和物流渠道优化。

同时,张磊还安排京东的管理层与高瓴投资的另一家优秀的线下零售企业大润发的高管团队进行全天的经营管理跨界经验交流,帮助京东团队学习线下零售的管理知识。

在张磊的资助下,京东迅速扩建了服务三线城市的配送系统和仓储网络,进而逐步向二线和一线主要城市进行扩张,奠定了日后在全国范围的快速配送的基础。

随着战略的推进,京东的业务范围和处理能力快速增长,它也从最初的亏损状态转亏为盈,实现了运营的大规模盈利,在张磊不断的资本支持下,京东的身价迅猛上涨。

2014年,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张磊最初投下的3亿美元,在京东上市时直接变成了30多亿美元!

不仅如此,张磊还利用人脉资源,在京东与其他科技巨头的业务合作中起到了关键撮合作用。比如,腾讯曾经希望并购控股京东,遭到刘强东的拒绝。后来在张磊的调解周旋下,腾讯与京东达成轻度合作,获得了5%的京东股权。最终,京东成了和阿里有一争上下之力的电商巨头,腾讯的业务也更上一层楼。

用张磊的话说,高瓴每天在做的事儿就是琢磨如何才能帮助被投企业将它的护城河挖得深一点,再深一点。

04

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做时间的朋友,是张磊反复强调的为人之道,也是⾼瓴资本的立身之本,反映了他倡导的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理念。

在张磊的带领下,高瓴资本从创立之初就⼀直致力于成为“企业的长期合伙人”。跟很多投资机构在企业IPO上市之后就陆续套现退出不同,高瓴资本的投资少而精,看重的公司不多,但⼀般持有期较长,追求长期收益。所投公司上市后,只要业务发展前景可期,⾼瓴资本都会选择继续持有。

而所谓价值投资,又分为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两个阶段。前⼀个阶段是发现价值被低估的企业,是从市场规律中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后⼀个阶段则是帮助企业⼀起成长,比如提供战略咨询,创造协同效应,推动团队建设,协助收购兼并,推进技术升级,支持全球拓展等。

具体到投资项目的时候,细心的人会发现,张磊看重的,除了企业本身的资质,更是和创始⼈与管理团队之间的默契。

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只有胸怀伟大格局的创业者,才能带领企业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张磊深谙此理,并在投资中贯彻执行。

在张磊的带领下,高瓴资本已经成长为亚洲地区最大、业绩最优秀的投资机构之一。腾讯、京东、携程、滴滴、美团……,高瓴资本长期支持过的企业跨越多个领域,品牌更是家喻户晓。

作为一名投资人,能带领投资机构投出这么多优秀的项目,寻找好项目的能力显而易见。但是,张磊却信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只要投资人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优秀的企业家自然会主动找上门来。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专心做自己的事,外界喧哗与我无关。

作者 l 千寻

来源 l 创投那些事儿(ID:qyqx0128)

0 阅读:13

萌解创投

简介:分享创投故事,共勉励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