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将军素来以心直口快、脾气火爆闻名,他向来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1938年,组织安排他担任129师386旅副旅长时,他当场就表示不乐意,怎么也不肯去就职。许世友为什么会不高兴?这件事后来是怎么处理的呢?
全面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原先的红军部队进行了重大调整,最终被正式更名为八路军。当时八路军的正式编制只有三个主力师,分别是115师、120师和129师。随着机构调整,岗位设置也跟着发生了变化。由于编制压缩,多数人的职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动,让一些领导干部一时难以适应,心里难免产生了波动和不满情绪。许世友也是这种情况。要知道,他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是军长了。现在改编成八路军,军长的位置肯定没了。而八路军三个师的师长职位,暂时也轮不到他。这么大的变化,任谁心里都会觉得别扭。许世友身为老革命,当然不会因为职位变动就违背组织决定。他这次闹脾气不愿上任,其实另有隐情。这种反应也很正常,毕竟人都有情绪。这事儿的缘由,其实并不难理解。许世友这个人,之前我们也提到过,说话做事从来不会拐弯抹角,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种性格在战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打仗时从不犹豫,认定了目标就全力以赴,拼了命也要达成。许世友凭借其独特的行事风格,赢得了广泛赞誉。每当人们谈起他,总会竖起大拇指,称他是一位勇猛果敢的将领。俗话说,事情总有两面,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一样。许世友的个性也不例外,既有他的闪光点,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这种特质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优势,也可能造成麻烦。打仗时雷厉风行,交往中干脆利落,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优点。但缺点同样明显,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他就变得固执己见,完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当组织安排许世友出任386旅副旅长时,他心里就特别不痛快。这种不痛快倒不是嫌职位太低,关键问题在于"副"字上,让他觉得特别别扭。许世友认为,担任副手在指挥作战和行军打仗时难免会受到限制,因为正职的存在会带来束缚。这种束缚会阻碍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使得多年积累的军事才能无法得到充分施展。简单来说,许世友觉得当副手束手束脚,没法放开手脚干,所以他才会推掉386旅副旅长的职位。他当时就表态,与其当个副职,不如直接当个团长更自在,至少团长在团里说了算,想干啥就干啥。许世友虽然心里不痛快,但上级的命令还是要照办的。作为129师的当家人,刘伯承师长自然得亲自出面,把这桩麻烦事给摆平了。
刘伯承对许世友的性格了如指掌,他明白这位将军不仅作战勇猛,性格也十分倔强,因此想要让他改变主意绝非易事。刘伯承去找许世友时,心里已经盘算好了。他想着,只要自己耐心开导,把道理讲清楚,许世友应该能听进去,也会同意他的提议。刘伯承亲自出马,本以为能说服许世友,可没想到这位倔脾气的将军就是不买账,坚决不肯接受386旅副旅长的职位。面对这个难题,刘伯承一时也拿不出好办法。经过一番考虑,他决定请帮手,让徐向前副师长去和许世友沟通,试着开导开导他。刘伯承正为这事发愁,跟徐向前一聊,徐向前听了乐得直拍大腿,笑着说:“这事儿好办,我有个主意,保准让许世友立马到位。”见刘伯承露出怀疑的神色,徐向前不慌不忙地向他道出了自己的锦囊妙计。徐向前用了什么高招呢?其实方法挺直接,他当时就问刘伯承,“你光顾着让许世友去386旅做副旅长,是不是没跟他说清楚,386旅的正旅长到底是谁?”刘伯承心里更纳闷了,虽然他没跟许世友提过386旅的指挥官是谁,可这跟许世友不肯去上任有啥关联呢?就在那一刻,徐向前不紧不慢地提出了他的建议。他直接对刘伯承说,只要让许世友明白386旅的指挥官是哪位,他肯定会立刻接受这个职位。提到这个,很多人可能会问,既然许世友已经升任386旅的副旅长,他怎么会不清楚正旅长是谁呢?可实际情况是,他确实对此一无所知。抗日战争打响后,红军队伍的组织架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许多指挥员的岗位也发生了变动。对于许世友而言,他之前离开前线长达半年之久,直到1938年才重新归队,一时间对各旅的指挥官情况并不十分熟悉。许世友性格耿直,一听说自己被安排做副手,立刻陷入纠结,光顾着琢磨副职的种种弊端,完全忽略了386旅的旅长到底是谁。就在许世友被提拔为386旅副旅长的时候,旅长的任命也刚刚下达。由于时间太近,许世友对这位新上任的旅长并不十分了解。386旅的指挥官究竟是谁呢?答案很明确,就是陈赓担任这一职务。
不出所料,徐向前亲自出面,向许世友透露386旅的指挥官是陈赓,许世友一听立马就同意前往。他还半开玩笑地对徐向前抱怨道:“你咋不早点说陈赓是旅长呢?”说白了,要是提前跟他通个气,他肯定不会闹别扭,二话不说就去接手工作了。陈赓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连一向固执的许世友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安排,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事说来简单,主要是陈赓和许世友两人关系特别好,而且许世友打心眼里敬重陈赓。红四方面军刚组建那会儿,许世友被任命为12师34团的团长,而12师的师长正是陈赓。有趣的是,两人初次碰面时,气氛一度剑拔弩张,几乎要动手。那天,许世友正忙着带兵操练,作为少林弟子,他在这方面很有一套。刚好陈赓刚当上12师师长,这天他到部队视察,顺便就去了许世友所在的34团。陈赓瞧见士兵们正在操练,出于善意便上前指导了几处不规范的动作。这一幕恰巧被站在一旁的许世友看在眼里,由于不认识陈赓,见一个文质彬彬、戴着眼镜的陌生人在那里指指点点,性格急躁的他立刻冲着陈赓大声嚷了起来。“喂,戴眼镜那位,你瞎嚷嚷啥呢?”许世友气得撸起袖子就要冲上去,看样子是想给陈赓点颜色瞧瞧。好在旁边的警卫员眼疾手快,一把拦住他,赶紧提醒说这是咱们的师长,这才让许世友收住了手,没真动起手来。许世友对陈赓这个师长并不买账,在他眼里,陈赓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因此从骨子里就没把他当回事。然而接下来的战斗中,陈赓指挥12师接连取得胜利,他在战场上更是冲锋在前。这样的表现,让许世友对这个看似文弱的指挥官更加钦佩。由于两人之前就有交情,再加上许世友对陈赓的本事一清二楚,所以当听说老上司成了386旅的头儿,许世友一点意见都没有。要是换成别人来管他,他可能还会不乐意,可要是陈赓的话,他绝对心服口服。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别的情况需要考虑。之前提到,刘伯承来找许世友谈心,劝他去386旅任职,但许世友当时情绪很大,死活不肯去。那会儿他确实有点固执己见,可后来冷静下来一琢磨,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确实不妥。身为一名党员,挑三拣四地对待组织安排的工作,这种做法实在不应该。好在刘伯承师长心胸宽广,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对许世友多加责难。他深知许世友性格固执,不仅没有训斥他,反而特意请来徐向前,帮忙开导许世友,做通他的思想工作。许世友见到徐向前副师长亲自来开导他,心里立刻明白了组织的良苦用心。尽管他性子急,但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想到刘伯承师长为自己操碎了心,他意识到要是继续任性胡闹,实在愧对上级的关怀和期望。此外,徐向前过去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许世友的上级,这种上下级关系让许世友不能再由着自己的性子行事,无论从哪方面考虑都是如此。
考虑到各方面原因,再加上386旅的指挥官是许世友的老领导陈赓,许世友二话不说就加入了386旅,从此一心一意地投身到抗日战斗中。陈赓对许世友的情况了如指掌,为了帮助他彻底放下心理负担,陈赓精心设计了一个考验,想借此机会观察许世友是否真正转变了思想观念。许世友到386旅任职那天,陈赓特意准备了几样家常菜,还开了一瓶酒,并召集了旅里的几位主要干部,一起为许世友接风。许世友刚一坐下,陈赓就笑眯眯地站起身,对着在场的人说道:"大伙儿一起欢迎许军长到咱们旅来指导工作,从今往后,咱们都得服从许军长的安排。"(1935年那会儿,许世友曾担任红4军的军长职务)。这明显是句玩笑话,要是换个人这么讲,许世友肯定立马翻脸。不过陈赓是个例外,他天生爱说笑,性格活泼,连主席的茶都敢碰,开许世友几句玩笑自然不在话下。许世友听完这话,不仅没发火,还立马起身表态:“过去我是军长不假,可如今我是八路军的一员,我现在的身份就是陈旅长的副手,许副旅长。”陈赓闻言不禁开怀大笑,连忙招呼许副旅长坐下,暗自庆幸总算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他明白,既然许世友能讲出这番话来,说明对方已经想通了,不会再为职位的事情钻牛角尖了。摆脱了情绪的干扰,大家就能团结一致投身抗日事业。事实证明,许世友在抗战中表现出色,他不仅在香城固战役中亲自带队截断日军退路,还和386旅政委王新亭密切配合,在平原游击战中屡建奇功。这段经历让许世友迅速成熟起来。他先后出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和胶东军区司令员等要职,在这些岗位上,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施展。通过他的领导,胶东地区原本不利的抗日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当地的抗日根据地不仅站稳了脚跟,还不断壮大起来。
在抗日战争期间,许世友将军的军事才能不断提升,展现出越来越强的指挥能力。这种卓越的军事素养,为他在解放战争中赢得济南战役的辉煌胜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短短八天内,他就攻破了防御严密、固若金汤的济南城,这一壮举让许世友将军在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