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慷慨的审配,为何成了袁绍集团败亡的关键人物?太引人深思了

采蓝说历史 2024-01-13 17:37:06

当下,我们很多朋友的生活观、职业观,都是相当狭隘的。

这种人,是非常容易过度放大某一种品质、行为的作用和价值的。比如忠诚、友好,他们只要认为自己是忠于老板,那么他们干什么都是对的,老板就必须要重用他,同事就必须要尊重他。

但事实上呢?忠诚只是职业修养基本面中,一个必要的点,无法代表全部。也就是它是职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我们周围无时无刻不在衍生很多让人莫名其妙而又辛酸遗憾的事情,比如很多自以为是、强加硬塞的“爱”。

而事实上,世间万物,皆有纹理,它们的发展和兴衰是要遵循一定的轨迹和规律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和“理”。

以史为鉴,咱们今天就以袁绍手下“八大谋士”之一的审配为例,来好好聊聊,我们应该怎么做一个好下属?

审配(?-204年),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南清丰北)人。

审配从小就以性格耿直而出名,性格刚直确实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但凡事过犹不及,审配可能把“性格耿直”理解得有点过头了。他直来直去到了什么程度呢?那就是别人不能轻易冒犯他,否则他就会发飙,狂飙的那一种。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这孩子只能哄,不能管。

长大后,由于他们家也是士族,便传统式地推荐成了魏郡郡吏。

后来,由于冀州的大领导韩馥比较佛系,不太喜欢那种太过于刚硬的下属,所以审配在冀州有点不太得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公元191年,冀州换主了,新老板便是著名的袁绍袁公子,名门之后、天人之姿。

袁绍空手套白狼地接管了韩馥的冀州之后,首当其冲地便是人事布局。请大家记住,新老板上位的第一要务永远是人事安排,这事极其重要且相当有学问。

咱也不方便把这事跟大家说得太透彻了,总体上利益、情感、风险三方面都要兼顾和平衡,袁绍大致是把颍川派、南阳派和河北本土派做了平衡安置。

在提拔任用河北代表时,袁绍也充分地考虑了,冀州要尽快去韩馥化,所以重点考虑了那些原来不被韩馥器重和信任的士族,审配就是这样被提拔上去的。

审配当时担任了袁绍的治中别驾,并总幕府。这个岗位的含金量非常之高,相当于是机要秘书兼内务总管。

公元199年,袁绍扫清了河北,意欲南下攻打正春风得意的曹操。战前讨论会的时候,袁绍集团的BUG就开始自行暴露了,啥BUG?内部意见不统一呗!为什么意见会不统一?下面的骨干力量各自心怀鬼胎,对袁绍的安排和部署不满意呗。

当时袁绍挑选精卒十万,战马万匹,以审配、逢纪统军事,准备进攻许都。沮授等人就不同意了,咱穿鞋的为什么要跟光脚的去打呢?不理他、耗死他不就行了?潜台词其实是,要打你得让我统领军事呀!跟后来的邓艾反对司马昭打蜀国是一个意思。

但是,审配、郭图等人却认为,咱穿鞋的不趁着曹操光脚的时候干掉他,难道还要等到曹操也穿上鞋子的时候才去打他?

这场内部吵架最后甚至上升到了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沮授等反对打曹操的人就说曹操是正义之师,是汉室王师;审配等支持打曹操的人则说曹操是篡汉国贼,是乱世奸雄。总之,袁绍要听自己的意见才是对的,否则便是错的。

一个优秀、合格的秘书,最重要的能力和职责其实是让老板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正确想法和意见,而不应该是逼迫老板认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是正确的。袁绍最终坚持了自己内心最初的想法,让审配留守邺城,发兵攻打了曹操。

从上述审配的任职和工作安排来看,袁绍对他是相当器重的。治中别驾、并总幕府、统军事、留守邺城,无一不是重要岗位和重点工作。

结果就在官渡之战陷入胶着状态的时候,前方谋士许攸的家人犯法,被审配给抓捕归案了,从而刺激了许攸,直接反叛到了曹营,并向曹操献上了火烧乌巢之计。

曹操依计而行,最终击溃了袁军。审配的两个儿子因此被曹操活捉。

这个时候,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跟审配有矛盾的孟岱,想趁机把审配给拉下台,便通过蒋奇对袁绍说:“审配在任独揽权力,宗族大,兵力强,而且两个儿子在南方,他必定想反叛。”

结果,郭图、辛评这两个颍川大佬也看热闹不嫌事大,附议说自己也这么觉得。

接二连三的被下属背叛的袁绍已经有了心里阴影,于是便任命孟岱为监军,代替审配把守邺县。

护军逢纪平时跟审配的关系也不大好,于是,袁绍便询问了逢纪对这件事的看法。却不料逢纪却说:“审配天性刚烈率直,每次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都仰慕古人的节操,不会因为两个儿子在南边而做不义的事情,您不要对他怀疑。”

袁绍觉得逢纪的意见有点反常,于是便反问道:“你不是一直很讨厌他吗?”

逢纪解释说:“从前所争的属于个人私事,现在所说的是国家大事。”

袁绍因此放弃了对审配的怀疑,继续重用了审配。审配和逢纪的关系也因这事变得十分融洽了。

两年后,也就是公元202年,袁绍病逝了。

袁绍其实是袁绍集团唯一镇得住场子的人,他这么突然一走,下面那帮人便开始要搞事了。搞啥事?争拥立之功呗。

很多人都打算拥立袁绍的长子袁谭为新主,但审配和逢纪向来为袁谭所厌恶,又和辛评、郭图有过节,担心袁谭即位后加害他们,因而快人一步地把袁尚给推上位了。

袁谭被抢了位置,心里极不痛快,便自号车骑将军,屯黎阳。

这个时候,曹操也开始北上来欺负两个大侄子来了。袁谭就给新上位的弟弟袁尚“发电报”,你得给我增兵,不然这仗我没法打。

袁尚又不傻,这仗还没开打,你就搁那要增兵,你不就是想拥兵自重吗?所以不光没有给袁谭增兵,还派了亲信逢纪到袁谭部队里去当纪委书记。

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的袁谭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碍眼的逢纪给杀了,跟弟弟袁尚翻脸了。

曹操一看这两个大侄儿如此配合自己的工作,心里老高兴了,直接对袁谭发起了攻势。

袁谭这货还是原来那个调调,赶紧给我增兵,不然别怪我弃守。

这事,袁尚还是犟不过哥哥袁谭的,于是赶紧发兵增援,但他又为了防止他哥趁机吞并他的部队,于是留审配留守,自领士兵救援。

袁谭一见袁尚亲自带兵来了,知道自己吞了这支部队的希望已经很渺茫了,于是退居其次,在战后要求袁尚增送铠甲及士兵,但又遭到了拒绝。

最后,在郭图、辛评挑拨下,袁谭直接攻击了袁尚,但并没有打得过,便退回了南皮。

袁谭、袁尚两兄弟开撕之后,审配也不闲着,写信责备袁谭不孝、不忠、不仁、不义,你咋能干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一度让袁谭非常难堪。

204年,袁尚又到平原去进攻袁谭,留审配、苏由镇守邺城。但没有想到,苏由又是一个反骨仔,他密谋给已经进军到洹水的曹操做内应,想一举把邺城给卖了。但后因为阴谋败露,逃出城去了。

曹操大军到达邺城后,自然也不会客气,上筑土山、下挖地道,一顿疯狂输出。邺城毕竟是当时有名的大城市,扛住了。

曹操便让曹洪继续攻打邺城,自己率兵不断地扫平周围。但是,审配等人的抵抗意志是相当强烈的,曹操依然打不下邺城。

后来,曹操引漳河围城,三个月饿死邺城一半的人。

这个时候,出征在外的袁尚终于回兵来救援邺城了,但被曹操拦住并击败了。

袁尚又一路逃到了漳水边上,结果刚一安营扎寨就被曹操给包围了,但尚未合围。袁尚想要向他曹叔叔投降,但是曹操根本不答应,于是袁尚又逃到了蓝口,结果被追上来的曹操给包围了。袁尚的部将马延等人临阵投降,部众彻底溃乱,袁尚逃往中山。

曹操不光拿下了袁尚的辎重,还收获了的印绶、符节、斧钹和衣服等。于是,又玩起来攻心计,把这些东西给邺城守军一一展示了,意思是袁尚已经靠不住了,你们赶紧投降吧。

邺城守军一见如此,果然军心溃散。但审配却绝不认输,使劲给士兵们打气:“要坚守死战,曹军很疲惫了。袁幽州(袁熙)正向这边赶来,何用担心没有主帅!”

后来,曹操围着邺城耀武扬威的时候,审配埋伏弓箭手对着曹操一顿猛射,差点儿还真射中了曹操。

可是,邺城终究是强弩之末了,审配的侄子审荣被任命为柬门校尉,却于夜间打开城门放曹军进城。

眼见邺城即将失守,审配因忿恨辛评、郭图等人坏败冀州,于是命人火速赶往邺城的监狱,杀了辛评一家。然后,一直坚持抵抗,直至被曹军活捉。

审配被活捉之后,辛评之弟辛毗听说审配杀了他哥哥一家,便用马鞭鞭打审配的头,说审配死定了。

审配怼道:“狗辈,就是你们害得冀州被破,我恨不得杀你!况且你今日难道能亲手杀了我么?”

后来,曹操杀人诛心,直接把审配的侄儿审荣谁打开了邺城的城门的事实说了出来,气得审配大骂那小子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曹操一见审配始终意气雄壮,始终没有屈服的言辞,各为其主的情况下,也的确算是一条硬汉,所以没打算杀了审配。

可是,跟审配有仇的辛毗等人不干了,号哭不已,要求曹操给他们家人报仇。曹操最后没有办法,只好下令把审配处死。

临刑前,冀州叛徒张子谦历来和审配不睦,还不忘要挖苦审配一下,说自己还活着,但审配马上要死了,审配对此有何感想?

审配也不惯他那副嘴脸,直接开骂:“我特么是站着死的,你特么是跪着活的,没啥可比性。”骂完之后,审配要求刽子手让自己面北而死,因为他的君主在北边。

审配死后,其家族被抄家。被查抄出数以万计的家产,其宗族在袁氏治下亦有藏匿罪人之举。

从上述审配的一生来看,说他是一个袁氏忠臣,大抵问题不大。但是,我们仔细去梳理一下,审配对于袁氏集团到底是伤害还是贡献大一点呢?可能还是伤害要大一点吧,比如许攸的叛逃就跟他脱离不了干系,还有袁尚、袁谭的兄弟反目也是如此。

那么,鉴于此,作为一个职场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下属,才会是一个好的下属呢?

首先,我们的职业私心是应该有所收敛的。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打工人,一定要学会把自身的利益和老板的利益平衡好,不能把自身的利益看得重于一切。

袁绍手下的“八大谋士”,其实个个都是有才之人,但是他们各自心怀鬼胎,基于自身利益的争夺和维护,无形之间就形成了党争和内卷,最后慢慢模糊了立场、放弃了底线,利己之事无不可为;利己之言张口就来。

比如袁绍发动官渡之战这种事,这种事其实就是公司的战略大事,大家作为老板的核心骨干成员,各抒己见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能因为老板的最终决策不利于自身利益和个人感受,就毫无底线和原则地搞破坏。这是一个人有没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的问题。

大家可以看看官渡之战中,袁绍的那些手下都是怎么干活的?沮授、田丰,一不满意就散布消极言论来动摇军心士气;许攸、审配互相捅刀,落入下风的许攸便立马叛逃;郭图等人互相甩锅,把张郃、高览这种前线大将都给逼反了……逮到机会就要把平时与自己不对付的同事弄死,这样的队伍怎么能打得赢众志成城的曹军呢?

袁绍的“八大谋士”并不是不聪明,而是太聪明了。这人一旦过于聪明,就会对个人利益算计得太明白,很难做到适当的糊涂和让步。这样的人多了,团队的向心力就没有了。不管公司和老板决定要干啥,我有一百种理由可以支持你,也有一百种理由可以反对你。明面上都是为你好,暗地里都是为自己好。

咱也不要过于去耻笑审配这些人,其实我们现在很多职场人就是这个样子。比如公司颁布了什么新的规定和决策,有几个人会真正去思考这是否是为公司好,大多数人都是,一看对自己有利,便乐开了花,一看对自己不利,便心底里骂娘或者到处发牢骚。

其次,一个真正的职场下属是应该能随时把握好分寸感的。打工人要有打工人的觉悟,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就是老板的代言人,就是公司里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怼天怼地怼老板、防火防盗防同事。

审配其实是没有什么内部团结的意识的,他对身边人的态度其实很简单,谁配合我我就跟谁好,谁冒犯了我,那谁就是我的敌人。他也几乎不会去思考自己的情绪喜好会不会伤害公司的氛围和利益,反正我就是这样的我。

这一点,其实从审配小时候的性格就可以看出,谁冒犯了他,他就敢跟谁急眼。

现在很多公司就是这样开始衰败的。核心成员明争暗斗,互相捅刀,都想自己在公司的利益能最大化,有谁会真正在意自己的行为会不会伤害到公司的利益?比如,审配如果真正在意袁氏集团的利益,他对许攸、辛评等人的家属就不会那么简单粗暴了,尤其是许攸的家人,当时前线战事吃紧,许攸的家人犯事了,你能不能暂时缓一缓去处理?

同事之间的党争,祸害无穷。搞来搞去,最后难以避免的就是公司的内部分裂。所以,一个真正的好下属,是一定会有极强的分寸感的,跟同事不对付或者小吵小闹,其实问题都不大,但是真正违背原则和突破底线的事情,他们是绝对不会干的。

最后,一个好的下属是应该始终做到量力而行的。也就是我们常说地,要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我们在职场之中混,要搞清楚,是我们从公司、从老板那里获取薪金报酬,所以我们是要优先服从于企业和老板的意愿的,而不能本末倒置,非要逼着老板和企业来照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更不能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搞内部分裂。

袁绍死后,审配、逢纪和郭图、辛评各立新君,祸起萧墙,袁氏集团的覆灭,他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荀彧曾经评价审配,说他专而无谋,也就是能力有限但喜欢专权的意思。大家仔细去看看自己的身边,审配这种人是不是很多,明明能力和水平就那样,但把权力拽得死死的,且特别敏感,对身边的同事极其不友好、不包容,简直跟对待生死仇人一样的。最后搞得单位内部一地鸡毛,完了还说自己是忠于企业的。

是,审配是忠于袁氏集团,但结果呢?超出自身能力的霸道式忠诚,其实很多时候,真的是弊大于利的。

总而言之,像汉末那个时代,大部分士族阶级都是又当又立的。那帮人个个道貌岸然,其实都是没啥底线的小人,明面上,他们是帮助、辅佐那些诸侯建功立业,但实际上,只要有啥不顺心了,背后给老板捅刀子也是这批人。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想法,但是在行为上,真的要懂得适当地约束自己,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千万不要轻易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无所不为的小人。因为,到了那一步,你前面争来的、得到的,也终将无处安放地失去。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