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先生,68岁,因左下肢突发疼痛、麻木、发凉18小时,而前往医院进行急诊。
就诊时,医生查体发现,沈先生的左足皮温凉、皮色苍白、感觉运动功能受限,左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及胫后动脉未触及搏动;急诊查下肢动脉彩超提示:左股动脉内膜增厚伴斑块形成,左股浅动脉、腘动脉血栓形成,管腔闭塞。
医生追问其病史了解到,沈先生既往有房颤病史、平素口服倍他乐克控制心室率,但未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其他病史,但有长达20多年的吸烟史;本次发病后,饮食差、睡眠差,无法平卧,夜间疼痛明显,呈坐位抱膝。
入院后,医生迅速为其评估缺血程度,行下肢动脉CTA提示:左下肢动脉栓塞可能性大,股浅动脉、腘动脉血栓形成,管腔栓塞。
考虑到沈先生既往房颤病史,未规律使用抗凝药,推测是心房内栓子脱落堵塞下肢动脉,造成急性动脉缺血所致;此外,沈先生的下肢缺血时间过长,且已出现足趾无法运动,感觉功能丧失,医生决定急诊行左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
手术过程顺利,沈先生术后术第2天,皮温逐渐转暖、皮色转红润、感觉运功功能逐渐恢复,术后1周后其肢体缺血症状基本消失,医生准予出院。
出院后1个月复查彩超,沈先生无明显不适,彩超结果可见左下肢动脉血流通畅,无明显狭窄及闭塞。
医生提醒,下肢动脉栓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情况,肢体缺血6~8小时,组织即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动脉栓塞患者会出现典型的5P征,即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ness)、感觉异常(pare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
因此,一旦怀疑动脉栓塞,要及时快速进行手术,解除栓塞,避免肢体发生缺血坏疽的可能。
俗话说“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双腿作为人体的重要“交通枢纽”,会影响到身体整个的循环,人的双腿上有整个身体50%的神经、血管,连接着人体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显示,走路时出现的不适感往往与血管健康紧密相关。
血管堵不堵,站起来走几步就知道,如果出现这6个信号,就要当心了!
01
走路急了胸口疼
血管堵塞,最典型的一个外在体现就是胸口疼痛,因为心脏是循环全身血液的一个重要器官,当人体的血管出现堵塞的时候,就会导致血液运输回心脏的含量降低,进而出现供血供氧不足的情况。
而走路是一项需要调动体内各个器官一起运作的活动,如走路过程中运动量增加,心脏耗氧量也会增加,导致心脏供血供氧不足,进而引起心口疼痛,症状较轻微时,患者一般只要立即停下来休息休息,其不适症状就会消失。
患者一般快走200米就会出现胸闷、胸痛,还有些患者会出现走路时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
02
腿脚凉、麻、痛
当下肢血管动脉出现急性栓塞时,通常会出现下肢突发的凉、麻、疼的症状,同时伴有感觉异常,往往还会导致机体出现活动障碍。
如果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造成的堵塞,早期往往只有足的麻木和疼痛的感觉,随着病情的逐渐进展,会出现走路时小腿肌肉酸痛,待休息一段时间后可以有所缓解。
03
腿部皮肤颜色异常
动脉内血管堵塞可导致患者的腿部皮肤颜色苍白,触摸之后感觉皮温较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严重者可出现皮肤颜色青紫发黑,肢体坏死等表现。
而静脉内堵塞可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触及疼痛包块等,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出现肢体肿胀,疼痛,慢性期甚至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皮肤溃疡等。
04
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血管堵塞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行走一段时间以后,下肢出现疼痛,休息一会儿,下肢的疼痛就会缓解,然后再继续行走,又会出现疼痛,继续休息又缓解,周而复始,这就叫间歇性跛行。
导致间歇性跛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下肢动脉血管堵塞,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下肢肢体缺血、缺氧,活动以后,缺氧加重,出现疼痛。
休息时缺氧情况会逐渐减轻,疼痛也会慢慢有所缓解,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跛行距离逐渐缩短,直至出现静息痛,即休息时也会疼痛,以夜间为重。
当病情进入晚期时,可能会出现远端肢体的溃疡、坏死等,严重的可以导致感染。
05
下肢水肿
人体的两条小腿,应当是粗细相当的,可一旦出现一条腿粗,一条腿细,不对称水肿时,就要警惕血管堵塞,形成了血栓。
水肿一侧可能是下肢静脉血管堵塞,出现血液回流不通畅所致,当血管不通畅,身体无法代谢掉身体中多余的水分,就会引起身体的水肿。
另外,当静脉血管堵塞时,患者会出现堵塞段远端肢体的肿胀、疼痛、皮肤张力大,以水肿著称,可有凹陷性的水肿,这种水肿往往不会因下肢抬高,或平卧休息后而获得一定的缓解。
06
肌肉痉挛
下肢血管堵塞在发病的过程当中,很可能会导致下肢的肌肉产生明显的痉挛,会引起部分人群产生抽筋的症状。
由于血管动脉硬化后,腿部供血减少,血流不畅,代谢产物不能被血液带走,当代谢物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会刺激肌肉收缩,从而引起疼痛抽筋。
此外,如果中老年人经常会有头晕、平衡失调、走着走着往一边歪的情况,也要警惕可能是血管堵塞。
不想血管堵塞,牢记3个字,血管会越来越好
1
第一个字:水
水是最好的血液稀释剂,平时多喝水,喝温开水可以起到稀释血液、增加血液流动性、避免血液过于黏稠、减少血管堵塞等作用。
血液中的主要成分为血细胞以及血浆,血浆中的成分主要是水,所以多喝水之后水会被吸收到血液当中,所以会导致血容量增加,从而达到稀释血液的效果。
多喝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液流动速度会加快,同时血脂浓度也会下降,能够避免血液过于黏稠,防止出现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2000毫升左右的水分摄入,若肾功能不佳的患者,需听从医生意见饮水。
饮水最好以温开水为主,不要过量摄入刺激性较强的饮品,如咖啡、浓茶等。
2
第二个字:动
坚持运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助于体内的脂肪和胆固醇的减少,能够促进血管内的垃圾分解,从而达到预防血管堵塞的作用。
平时一定要尽量避免长期久坐或卧床,“上班族”应每45分钟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如去接杯水、伸伸懒腰、上个厕所等方式,来预防血管堵塞。
建议每周坚持3~5次,每次20~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的运动,推荐瑜伽、散步、慢跑、游泳、骑行、打太极拳等,老年人可首选散步、太极拳。
除了定期进行活动和锻炼外,平时常做这3个动作也可有助于预防血管堵塞。
如果是心血管好发的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睡前常做这3个小动作,能够帮助身体预防血管的堵塞:
① 仰卧,双腿伸直抬高45度,坚持20~30秒,坚持做10个;
② 坐起,小腿垂于床下,坚持2分钟;
③ 再平卧,脚尖绷紧,一绷一放,熟练做30个。
每天抽15分钟的时间,做这3个小动作,坚持做起来,可对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第三个字:吃
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少吃肥肉、肝脏、肾脏等动物内脏,油尽量选择植物油。
避免进食油腻、口味重以及腌制食品,如猪蹄、炸鸡、咸菜等,平时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如西兰花、洋葱、菠菜、莴苣、苹果、西柚、猕猴桃等。
因为这类水果、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及植物氨基酸等,具有软化血管和及时更新血管内膜及内皮细胞的功效,从而可有效预防血管堵塞。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