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什么样的人需要一个名为原谅的过程,来解脱自己放下过去?
遭受背叛、受到创伤、经过低谷、内在破碎、还是信任崩塌?
是在每个撕心裂肺的瞬间,还是绝望崩溃的边缘,是纠葛折磨之后的无力与虚脱感,还是决定放下一切的重来却无法逃离困境的空耗?
是爱恨消磨过后的释然,还是认命似的妥协,是决定放过对方,还是承认放过自己?
到底是什么力量,能够让人自发地,心生一种释怀一切的悲悯——
原谅。
短短二字,不是动词,不是结果,而是状态。
也就是说,原谅不是在心中反复思量,受限于长久折磨困境的某种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而是长期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
这二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也正是这个差异的存在,使得大部分人都认为选择“原谅”是艰难且沉重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心理过程与心理活动,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中,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当我们把“原谅”看作一场内心的纠结活动时,一定会不断陷入反复内耗的加工之中。
因为此时,原谅对于我们对待背叛而言没有更多的好处,如同“做加法”,叠加了更多认知处理、情绪变化、决定动力,让人们提及“原谅”便觉得难上加难。
比如,需要一个原谅前的理由,需要一个原谅时的动力,需要一个原谅后的补偿,可实际上这些种种,都是不断向自己施加的内耗。
而心理状态则是一段时间里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在我们的头脑中是不受力的,如同“做减法”,在原谅的心理状态下,我们对待背叛的伤害才能够心生淡然。
因为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原谅”只是一种内心层面无意识的呈现,才能够彻底摆脱内耗,不再因为“是否原谅”“怎样去原谅”“为了原谅去做什么”等等问题反复纠结。
换句话说,真正的原谅是不需要做出附加努力的,没有权衡、没有思考、没有内耗。
心理过程中的原谅难如登天,在说服自己放过对方的同时还得放过自己,而心理状态中的原谅则是无意识的淡定与坦然。
既然“原谅”是一种特殊的状态,那我们必须要明白,想要获得原谅后的释然,被背叛后的解脱,就一定要知道这种状态在内心的形成过程。
而不是先设想原谅的结果,再付出试图解脱自己的努力。
在人极度愤怒的时刻,在人坠入绝望之时,在人被摧毁之际,在人深陷心灵枷锁的时候,内心无论如何都是不会出现原谅的影子的,因为在原谅之前,存在一个百端纠葛的心结。
当背叛发生的时候,一切悲愤、憎恶、怀疑、崩离都无法允许你自己产生原谅的打算,因为这个心结,你还一直未能击溃,你的内在也不会允许它被轻易击溃。
因为即便再痛苦,这份执念所产生的恨意也能暂时性的给你提供能量,让你不至于被创伤性体验彻底击垮,给自己一些恢复理智的时间。
只有熬过了这段怨憎的情绪,你才有机会走到评断原谅与否的状态之中。
而最终原谅是否真的对自己走出背叛有帮助,取决于这个背叛创伤的自我疗愈,最后是将自己带入了心理过程、还是心理状态中,前者是不稳定的变动,而后者是持续性的稳固。
1
原谅不是自发或被动的行为,
而是回归本性的状态
提及原谅,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原谅一个人、原谅一件事,亦或是原谅那些背叛中残忍伤害的言行。
实际上这些都不是重点,这也是我们需要打破的第一个固有观念,因为将原谅的焦点集中在了爱恨的纠葛上,会稀释原谅带给人的治愈能力。
所以我们更加强调,原谅是一种状态,是心理状态的延展,而非心理活动的逼仄。
放下一段糟糕的创伤记忆,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原谅是分阶段性的,关键则在于,我们是选择将原谅的能量向外放大,还是向内压缩。
很多人不够信任自己的抉择,并不信任自己的内在力量,无论是爱、恨、还是原谅,因为这些都是状态,而并非一个完全具有保障的结果。
所以在选择是否原谅的时候,仅仅只是极度相信每时每刻心理活动,受各个因素影响产生内耗与担忧:
“我是否应该去原谅?原谅的结果如何?我是否做得到原谅?做不到原谅又应该多么痛苦?”
此时我们习惯性的把原谅当成了一种行动,便会去寻找原谅对方的理由、原谅对方的动力、原谅对方的方式等等,此时我们面对背叛的出发点,始终是在对方和背叛事件的身上。
而在这个评断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会经历一场剧烈的拉扯。
原谅是否值得、原谅对方对自己什么好处、原谅后我该如何去面对对方,此时的原谅就是无数个心理活动的叠加,所以太多的人在选择放下的过程中,越想越无法真正释然。
随即,本来是想要通过原谅释怀自己,结果却越发不甘,越觉不公与委屈,因为在心理活动中尝试原谅,如同一个巨大的聚光灯,将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了为什么、凭什么的思考上,这也是问题所在:
心理活动中的原谅,无法脱离情绪和思考,使得人们疗愈背叛创伤的关注点变得局限。
此时我们选择原谅或不原谅,是毫无自由可言的,今天的状态好一些可以放下一部分,但明天情绪反扑又会恨上心头,只能看到喜怒哀乐的变化和纠葛。
可以去原谅,但是我不甘放下;
不愿意原谅,但我却受困其中。
你会发现,当你尚且纠结那些爱恨情仇之时,背叛真的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原谅背叛也是难以做到的艰巨任务,做不到、还是恨、我不行。
因为原谅是在你即将走出背叛时刻的奖励,这是一种完全崭新的状态,新的面对人生的态度和方式,而不是纠葛于心理活动的喜怒哀乐。
如果说背叛携带了无数欺骗、恶意、轻视、贬低、消耗,那么原谅则隐藏着无数智慧、自信、淡定、广大而平稳的底气,因为在内心层面,原谅一定要比背叛的冲击来得更加直观。
但当你善于利用原谅的能量,你会发现,背叛仅仅只能够摧毁过去那个脆弱、无助的你,而背叛也就变成了一件,仅仅让你感到不屑的事情。
当你彻底放弃了那些纠缠你的心理活动,原谅就能够自由地回归本性,成为疗愈情感创伤的稳定心理状态。
不是原谅所要面对的人事物,对于人生而言,这些都将沦为过往,是否原谅的决策,不应该总是倾向结果、受限情绪,不再反复衡量内耗,不再畏惧背叛后遗症。
选择原谅背叛者,你是自由的,便不会被原谅后的担忧、焦虑,事态与关系发展的起伏而牢牢禁锢。更不会被自己的怀疑、内耗、无力而惴惴不安。
你是选择了原谅,但你永远可以直接起身离席。
选择不原谅背叛者,你也是自由的,那便绝不应该为时有时无的蝇头小利牵绊,大刀阔斧的斩断困扰,冲破阴霾坚定地向前。
但最终你依然会发现,在时光的温柔抚慰之下,原不原谅的最后状态是一致的,都是极致释然后的强大,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解救自我。
只是当你已经不再受困于伤痕,自由于生命当中的时候,原不原谅都是一种自由的生活,这个状态是无需选择的。因为不再牵动你一丝一毫,这其中的纠结早已跟随背叛的伤痛远去。
从此以后,原谅不会再是进退妥协的工具,而是你在自己的人生中随心所欲的开关,你可以继续原谅,也可以直接后撤,这些不过你享受感情、享受关系的自由方式。
2
原谅不是最终风平浪静的结果,
而是走向疗愈的状态
很多人也许还会认为,原谅是一个句号,是一个结果,是我放下过去,放过对方,放过自己。
然后认为原谅就是我认了,认了自己受到的伤害,认下曾经经受的不公,不再去挣扎、不再去抗议,但在这种心念的感召下,我们会发现这并非原谅,而是不得不为的无奈。
原谅不是让人被动的接受着一切发生,而是亲自从内心层面解决一切,比起原谅一个背叛者,更重要的是,治愈自己经受的创伤。
原谅的前提,需要自己有能力来治愈自己,这才是原谅状态出现的基础,我们需要利用原谅背后的能量来彻底解脱,这才是原谅状态的根本目的。
当伤害一直持续发生的时候,原谅是自欺欺人的逃避,但当自己有能力亲手撕开所有创伤的时候,原谅才真正变为一种无感的释然。
请你要记得,原谅,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强大到能够轻易稀释一切你内在的悲痛,是你曾奋力反抗背叛创伤的褒奖,更是你彻底走出背叛的见证。
当你选择走向这个状态,不是就非要看淡曾经背叛的伤害,也并非直接对背叛者的看法改观,你依然可以憎恨,大胆而强烈的反抗,因为那是不公、那是恶性的伤害。
但这跟原谅给予我们的力量是不同的,对于发心不正、恶意有害的刺痛,我们拥有着坚决不原谅的权利,但我们更会懂得,对于人性的背叛所带来的伤害,我们更能变相地深刻自己。
没有任何一个“坏人”需要“被害者”的原谅,但每个经受创伤的人更快爬出深渊,需要原谅背后的内在力量,打碎曾经的创伤禁锢。
当人置入感情关系当中的时候,是看不清爱恨纠葛的情绪和成长真相的,所以在来到原谅抉择的节点之前,你需要让自己代入一种“上帝视角”。
也就是跳出这段情感关系的框架,当自己无所不知的上帝,倾听自己的心声。
首先,既然你作为了自己的“救世主”,就要全然信任自己的心念。
第一,你全然把控着原谅与不原谅的权利,你的心无上自由。
第二,外界不再拥有任何事物,禁锢你做出是否原谅的判断,你的心无上强大。
第三,你拥有穿透创伤的治愈能力,你的心无上深远。
在任何感情当中,纠结于“是否原谅”实际上是在爱恨情仇的小方向上做努力,往往会让你自己的情绪和心念发生错位与脱节。
但是,一旦将“原谅”的能量升华为自我的人生态度上,你会发现,仅仅通过一个背叛的事件,自己便能够学会获得“释然”的根本力量,是一种笑看一切的淡定与平和。
在“上帝视角”的观察当中,你与背叛者都是这段关系当中的参与者,你可以亲自审判这段关系中的点点滴滴,客观地审视你与对方的拉扯、恩怨、交集的产生、矛盾的出现……
这个原谅,不是原谅对方的背叛行为,不是原谅对方,因为对方仅仅只是你人生长河中,短暂出现的一个小小参与者。
而是将原谅从心的状态中无限延展,从对方和自己的纠葛经历中脱离,原谅不甘执念、愤怒攻心、恨意弥漫的无数时刻,原谅自己在困境里穷尽挣扎的无力。
比如你意识到,这段经历让自己突然间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自己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自己坚守的某些信念似乎受到了动摇,这些都是攻破执念的关键点。
这个是否原谅的权利和抉择,又一次落回了自己的手中,它的意义,就是你今后的成长与成熟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